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在唐朝时期是如何发展的?

如题所述

道教在魏晋南北朝完成了一系列成功的改造后,进入了唐宋的繁荣时期,唐代皇帝为了借神权以加强统治,自称老子是李姓始祖,奉道教为李姓宗教。唐高祖规定道教在儒、佛二教之先。唐高宗追赠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设崇玄馆,置崇玄博士,在科举中增设老、庄、文、列四子科,并规定士庶须家藏《道德经》一部。他不仅给老子加封“大圣祖玄元皇帝”等一连串封号,还封庄子、文子、列子、庚桑子为“四真人”。由于统治者的扶植,老庄思想被不断抬高,同时也为了对抗理论较为完整严密的佛教,唐代道教在义理和斋醮仪式方面均有较大进步。许多道士著书立说,利用儒、释学说从道教的角度阐发老庄思想,促进了道教理论的发展,其中如王玄览的《玄珠录》、吴筠的《玄纲论》、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司马永祯的《坐忘子》和《天隐子》,都对推进道教义理化发挥了重大作用。杜光庭还综合道教各派斋醮仪式,整理成《道门科范大全集》87卷,他所统一规范的道教科仪,至今仍然沿用。随着唐代道教的兴盛,道教典籍也大量增加,唐玄宗时,广为搜集道书,编成了道教历史上第一部道藏《开元道藏》。唐玄宗御撰的道藏目录《琼纲经目》,著录了道书3744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