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之问的相关评论

如题所述

在一次专题研讨“钱学森之问”的小型学术会上,3位并列而坐的老学者,各用一个关键词表达自己的见解。84岁的北京大学资深教授陈耀松说“要靠民主”;紧接着,88岁的力学家郑哲敏院士说“要有自由”。接着,95岁的中国科技大学备享盛名的李佩教授说“要能争论”。(中国青年报2014年5月2日蔡德诚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10

其实,“钱学森之问”,在上个世纪也有一位英国人提出过。这个人就是李约瑟。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李约瑟曾问: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只能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李约瑟之谜”。它提出了一个悖论:“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端于中国?而哥伦布、麦哲伦正是依靠指南针发现了世界,用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了欧洲文明!”
安徽11 名教授给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信,使我们又一次关注钱学森生前那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未竟之问。可以说,钱老先生的未竟之问,已是摆在全体国人面前的一个亟待求解的课题。
正如 11 位联名给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写信的教授所说:“ 中国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文明、民主、富强的现代化目标,绝对离不开先进的、 现代化的教育,绝对离不开一批又一批杰出的、真正的知识分子。是时候直面‘钱学森之问’了,中国需要建立新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想,需要形成新的教育发展战略和目标模式,需要推进以体制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 如今钱老先生虽故,而问题依然留在那里,如果不予以重视,相信再过若干年问题仍然不会自动解开。那么,作为关乎国家发展与民族命运的宏大问题,钱学森之问总不能永远搁置吧?应该说,越早地直面越有利。那么,谁又能解决?如何解决?我想,仅凭安徽 11 名教授的信恐怕还是不行,我们必须把它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术课题进行求解,让更多的专家、学者、教授乃至社会各界人士都参与进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对这个问题来一个“思维风暴”,最终拿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出来。
如果科研经费、学术教育和人才培养等领域,也按照各类重点和各类资质的行政级别化,就可能导致学术和项目评议的科研经费、市场营销等行政分配和学术职务行政化;因此,大学、科技机构与产业化市场等领域的去行政级别化可能是必由之路。
总之,钱学森之问是一个大国教育与人才之问,是全民之问之期待——也许,我们真的应该将直面钱学森之问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讨一下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