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案件风险成因及如何防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31
一,案件形成的原因

(一)外部风险的传染

宏观经济放缓,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信贷风险突出,恶意骗贷套取银行资金等案件频发;复杂的社会环境导致社会矛盾凸显,使得不法分子将银行作为抢劫、盗窃、诈骗的首要目标。

(二)经营上存在重业务发展,轻风险管控的思想

部分银行业机构一味追求业务及规模的快速发展,还在执行粗放式的经营方式,风险管理能力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速度,为了实现奖金、利润忽略合规操作及监督检查,为了发展业务,放松外部风险警惕、放松授信条件、不严格执行“三查”制度,授权管理不严、岗位制约不科学等等行为,为案件埋下了风险隐患。

(三)内控失效,监督检查不到位

部分银行业在经营管理工作中执行走样、监督走神、贯彻走调,不重视内控管理。如:制度不健全、存在漏洞,未及时更新完善;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对制度规定变通操作,钻空子,找空间;对监督检查不重视,监督流于形式,检查无重点,内审部门独立性不强、权威性不够、检查内容不深人,发现问题不揭露,不能真正做到动真碰硬,不能真正以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来助力业务的依法合规发展。

(四)科技手段缺乏,技防措施不足

科技手段的开发还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速度,在一些新业务上还存在盲点,没有建立有效的事中预警及监督系统,在部分关键业务及环节的授权管理上还存在制约性不够,授权人员职责不清,风险意识淡薄等问题。

(五)合规文化建设滞后,员工教育管理缺失

大部分案件都有银行内部员工参与,且作案人员大多具有年轻化特点,充分说明银行在对员工的管理教育上非常缺失,缺少对合规文化的建设、企业价值观和凝聚力的灌输和培育,导致部分员工“三观”不正,私欲膨胀,缺乏自省、自律。其次管理手段不足,对员工的异常行为排查流于表面,未触到员工工作之余八小时外的生活、交友、消费等圈子,未发现员工的不当社交、高档消费、经商办企业、参与小贷等等情况。其三,企业团队文化活动的缺乏,导致员工之间缺少相互的沟通了解,部分员工发现身边同事存在小问题,却漠然视之,没有同事之间应有的帮助和提醒,导致一些小问题酿大祸。
第2个回答  2020-10-31
银行要做好案件风险防范,需要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抓好员工思想教育,端正工作态度
2、提高员工业务技能,杜绝工作中人为造成的漏洞
3、狠抓制度落实,严格操作规范
4、做好事后监督和内控管理。

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机构的案件防控工作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稳健、可持续发展。在当前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风险无处不在的环境下,如何提升基层机构案件防控能力,已经成为各银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一、强化员工的教育培训持续抓好员工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营造合规文化是提升基层机构案件防控能力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抓好员工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通过开展理论知识学习,典型案件讲解,请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教育活动,使每位员工深刻反思,汲取教训,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爱岗敬业意识,从思想深处筑牢正义之堤,从主观上抵制、检举各类案件和风险行为,真正让员工不愿意去违规。其次,开展企业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学习银行的愿意、核心价值观、使命、理念、企业责任等,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的工作环境这中、员工的行为之中,使每位员工能够更好地认识、认可自己所在的银行,从而不断地提升员工的归属感、主人翁感,让员工不想去违规。最后,强化规章制度学习。利用晨会、例会等形式,组织员工学习“银行从业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保证不留死角、不出盲点,使每位员工把握从业的“底线”,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并营造“人人讲合规、事事讲廉洁”的良好氛围。通过教育培训,使案件防控理念根植于每位员工心底,贯穿于业务操作的每个环节,变成现实生动的企业文化,内化为所有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真正从源头上遏制风险的发生。二、加强基层机构执行力建设作为执行单位,基层机构在风险防范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执行力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执行力建设,真正将基层机构案件防控工作落到实处。首先,把案件防控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领导人员月度、季度、年度考核之中,要求基层管理者不仅要抓业务发展,同样要抓执行力建设。管理者不仅要具备给每位员工灌输思想的能力,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上级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合规要求,一丝不苟地贯彻执行,发挥管理者前线“指挥员”和“战斗员”的作用,影响并激发员工提升执行力的热情。其次,始终保持案防工作高压态势。要健全岗位管理,落实案件防控责任,定期与员工签订案件防控工作责任状,将案防任务和要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让每个人都成为案防的关键人、第一责任人。其三,强化激励约束,严格问责。建立“结果与过程同考核”的机制,对好的做法建立案防专项基金,奖励员工主动揭露风险、抵制违规行为的做法。对导致风险或案件发生的责任人员和未尽责的检查人员,严肃处理,从而有效防范案件、重大违规问题的发生。最后,切实做好问题整改工作。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不能仅停留在揭露问题层面,而应该对问题进行持续关注、持续检查,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三、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监督管理是推动案件防控能力不断提升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基层机构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首先,整合基层行监督管理层级,搭建以委派会计主管、风险经理、纪检监察特派员为主体的监督平台,充分发挥“三道防线”的作用,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充分运用业务检查、会计稽核和柜面监测等人、机监控手段,加强对基层机构关键风险点、违规行为易发部位和发生频率较高、可能造成较大损失的风险点进行持续、重点监控与检查。其次,加大监督检查频度和力度,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防控措施。对履纠履范问题、关键风险点要采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一般风险点采用定期检查的方式,对检查的问题要整理成册,供员工学习。最后,建立案件防控建议中心。员工在平时工作中发现的风险案件以及可能导致风险的一些流程漏洞都可以向案件防控建议中心反映,让每位员工都能成为案件防控监督员。四、提升案件风险识别能力案件风险识别是事中控制最有效的方法,识别能力的提升能够准确找到风险隐患,并及时将风险消除。首先,在对各项业务、规章制度学习的同时,业务操作中的一些关键节点,特别是风险节点整理汇编成册,并列举此节点可能发现或已经发生的案件,供员工学习。其次,组织员工讨论业务流程,让员工自己去发挖掘潜在的风险点,从而使员工增强风险的预判能力。其三,充分利用审计、会计、营运管理等相关系统,加强案件风险动态监测,对同一账户大额资金(单笔50万元以上)当日进、当日出、柜员自办业务、客户资金流入员工个人账户等实现实时监测。最后,借助上级行的案件防控动态、风险提示、典型案件通报、内部信息网站等各种平台,及时组织员工开展典型案件作案手法识别及防范学习研讨,并结合本机构的违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各类风险识别能力,并举一反三,查漏补缺。总之,作为高风险行业,银行案件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抓好案件防控工作需要基层机构高度重视,通过教育培训、监督管理等,切实将案件防控风险落到实处,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