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怎么做

如题所述

(一)借喻

巧妙的词语借用,往往能加强语言的谐趣化色彩。

例1:头发经不住长期的“营养不足”,纷纷脱离“工作岗位”,“下海”去了。

借用语词趣盎然,远比直接描写他如何废寝忘食、忘我工作要强得多。

例2: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闰土》)

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并无过多地言词解释,我们就完全可以理解作者心中的隐隐的失落与苦痛,其效果可以说是喻格的神功使然。

(二)别解

词语别用就是有意曲解词语的意义,将词语的本意用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手法。

例:学习就是要做到三心二意,所谓“三心”是指:一要专心,集中精力;二要虚心,不骄不躁;三要有恒心,坚持不懈。“二意”是:留意观察、留意积累。”

词语别用,不仅可以开拓词语的新意,还能在文章标题中造成悬念,产生吸引读者追根究底的磁力,让本来单义、理性的词语变得寓意丰蕴而富于表现力。但是,除非有意识地别用,词语一般不能随意另作他解。

(三)仿拟

在特定的语境中,把词语的用法变换一下,很普通的词也常常会产生极好的修辞效果。仿用是人们借用同音或近音词替换固有词语中的某个成分或者模仿人们熟知的某个词语再造新词,从而表达一个全新的语义内容。

例1:大道理用清浅现成的话说出来,叫做深入浅出。小道理用晦涩难懂的话说出来,叫做“浅入深出”。没有道理而说些怪话,叫做“只入不出”,地道废话!(老舍《打倒洋八股》)

例2:

甲说:“这个周末咱们跳舞去吧?”乙一脸不屑地回答:“跳舞?还跳六呢!别忘了马上期中考试了。”

仿拟辞格的使用受一定的条件限制:被仿拟的词语必须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而且使用时常常需要和原词以对举的形式出现,表达效果才明显。

四、节缩

为了使语言简明、音节协调或者其他的修辞目的,把一些音节过多的词语加以删节、压缩或归并,在古代诗文中是极为普通的一种修辞手法,典型例子如“投诸渤海之尾”(《列子·汤问》中的“诸”是“之于”的节缩。

此外,还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缩用成“投桃报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缩用成“见仁见智”等。

词语缩用主要的目的是使语句简洁精炼、平仄协调等。不过,词语缩用要有一定限度,必须是约定俗成的,任意地缩减原本固定的语素,势必会造成一些意义因素的丢失。

现代汉语的词汇体系是对古代汉语词汇体系的继承与延续,现代汉语虽是双音节词占绝对优势,但同时保留了相当数量的文言词和文言用法,这就为词语缩用提供了一定空间。

五、拆用

词语活用还表现为有些词语的拆用。例如:“排群众之忧,解百姓之难”,就是对“排忧解难”的拆用。

汉语中有大量的离合词,像“站岗”这个词,不仅可以单独作一个整体的词来用,也可通过中间加入别的词拆分开使用,如“站好最后一班岗”等。离合词的这种自由拆合,充分体现了汉语词用法上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