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往应遵循的礼仪原则是什么?

如题所述

礼仪:礼者,敬人也,是做人的要求,是尊重对方;仪,是形式,是要把礼表现出来的形式,两者相辅相成,在国际活动接待中缺一不可。礼仪三要素包括:礼仪是交往艺术,交往强调互动,互动看结果;礼仪是沟通技巧,沟通强调理解;礼仪是行为规范,规范就是标准。

中国人讲礼仪是一种自我修炼,是律己行为,管住自己,独善其身;而国际礼仪讲的是交往艺术,是待人接物之道。礼仪要求人和人打交道保持适当距离,距离产生美感,适当的距离是对对方的尊重。国际交往中,拉开距离如果适当,有助于交往的顺畅;换言之,不要随便套近乎。人际交往要使用称呼,国际惯例是使用尊称,而尊称的一个基本技巧是“就高不就低”。

接待工作讲细节,比如接待代表团,陪同客人坐电梯,陪同者应该是先进还是后进?出电梯时,应该谁先出来?出席正式的社交晚宴,作为中层以上官员,男士打扮最需要注意什么?女士打扮最需要注意什么?在工作岗位上打电话,应该谁先挂电话?这些问题我们人人都会碰到,也许我们把它当小事,根本不在意;也许在意了,处理时却凭主观经验,是对是错,心中压根没数。“人人都是城市形象,处处都是投资环境。”而这都是靠接待的细节做出来的,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

接待客人就应该让客人舒服,从商务交往与服务接待的角度说:主随客便,客人要去玩,有时你陪也不是,不陪也不是,但注意不要“热情越位”,关心过度是一种伤害。国际交往注重结果,我们做事有个习惯:我是好心,我是好意,好心好意你领不领情我不管,这是意图在先。外国人很务实,意图和手段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举例说,你请人吃饭,客人说好吃才是好的,你认为这是广西最好吃的,他不吃,没用。你要是自我为中心,“我是这么想的、我认为应该如此”,绝对搞不好接待。“让大家都喜欢你是没有可能的”,但必须记住的一句话:交往以对方为中心。人家说好才是好,标准不在你手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5
在正式的国际社会交往中,如果需要将人们分为左右而进行并排排列时,依照国际礼仪的普遍惯例,应“以右为尊”。即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以右为尊,以左为卑;以右为客,以左为主。不仅如此,在国际社会交往中,对出席活动的国家、团体人士的位次按某些规则和惯例进行排列,这种排列的先手次序被称为礼宾次序。为使国际社会交往顺利进行,必须讲究礼宾次序。 (一)礼宾次序的依据 在国际社会交往中,其礼宾次序主要按宾客的身份与职务高低,依次排列。有时可按姓氏的顺序排列;有时可按参加国的字母顺序(一般以英文字母为准)排列;有时可按日期的先后排列;有时可按抵达活动地点的时间先后排列,等等。   (二)礼宾次序的具体要求 在各类国际社会交际中,大到政治磋商、商务往来、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触、社交应酬,凡确定礼宾次序必须从其总的原则出发,这一总的原则就是“以右为尊”,即一般以右为大、为长、为尊;以左为小、为次、为卑。 按照惯例,在并排站立、行走或者就座的时间,为了表示礼貌,主人理应主动居左,而请客人居右。男士应当主动居左,而请女士居右。晚辈应当主动居左,而请长辈居右。未婚者应当主动居左,而请已婚者居右。职位、身份较低者应当主动居左,而请职位、身份较高者居右。在不同场合也有特殊要求:两人同行,以前者、右者为尊;三人行,并行以中者为尊,前后行以前者为尊;上楼时,尊者、妇女在前,下楼时则相反;迎宾引路时,主人在前,送客时,则主人在后;宴请排位,主人的右边是第一贵客,左边次之;出门上车,应让尊。上车时,位低者应让尊者从右边车门上车,然后再从车后纸到左边上车;坐车(指轿车)时,以后排中间为大位,右边次之,左边又次之,前排最小。下车时,幼者、位低者先下,从车后绕至右边,替长者、尊者开门。上下车时,幼者、位低者都要一手扶车门,一手掌心向下,置于车门框上沿。以防长者、尊者头部角到车门框。
第2个回答  2013-09-15
各国、各民族语言不同,风俗习惯各异,社会制度不一,因而在称呼与姓名上差别很大,如果称呼错了,姓名不对,不但会使对方不高兴,引起反感,甚至还会闹出笑话,出现误会。
第3个回答  2013-09-15
前尊、后卑、右大、左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