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如题所述

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习惯,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该文从两个方面培养:(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学生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去学习。长此以往,好的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从学生自学,审题、做作业,阅读,归纳总结几方面进行。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能给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好处。如今,由于就业的压力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存在着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学,教师如何做才能扭转这种局面,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这里是我在数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与大家共享。
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学生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去学习。长此以往,好的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作为教师,首要任务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平时教学中从哪些方面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呢?根据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现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1.1 从课堂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从游戏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每个学生都扮演情境中的一个角色。这样,学生上课就是在情境中参加各个活动,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节时,把这节课的内容编制成“有理数大家庭”这样一个情境,把例题和练习题设计成家庭里发生的事情,让学生扮演了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整数、分数等角色。在“有理数大家庭”里,哪些属于整数,哪些属于分数……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得到了学习的乐趣,在乐趣中掌握了知识。再如,在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是这样进行的:先让学生任意画几个三角形,量出每次所画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对学生说:“你们敢不敢考考老师?只要你们说出任意两个角的度数,教师就一定能够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话音一落,学生学习情绪一下就高涨起来了,都想难倒老师,但都被老师答对了。我问“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呢?”学生们齐答:“想”。这样圆满的完成了新课的导入。这一活动中,让学生考教师,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起学生也要学会的强烈动机。
1.2 开展学科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学科课外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兴趣盎然的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优美和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自编数学小报,小报的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己谈学数学的体会,平时的错例,数学趣题,也可以转载其他数学报的文章。一般由小组合作完成,他们共同设计,分工抄写、美化。(2)举办数学故事会,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数学故事、数学家的故事,也可以自编数学故事,教师提供一些材料或一幅图画,让学生充分的展开想象,编出一段小故事。再把收集来的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在讲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同学们彼此增长了知识,训练了思维,接受德育教育,也锻炼了口才,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3)课外制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堂教学,动手制作七巧板,拼成美丽的图案等,体会数学的价值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参观访问,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数学问题,让学生去参观访问一些企业,一些专业户,看看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解放学生的空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我带学生去访问养鱼专业户,参观他们的鱼塘,帮他们进行饲料的配置,鱼塘面积、养鱼尾数和利润的计算等。同时让学生帮专业户出谋划策,怎样可减少成本,提高利润。让学生对自己或邻居家这几年年收入进行调查统计,进行分析。让学生真切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关系,提高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乐学中学会知识,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目的。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1 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许多教师,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却很少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常看到这样的一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一个问题时,总能看到部分学生在做一些与学习不相关的事,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根本没有关注,更谈不上重视,只是在老师让学生齐答时,也就随口地应付一下。因为老师在整个教学中,只关注了教学进度和任务,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相反,让一部分学生逐步养成不善于听讲的习惯,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关注每个学生,应该强调应有的课堂纪律,要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坐姿,有一个好的发言习惯。对那些不注意听讲的学生要有一个适当的提醒。在教师的指点下,来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首先,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其次,教师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因为学生掌握了“学”的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履行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该研究者是这样做的:(1)指导预习。预习是学生独立获得基本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上新课之前,备课组事先备好导学案,并以一系列问题的形式设置“导学提纲”,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节”该研究者设计以下导学提纲:①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②自学课本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③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④自学课本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根,并将预习要求,读书方法适时渗透,附有相关的自学检查练习,教师通过自学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进行二次备课,上课时给学生解疑答惑。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会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2)创建和谐课堂,让学生好学、乐学。上课时,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求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习惯。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些环节:①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②设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理;③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如:教“正比例函数”时,我把学生领到操场,找了两个学生,给了30 min的时间,让这两个同学从同一起跑线起跑,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两位同学的路程与快慢。接下来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现在给你们每人一个秒表,大家能算出这两位同学的路程吗?两位同学的路程与速度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个活动引出“正比例”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而且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中的销售问题”时,我设计了“售货员”与“顾客”的表演:一位学生扮售货员,其余学生当顾客。”在有趣的买卖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理解进价、售价、标价、打折、利润、利润率等概念,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的习惯。④设计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学生设疑、讲评等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思考,合作解决问题。这种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发挥了自己想象力,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还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增强了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习惯。总之,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习惯。   2.2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数学学习活动后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最基本,必须的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思维的方法等。认真作业,不光是作业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书写的规范,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严谨解决问题的习惯,比如说,学生解方程时,养成在草稿纸上验算的习惯;解完实际问题时,养成“答”的习惯;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经常表扬一些作业整洁而且正确率高的学生,这些学生作业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是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一点一滴严格要求的结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做作业的习惯呢?我认为,首先是审题。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教师每教一道例题,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习审题,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其次,教师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题,比如,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最后,要求学生正确书写解题过程,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书写整洁,格式规范。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估算,推算,验算,培养学生边写边查边验,一步一“回头”,争取一次做对,防止无效劳动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靠课内教学的指导和训练。课后作业题要认真设计,数量要少,质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这样安排作业,学生负担轻,积极性高,有利于良好作业习惯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2.3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习惯
让学生阅读、分析、解决一些较长的阅读材料题、实际应用题,辨析题,证明题,“统计与概率”题等,这些问题和内容,都很适合进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比如,我在教学生应用题时,首先根据学生的情况列好阅读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数学阅读。当然,对于较难的应用问题,带领学生逐字逐句的阅读,同时用口述、图表、列式等形式理清各关键词和关键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要领。如:某供电局的电力维修工要到30 km远的塘岭进行电力抢修,技术工人骑摩托车先走,15 min后,抢修车装载着所需材料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抢修车的速度是摩托车的1.5倍,求这两种车的速度。我列的思考问题是:本题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已知什么量?求什么量?设什么量为未知数?能体现整个问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按照这样的问题过程让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和理解,学生学起来轻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2.4 培养学生的归纳小结习惯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的各个学习环节都由学生来完成。因此,培养学生的归纳小结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地创设学生归纳小结的机会,比如,让学生谈每一节的收获,归纳梳理每一章的知识点,归纳整理同一类题型及其解决方法;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
总之,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提高。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