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法指导有哪些

如题所述

问题一: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可运用哪些措施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之我见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呢?我认为学法指导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给普通的学习方法
(1)预习的方法。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有不同的预习方法。低年级语文预习要学会查字典,解决音形义等问题。中高年级在新教材讲读之前,阅读有关资料,将要讲到的内容先自读2-3遍,从中找出不懂的难点和不甚懂的疑点,带着这些难点和疑点,在上课时予以解决。(2)听课的方法。指导学生沿着教师教学思路,积极参与。听课不仅听教师,还要听同学对问题的各种建议、看法,并敢于提问“为什么”。(3)练习的方法。除普通的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外,应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新知识解答,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得出的结果,都应做到理解、掌握。(4)复习的方法。分课后复习,单元复习,学期、学年复习。各种复习应以教材为重点,对照笔记,检查作业,分析重点、难点,打破教材顺序,运用对比方法找出知识异同。(5)考试的方法。考试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解题要从易到难等方法的指导。
二、传授基础知识与学法指导
标点、字、词、句、段、篇的学法指导,低年级是小学阶段识字量大的阶段,要教会查字(词)典。中年级以句、段为指导重点,高年级以篇章结构、文章训练为重点。根据教材结构特点,中高年级每册教材七个单元,互相独立,又互为整体,每单元遵循着一个由“教――扶――放”的过程,精讲课文教者在“传道授业解惑”同时注重“学法”渗透,利用教师的学法指导去学习课内自学课文,教者只要恰当点拨。最后让学生课外独立阅读第三类课文,是学生运用“学法”的阶段。语文课是教者传授知识的主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者应根据不同的知识点传授,渗透学法,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如:讲授《桂林山水》一文,分析桂林的山有三个特点:奇、秀、险;要求学生依同样的方法自学下一段,桂林的水也有三个特点:清、静、绿。作者运用了“抓住特征,分步描写”的方法,学生通过学法指导练习学法,最后掌握学法,让学生体会出:描写自然景观,要抓住它的特征分层、分段叙述。
三、教师示范,展示学法
由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上课开始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机械地记忆,而不是理解,更谈不上应用。因此,学法指导的第一环节应先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即通过教学中的示范性指导,让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感知学法,领悟学法。这就要求教师的示范过程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应做到线条明确,层次清楚,便于学生发现和领悟学法。二是教师的教应做到难易适度,便于学生尝试和运用学法。
如在教学第十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时,我将第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作为展示学法的范例。指导学生分五步进行学习:1、初读,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朗读,纠正错误读音。3)教师示范朗读,读出诗句的停顿节奏,以唤起学生的注意。4)学生试读,达到能读准字音,会停顿的程度。2、细读,理解字词。1)学生自读诗句,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2)指导学生运用查字典、联系诗句等方法理解这些字词的意思。3、精读,体会诗意。1)指导学生再读诗句,一边读一边想每句讲的是什么。2)学生逐句讲述诗句意思,要说得通顺、连贯、明白。4、赏读,想象意境。1)再读《江畔独步寻花》,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2)自由朗读,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3)反复朗读,欣赏诗的韵律,感受诗......>>

问题二: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学法指导 学习方法主要指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运用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是认识策略在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要的学习就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学习。多年来,我们对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了许多努力,但有时收效不大,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学生因为不知如何学而导致的不愿学、不会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一个学生,如果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因经常获得成功,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于是,他感到学习的轻松,愉快,有乐趣。久而久之,他很可能成为一名爱学,会学,学得好的学生。反之,如果没有好的习惯和方法,那么,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很难获得成功,难于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因此,他感到学习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是一件没有意思的苦差使。久而久之,就很容易成为差生甚至辍学。我国古代就有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1]的精辟论述,不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吗?现实生活中那些会学又乐学的学生不也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吗?由此可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教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更应成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主攻方向。但是,单纯的为教学法而教学法是行不通的,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应把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渗透到整个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学法指导的根本途径,也是学法指导经常化、具体化、出效益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学法指导必定走渗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支离破碎、杂乱无章、随意组合的复合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怎样学习”导向,教学生学会学习。为此,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为中心的课堂结构,设计以“导”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按此结构,语文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个环节有机渗透学法指导。
一、明确学情,备好学法
通常,教师在上课时大多都把精力花在“教”的方法上,而很少去思考学生的“学”。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这种传统的做法,要改变观念,以“学”定“教”。所以,在备课的时候,就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学生学力,明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学法训练、学法指导措施、指导步骤等。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使每一堂课都能产生良好效益,使学生学有所得,从中不断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科学性,从根本上获得学习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学习情况各有不同,即便是同一班级的学生,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课文篇目的学习情况也是有所不同的。因而,我们在分析学习情况时要客观、具体地加以分析,决不可千篇一律。在确定了学生学习实力之后就可以针对实情设计课堂学法指导方案。设计时要力求使学法与学生的学力相当,不可偏废。同时,也要注意指导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不能空摆架子、走过场。
二、设计预习,指点方法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课前预习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通常,很多教师都易忽视这个环节的学习指导;大多学生预习时也都只限于“读一读,看一看”的方式,却不懂得采用一些较好的预习方法。这样,预习达不到预先学习的目的,课堂教学效果显然不会理想。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当在课前具体地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指导,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为课堂学习作好学习预备。
一般地,教师可教给学生如下预习方法:1、对全文进行整体阅读,利用工具书(字、词典)查阅生字生词,依据上下文揣......>>

问题三: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学法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三十年的经验使深信学生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可见,狠抓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千古不变的道理。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中要在“读”字上做文章。我把大量的时间释放出来。让学生去读,读,可分为初读、再读、精读、熟读四个环节。
初读感知,在第一次读文时要求学生把字音和词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做到不丢字,不添字。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使学生对课文的大概意思有了一定的了解。
再读生疑,学生通过读课文,都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教师通过“再读”引导,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精读感悟,每一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