廖静文的感情经历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廖静文结了2次婚。

徐悲鸿去世的时候,廖静文只有30岁,一个年轻的女人独自走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再有新的情感是很正常的事。我决定不去触及那一部分。但是她主动谈起了自己的另一段感情经历。

在一次外出的火车上,廖静文和她的孩子们结识了一个年轻的解放军军官,他和廖静文一家成了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他终于鼓足勇气向她表明爱意。

廖静文被他的真诚所感动,接受了他的感情,但是,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廖静文感觉对方并没有像承诺的那样,理解并尊重她对悲鸿的感情。在失望中,他们离婚了。

评价:

徐悲鸿逝世后,为了感谢党和国家对徐悲鸿的关怀,廖静文就将徐悲鸿留下的1200余幅作品,及徐悲鸿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和近代著名书画1000余幅、图书、图片、碑拓、美术资料等万余件全部捐赠给国家文化部,并捐出了北京的一套寓所以建立徐悲鸿纪念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9
蒋碧微与廖静文
徐悲鸿在上海由同乡朱子洲的介绍,认识了一位年长的宜兴同乡蒋梅笙。蒋家在当地是个颇有声望的大户人家,蒋梅笙当时在上海大同学院教国文,蒋家次女蒋碧微在十三岁时,便许配给苏州查家,尚未过门。蒋碧微身材修长,白皙皮肤,眉目清秀,长着一头闪亮乌黑的头发。十九岁的蒋碧微认识悲鸿以后,常常不由自主地在心里将在苏州读中学的未婚夫,一个家境衰微了的宦家子弟,与悲鸿比较,真觉得有天壤之别。她渐渐被悲鸿吸引,偷偷地爱上了他。开始,悲鸿并末察觉。直到有一天,蒋碧微听到母亲说,查家明年就要来迎娶了,她便失声痛哭起来,悲鸿才好像了解她的心情似地拍拍她的肩膀说:“不要难过。”便匆匆走了。
当时悲鸿正处于父逝妻亡的悲痛心情中,而且他又专心致志于绘画,无暇顾及其她。以至直到悲鸿准备东渡日本时,还未曾与蒋碧微有道单独的接触。但蒋碧微那多情的顾盼,有时也牵引他的心。

蒋碧微听到悲鸿即将东渡日本、她是多么想跟着他同去,但是,由于少女的羞涩和已经订婚的种种顾虑,使她只能将这个愿望痛苦地埋在心里。但是,谙于人情世故的朱子洲早已洞察一切,自告奋勇地做了穿针引线的工作。
蒋碧微私奔前,曾留下“遗书”一封,其父已知内情,特意买了一口棺材,内装石头,并在《申报》上登了爱女病逝“讣告”,借以掩人耳目。
当年,蒋碧薇为了追求爱情,抛弃富家小姐的生活,跟着一个穷书生离家

徐悲鸿与蒋碧微在上海 1928年

私奔,这在六十多年前封建思想弥漫着的旧社会当中,可真算个“事件”呢。
在日本徐悲鸿流连于书店和画店,对艺术的如醉如痴的追求,使蒋碧微敏锐地看出,徐悲鸿只爱艺术,并不爱她。一对情侣刚刚开始共同生活的时候,就投下浓重的阴影。
到法国留学,徐悲鸿决定带蒋碧微一同去巴黎,他希望蒋到世界艺术中心巴黎后,爱上艺术,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徐悲鸿攻美术,蒋碧微学音乐。二人彼此尊敬,互相鼓励,当时在留法同学中不知引得多少人羡慕。二人也着实尝过一段甜蜜的生活。
在柏林,认识在伦敦学习美术的中国学生张道藩,正在那里旅游,特地访问了悲鸿,对悲鸿表示钦慕。不久,他又去巴黎学画。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里,这位来自贵州贫家子弟能留洋求学的,很不简单。张道藩举止阔绰,无心学习,他仰慕的只是欧洲的物质文明,留学只不过是为了镀金。因此,他在绘画上一无所成。回国后,却官运享通,步步高升,当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长,最后做到“立法院院长”。张道藩第一次见到蒋碧微,就对她有好感。悲鸿回到中国后,蒋碧微还留在巴黎,和张道藩等人经常在一起聊天、看电影、跳舞,张道藩对她殷勤、细致,使她觉得他们两人在一起是多么契合,他们亲密关系已成为巴黎一些朋友们暗中议论的话题。
徐蒋当初的恋爱,原是一见钟情的。在法国相处一段时间后,即发现彼此性格间的差距。加上张道藩的从中作梗;以及后来徐悲鸿与学生孙多慈发生所谓热恋,他们夫妻感情渐渐恶化了。孙多慈是安徽寿县人,她并没有绝色的姿容,也不爱与人交往,是一个很普通的身材纤细的姑娘。她以绘画100分的成绩,考取中央大学艺术系。在当时女学生中,像她这样才华出众的并不多见。十分爱惜人才的徐悲鸿有时按捺不住心中的满意,说几句称赞和鼓励的话,谁知道,这些话马上就传到蒋碧微那里。免不了家庭又掺进了新的纠纷。虽经朋友们不断劝解,也无法弥补与日俱增的裂痕,终于走上了离婚的道路。离婚后的蒋碧薇带着一儿一女走出了徐家。1948年,蒋碧薇随张道藩去了台湾,徐悲鸿和孩子们都留在大陆。
张道藩确是真情实意千方百计追求蒋碧薇的,也赢得了蒋对他的相应的爱情。徐蒋离婚后,他们就同居了,可是蒋从不以张太太的名义作任何活动,二人始终没有办结婚手续,原因是张还有个法国妻子在巴黎。蒋碧薇就这样委屈求全地过着,从无半句怨言,一直默默地过了三十来个寒暑,直到张道藩逝去前一年才分开。那一年,张的名分上的法国妻子忽然来到台湾找张“院长”了,夫妻相见之下,当然吵得很厉害。张道藩提议签字离婚,法国夫人却说得好:“你不爱我,是你的事;我爱你,难道犯法吗?如今我老了,你使我痛苦多年,我也不让你好受,这一生休想我签字离婚。”法国太太似乎得了高人的指点,她直接找蒋介石告御状,请“总统”主持公道。不然的话,她就向新闻界特别是西方记者陈说一切。张道藩无话可说,名誉、地位、前途最重要嘛——只好屈服下来,回到法国太太的怀抱。
蒋碧薇这方面呢,不用说,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度的损害。三十年来的烦恼、痛苦夹杂着甜蜜的生活,许许多多、星星点点、各种各样的回忆,这时候,象是一场梦醒过来了!
蒋碧微做事一向细心,她将那多么年来徐与张给她的每一件东西都留起来了,凡徐张两公写给她的书信,即使一张小纸条,她都保存着,正好作为传的材料。于是,她就写了"我与悲鸿"、"我与道藩"两部回忆录。轰动一时,成为台湾的畅销书。说来也巧,这部书出版之日,正是张道藩生病进住医院之时,于是台湾社会的攸攸之口便说张道藩是因蒋的自传而气病的。不久,张道藩病情急剧恶化而溘然长逝,好事多嘴的闲人就更说,蒋碧薇的回忆录是张道藩的催命符。
蒋碧薇,前几年也已去世了,遗下了徐悲鸿的多幅名画和张道藩的一些著作及书籍,全都捐给了台湾的历史博物馆。

廖静文是1942年在重庆报名应考中国美术学院图书管理员时认识徐悲鸿的,帮助徐悲鸿整理藏书和藏画。当时徐悲鸿已和蒋碧微分居,一个人独居生活。由于工作在徐悲鸿身旁,加深了对徐悲鸿的同情、怜悯和尊敬,徐悲鸿也爱上了她。当时徐悲鸿四十八岁,廖静文二十八岁,但是感情这东西却往往出人意料,廖静文出现,重新燃起徐悲鸿渴求爱情和家庭的欲望,终干向廖静文表白自己的爱恋。他们跨越年龄的障碍,走到了一起,在贵阳正式举行了订婚礼,按当时的习惯,在报纸上登了一则启事,在这之前三天,徐悲鸿还正式在报上刊登一则声明:
徐悲鸿廖静文在筑订婚、敬告亲友。

廖静文画像 1943牟

在这之前三天,徐悲鸿先生还正式在报上刊登了一则声明:
悲鸿与蒋碧微女士因意志不合。断绝同居关系,已历八年。中经亲友调解。蒋女士坚持己见,破镜已难重圆。此后悲鸿一切。与蒋女士毫不相涉。兹恐社会末尽深知。特此声明。
正当廖静文和悲鸿准备结婚之时。蒋碧微忽然提出要办理离婚手续的要求,并向悲鸿索取现款一百万元,古画四十幅,悲鸿的作品一百幅,作为她今后的生活费,此外,还须将每月收入的一半交给她,作为儿女抚养费。
徐悲鸿和蒋碧微没有办结婚手续,不存在要办理离婚手续的问题。因此律师一再说,除了负担儿女抚养以外,对她那些要求都可不予置理。但悲鸿在对待蒋碧敞的态度上,从来是忍让的,他永远未能忘怀和蒋碧微最初的爱情和在巴黎那

段艰苦的生活,所以决定竭尽所能来满足她的愿望。
于是,他又开始日夜不停地作画。他不仅要画一百幅国画给蒋碧微,而且要画一批画出卖,以筹足一百万元。徐悲鸿画的第一批国画五十幅完成后,送交蒋碧微。另外,还有四十幅徐悲鸿收藏的古画,其中有她点名要的任伯年的杰作《九老图,及现款二十万元也同时送

徐悲鸿与廖静文在北海公园 1953年

去。后来蒋碧微又重提办理离婚的事,并且说原先付给她的二十万元,她已花光了,要悲鸿再付给她一百万元,和一百幅画,原已付的五十幅画也不算数了。此外,还提出每月付给儿女抚养费每人二万元。
当时,悲鸿虽是最高一级的教授,但每月薪金也不到二万元。于是,廖静文进城去找郭沫若夫妇商量。郭老介绍我去找沈钩儒律师,沈钧儒律师是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他很同情悲鸿,十分热情地答应承办此事。他说,本来同居关系不必办理什么手续,但为了避免蒋碧微纠缠不休,还是立一个正式字据了结为好。
沈钧儒律师为此事奔走、磋商,但蒋碧微对她所提的苛刻条件毫不让步。最后,悲鸿又只好完全按照蒋碧微的条件达成协议。除已付的二十万元、四十幅画和五十幅悲鸿的作品外,悲鸿再一次付给蒋碧微国币一百万元,国画一百幅;儿女跟随蒋碧微生活,每月由悲鸿付给每人抚养费二万元。

那天,由沈钧儒律师到场作证,双方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悲鸿除了带给蒋碧微的一百万元和一百幅国画以外,他还将一幅油画《琴课》带去送给她。那是描绘蒋碧微在巴黎时练习小提琴的油画,他知道蒋碧微很喜爱这幅画像。在最后分手的—刻,悲鸿还顾念着旧情。这个不幸的家庭悲剧,终于拉上了最后的帏幕。

病中徐悲鸿,右为廖静文

当天,蒋碧微就带着钱和画,去到了张道藩主管下的“中国文艺让”,在那里打了一个通宵的麻将。也许她因为得到那么一大笔钱和名贵的画而感到十分愉快吧?
不久,悲鸿和廖静文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行了婚礼,由郭沫若先生和沈钧儒先生证婚。悲鸿的许多朋友和学生都来参加了我们的婚礼。由于事先声明“概不收礼”,他的学生们便买了许多鲜花花篮。那些美丽的五彩续纷的鲜花,将会场点缀得十分艳丽和庄重。郭沫若先生还写了一首诗祝贺:
嘉陵江水碧于茶.
松竹青青胜似花。
别是一番新气象.
磐溪风月画人家。
悲鸿新家异常简陋的,没有为结婚购置任何一件用品,全部家具依旧是那张未曾油漆过的木床,一张未曾油漆的写字台和一个木柜,两把藤椅和一张帆布

躺椅,依旧和大家一起吃着粗糙的伙食,依旧点煤油灯……但他们却感到无限愉快和幸福。悲鸿不止一次地对廖静文说:“我真正找到了我所爱的人!除了你,没有人能对我有这样真诚、坚定、纯洁、无私的爱情,我用什么来报答你呢?”“我欠着你的情分,我要把我最珍爱的东西都送给你。”悲鸿决定,把他十分珍爱一些比较满意的作品,将它

75岁的徐悲鸿夫人坐在徐悲鸿1943年
为她画的《徐夫人像》前.

们全部送给廖静文,写上她的名字。后来我们看到徐悲鸿在许多画上题写了“静文爱妻保存”的字迹。
徐悲鸿逝世后, 廖静文担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一九八二年写了《徐悲鸿一生》一书,很多读者流着眼泪读完这本书,为徐悲鸿由一个贫苦农村的儿子而走向世界的坎坷历程而感动,也为他那不幸的婚姻以及他和廖静文短促的爱情而落泪。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5-05
蒋碧薇在她的书《我与悲鸿》结尾中说道:“在徐先生的画室里,他经常挂着一副对联,那是他在集前人句亲笔写的八个大字:

独持偏见,一意孤行。

横联是他的斋名:应毋庸议”

他这一生也算将这几个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艺术是,生活也是。

徐悲鸿先生从小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6岁时就跟着父亲读四书五经,后来又学绘画。9岁起正式开始学习画画,每日午饭后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画作一幅,并且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10岁时,已能帮父亲在画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还能为乡里人写“时和世泰,人寿年丰”等春联。

这是现实版的方仲永。

不过他没有辜负自己的天赋。

参照南齐谢赫提出的中国画“六法”论的基础上,根据西洋绘画的艺术法则提出了在素描创作上应遵循的“七法”。

他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与张书旗、柳子谷并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提出了《中国画改良论》,所作国画彩墨浑成。

种种成就不计其数,而他的成功也与他奉行的“独持偏见,一意孤行”理念是分不开,在事业上他大获成功。

但是在生活里,他输得一塌糊涂。

这体现在他与他的四个女人的故事里。

在那个年代里,有太多的爱恨情仇和无可奈何,婚姻也被重新定义,他们拼尽全力的去追求爱,追求自由,甚至是不负责的那种。尤其是思想开放的才子们,以徐志摩、郁达夫、郭沫若、胡兰成等人为代表,不得不让人感叹民国才子出渣男。

徐悲鸿也没逃过这定律。

就从他的第一个妻子说起。

如出一辙的,他与第一任妻子的婚姻是那个年代包办婚姻的产物,也是中国历史里的糟粕。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切顺理成章。想来也是一场悲剧,是女子的悲剧,也是男子的悲剧,是那个时代所有人的悲哀。可是他心中仍然是期待爱情的,从小饱读诗书的徐志摩又怎么会不想要“同声若鼓瑟,合韵似鸣琴”的恋人,怎会不期待“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日子呢?

可现实却是他面对的是一个没有感情,更没有共鸣的女人,他就要跟这样的女人生活一辈子,曾经的梦想随着年月的流逝也渐渐成了幻想,没有爱情的婚姻终究无法持续下去的。但还没等到徐悲鸿反抗,他的妻子就病逝了,连同儿子也夭折了。

这场爱情悲剧到这里画上了一个句号。

徐悲鸿期待的爱情终究是发生了,是他遇见蒋碧薇的时候。

遇见蒋碧薇,徐悲鸿对美好爱情的期待与憧憬都得以实现了。“举案齐眉,恩爱两不疑”的生活就这样来了。

虽然这样的爱情来之不易。

蒋碧薇幼年就定下了亲,却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遇见了徐悲鸿,她折服于徐悲鸿的翩翩风度以及满腹才华,于是对他芳心暗许。

在徐悲鸿即将到法国留学时,他托人问了蒋碧薇愿不愿意跟他走。18岁天真纯情的少女就此为爱私奔,只留下一封含糊其辞的信给家人。

蒋家本是大户人家,也丢不起这个人,便称女儿死了,退了亲事。

不顾别人,不做解释,不顾后果,这就是“独持偏见,一意孤行。”的徐悲鸿处理事情的方法。

他们在国外待了8年,从巴黎到日本都曾有他们的足迹。

但是在巴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蒋碧薇却终于在生活的摧残中成为了操劳的家庭妇女,但她没有丝毫怨言。为了爱,她任劳任怨,同时她也相信徐悲鸿必有一番作为,她终会熬出头。

8年后他们回国,她才发现徐悲鸿是个如此薄情之人。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养大,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而徐悲鸿在国外的8年从未写过一封信给她。其余种种事情也让她对徐悲鸿渐渐失望。

直到1930年,他们的爱情开始出现了危机。

回家奔丧的蒋碧薇收到了徐悲鸿的来信,信中他表示,如果她再不回来,他就要爱上别人了。

这不是爱的打趣撒娇,回到家的蒋碧薇发现,他确实爱上了别人。

18岁的孙多慈纯真美好,进入南京中央大学成为了徐悲鸿的学生,她的才华和悟性很快吸引了徐悲鸿的注意,徐悲鸿便有意要栽培这个天赋过人的女孩儿。而孙多慈也对老师是无比的崇拜,在某日课后,她受邀去参观了徐悲鸿的画室,她沉醉在这一幅幅画作之中,也对老师的才华惊叹不已。

她还给徐悲鸿当了模特,穿着丹青旗袍的她坐在窗边,阳光适时的洒在了她肩上,这副场景令人如痴如醉,也让处于感情疲倦期的徐悲鸿找到了一束光。

在两人相互倾诉与倾听中,两人越走越近,也渐渐情愫暗生,只是两人身在其中,还没有真正意识到。

直到1933年,徐悲鸿在欧洲举办了巡回展览,分别一年多的时间让两人认清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他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孙多慈,蒋碧薇也不是逆来顺受的人,多次争吵后,徐悲鸿向蒋碧薇保证会改,但还是继续跟孙多慈来往。于是蒋碧薇对徐悲鸿开始了监控式管理,终于把徐悲鸿逼到离家出走。

为了修复夫妻感情以及分开孙多慈和徐悲鸿,蒋碧薇决定两人去法国旅行,因为法国是他们爱开始的地方,她依旧试图用这种方式来唤起他们之间的爱,也幻想能够和好如初。

现实还是给了她一个狠狠的巴掌。

旅游回来后,不仅没有让两人感情修复,反而更加恶劣,而徐悲鸿仍旧在跟孙多慈来往,甚至还被别的学生拍到了两人接吻的照片。

两人于1934年分居。

关系也逐渐恶化,蒋碧薇也对徐悲鸿失望透顶,这段感情也早已伤痕累累,于是她明确表示不会再接纳徐悲鸿。

1938年,孙多慈的父亲也明确表示不可能将女儿嫁给徐悲鸿。

两头受挫的徐悲鸿气急败坏,说要与蒋碧薇绝交,她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了。

蒋碧薇极其愤怒,她18岁跟他私奔,颠沛流离,生儿育女,现在他一个声明,就想全部撇清不管。

直到孙多慈父亲带着一家人迁往浙江丽水,徐悲鸿才算死心。转头就要跟蒋碧薇和好,仍然被拒绝了。

气急败坏的徐悲鸿说如果蒋碧薇不跟他和好,他就要去找一个唱桂剧的女演员结婚,结果女演员也没看上徐悲鸿.......

蒋碧薇父亲去世前,徐悲鸿去看望他,看见墙上挂着自己的画,当即要求蒋碧薇还给他。后来蒋父去世,吊唁的时候他依旧不断在给蒋碧薇提复合之事。

他们最终没有复合。

1942年,徐悲鸿遇见了廖静文,开始了一段忘年之恋。

1942年底。重庆美术学院正在招图书管理员,廖静文参加了考试。面试时是徐悲鸿先生,这让她又惊又喜,见到举世闻名的画家,青涩的廖静文充满了紧张和羞涩。

而这次初见也让她记了一辈子,两人从巴金,鲁迅,托尔斯泰到诗词歌赋,再到美术鉴赏,共同的审美趣味以及爱国热情很快拉进两人距离。廖静文也因此得到了徐悲鸿赏识,从此她成为了徐悲鸿的助手。

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廖静文对徐悲鸿满腹诗书的才华,渊博的学识充满了崇拜,而徐悲鸿也对这个聪明好学的得力助手甚是满意。爱情在两个人之间悄然生长,但他们中间隔着28岁的年龄鸿沟,失败的婚姻也让徐悲鸿陷入彷徨,是进还是退?

徐悲鸿告诉廖静文:“我曾反复考虑过,我今年四十八岁了,比你年长了二十八岁,我原不应该这样要求你,但感情这种东西却往往是这样出人意料。在个人感情方面,我已压抑多年了,没有料到,终于在你面前倾倒出来。我看到了一个淳朴的女性形象,因而重新燃起了渴求爱情和家庭的欲望。”

他们两人相爱,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是需要非凡的勇气的。

廖静文也曾经这样描述过他们的爱情:“爱情的羽翼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在我们身边飞翔。但是它带给我的并非幸福和快乐,而是无尽的焦虑、彷徨和痛苦。我知道,我们彼此都在作着强烈的自我斗争。

我虽然依然作在他身边,努力在各方面分担他的辛苦,但是我的心已不能再宁静了,常常陷在沉思、默想中。”

1943年,徐悲鸿跟廖静文公开恋爱,正式跟蒋碧薇提出离婚。

蒋碧薇并未同意,反而来阻挠两人感情,在她的多次破坏和家里人的反对让廖静文选择不辞而别。但徐悲鸿找到了即将离开的廖静文,解释了所有的事情,两人重归于好。

为了与蒋碧薇离婚,徐悲鸿偿还了蒋碧薇100万以及一百幅画。

1945 年,两人28年的感情终于结束了。

徐悲鸿和廖静文在贵阳正式举行了订婚仪式,他们期待的日子终于来临了。

如徐悲鸿所期盼的那样,“同声若鼓瑟,合韵似鸣琴”的恋人,“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生活真真出现了。

而当初的孙多慈被父母主张嫁给了一个钦慕她才华的官员,她在结婚后依旧难以忘怀徐悲鸿。后来徐悲鸿与蒋碧薇离婚,又娶了廖静文。

消息传到了孙多慈的耳朵里,她提笔画了幅红梅图,题诗道:“倚翠竹,总是无言;傲流水,空山自甘寂寞。”诗中难掩惆怅的情怀。

婚后的两人变得很清贫,但依旧很幸福,只是这样的幸福并没有维持多久。

七年后,徐悲鸿不幸病逝,而那年廖静文只有30岁。

艰苦的生活,还有儿女等着自己去抚养,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在她快要绝望时,徐悲鸿生前的话又会提醒她振作起来:“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应当给后代留下一些高尚有益的东西。”于是她着手建立以徐悲鸿故居为基础的徐悲鸿纪念馆,将徐悲鸿先生的大量作品和收藏陈列于世,并组织到各地进行展览,让更多喜爱美术和尊崇徐悲鸿先生的人感受到徐悲鸿先生对艺术的无比挚爱和伟大贡献。她还把把价值连城的画作、藏品与个人房产都捐给了国家。

廖静文是92岁逝世的,在徐悲鸿离去后的62年里,她一直守护着徐悲鸿和一切与徐悲鸿有关的东西,她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徐悲鸿。

 静文说有很多人对她嫁给比自己大28岁的徐悲鸿先生并为他坚守一生非常不理解,觉得是白白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廖静文女士对此的回答是:“不为别的,就是因为爱。我对他的爱至死不渝,我为我将自己一生都奉献给了徐悲鸿先生而自豪!”

如果要说这一生徐悲鸿先生最爱的女人是谁,在我看来是廖静文。

并不是因为两人多么合拍,只是她出现的时间刚刚好,填补了徐悲鸿多年心里的空缺,经历了几年的甜蜜,他又在深爱着她的时候去世,这份爱恰到好处。

可是爱的时候他也是真的爱着蒋碧薇,也爱着孙多慈。

初到巴黎的时候他对蒋碧薇的爱一定也丝毫不逊于对廖静文的,不过是时间太久,两人感情早就疲倦了。人本身就不是什么长情的生物,至死不渝的爱情是违背天性的。

变心是本性,忠诚是选择。

他变了心,那时候的他对孙多慈的爱也算得上轰轰烈烈,如果没有那么多阻碍,两人又何尝不是琴瑟和鸣的神仙眷侣,他们终究是错过了。

所有的遗憾都弥补在廖静文身上。

如果一朵花在它开最盛的时候凋零,那它的美一定会被记得很久很久。所以在两人感情最甜蜜的时候,徐悲鸿的逝世让爱停留在这里,这段爱也算得上圆满。

谁又能知道他们如果早二十年遇到,这份爱也会疲倦,也会破碎,就如蒋碧薇和他那样。

所以啊,人生的出场顺序是这样的重要。
第3个回答  2023-03-14
擅长画马的徐悲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