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中的暖和寒说明了什么

如题所述

《七律·长征》中的“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说明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远征难”,强化、重申了“只等闲”。

原诗:

《七律·长征》近现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释义: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扩展资料:

由于蒋介石政权内部分崩离析、各怀鬼胎,国民党的军事行动从来就做不到战略协同,而重新指挥红军的毛泽东运筹帷幄、用兵如神,使红军得以绝处逢生。在克服种种艰难险阻之后,红军最终把长征演绎成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宏伟史诗。长征这一历史事件本身就充满传奇色彩,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而又意味深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通过这样一些诗句,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于胜利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从“不怕”到“更喜”,红军战士的高大形象显得更加活灵活现,更加栩栩如生。

1935年10月,红军翻越了六盘山,长征胜利在望,毛泽东创作了《清平乐·六盘山》。第一句是“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毛泽东立于六盘山顶峰,久久凝望着大雁飞向南方,直到它们在视野中完全消失。这句话蕴含丰富,耐人寻味。

自古以来,大雁传书,能够引起人们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伤感。毛泽东这深情一“望”,一定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这是对长征艰难困苦的回味,是对一路上壮烈牺牲的烈士的缅怀,是对中央根据地老百姓的牵挂,是对仍然在南方打游击的战友们的担忧,也是对没有参加长征的弟弟毛泽覃的思念。也许还有很多很多,我们难以揣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长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1-03
指红军的心情。

以下是节选其他满意答案,希望同样对你有帮助
————————————————————————————————————
“金沙水拍云崖暖”里为什么用“暖”?
暖体现出了红军乐观的精神和必胜的决心.
“大渡桥横铁索寒”里为什么用“寒”?
寒体现出了大渡河地势险要,侧面写出了红军的勇敢.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p6aK7DqsS-EqR2Qqzjp8YFBY6tGx0z8bOR2bTB2DGq6UABrW2Poaoy1pBtrO3tKstDxvTlHHOigZgo7H0hBGma
————————————————————————————————————
总得来说表达了毛泽东看到我军战胜难的喜悦欢愉之情,以及对当时九死一生的回味。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WJQkNtR3hfs0-lMDBD4x3oHn5e8dEHnr-wBFtYzZULs8ZXONx23TBfu670HIAQV8XpMQE4RyhcsIQJXlcXufta
第2个回答  2020-10-2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