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的文坛领袖,在文学、书法、绘画等领域成就斐然,在中国文化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苏轼同时又是朝廷官员,在仕途中宦海沉浮,坎坷一生,数次的被贬,让他几乎是要么是在被贬的任上,要么是在被贬的的路上。
仕途的不顺,让苏轼徒叹无奈,曾经也曾想要归隐一方,寄情山水。但最后还是没有决心一走了之,也终于病逝在被贬后应招的北归路上。
苏轼之所以没有辞官,个中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性格所致
从苏轼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豪爽、豁达、大气之人,虽然数次在官场上上下下,甚至差点儿被砍头,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精神,秉承随遇而安的思想,每到一处任职,都能恪尽职守,兴利除弊,造福百姓,与民同乐。官位高低,对于他而言,可能只是做出的贡献大小而已。慢慢的,他也已经逐渐习惯了这种奔波劳顿,也没有把官职看得过重,更不会因为被贬而辞职。
财力困扰
虽然苏轼在仕途,一贬再贬,官是越做越小,但毕竟是有俸禄的,苏轼家族很大,他也是拖家带口,也得维持生活,而且他又不是贪官,并没有多少家产。一旦辞职不干,他用什么养家糊口?不像我们现在,只要你有能力,用什么方法都能混口饭吃。但在古时候,除了经商作官,能挣钱养家的职业很少,他为了生活也不能轻易辞官。
家族制约
苏轼的家族也是豪门大户,有人在朝为官是光宗耀祖,为家族争光,但如果辞官不做,那就是离经叛道,是为家族内部所不允许的。在古代家庭中,家族长老们的权力是很强大的,很少有人敢轻易反抗。
希望所在
在古代封建社会,读书人的目的就是出将入相,是人生的终极梦想,苏轼才高八斗,当然也有自己远大的目标,虽然屡次被贬,但他还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翻身,受到朝廷重用,所以还是满怀希望的等待机会,他也不会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