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未来

如题所述

文:张桂生 通过几十年的书法研究和不拘一格的大胆实践,经过认真地反思书法存在的各种问题,我有了对书法未来发展的一些看法,同时也寻找到一种让书法摆脱困境的途径,为此,大胆地提出一些见解和预测。 我的见解和预测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有根有据的论证上获得的结果。 关于,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1、书法的书写对象不可动摇 有句话叫“画虎不成反类犬”,我用这句话来批评一些所谓的“现代书法”。 在书法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习书法,首先要重视写什么字,书法的书写对象是以汉字为主要书写对象的,而书法正是因为有了汉字才可以彰显魅力。而有些人想跳出书写汉字这个根本,搞一些纯粹抽象的非文字异类的书法,或者说搞什么非书非画的“现代书法”,这种现代脱离了书法的根源,因此,这种书法打着现代的口号,其实称不上所谓的“现代书法”。 书法的创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如何地创新,这是书法发展必须面对的话题。如果有的创新成为“画虎不成反类犬”,这就成为一种笑柄,为此,如何继承,如何创新,如何根植文化精神,这势必成为每个书法人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所在。 2、书法的深度探究 学习诗歌,有一种说法叫“诗外求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习写诗,不能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写诗本身上,不能光考虑如何地平仄仄平,也不是仅仅考虑词句的抑扬顿挫,我们要考虑很多诗歌意外的收获,我们把这个称之为生活的锤炼。艺术来自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就此,诗外求诗也给书法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启示,言外之意,书法也要“诗外求诗”,而书法的诗外求诗应该是“字外求字”。这里的字外求字中的字外,应该指的是跳出书法本身,通过外在的学识和修养以及如何地融会贯通来提升书写的功力及艺术境界,通过外在的感悟来指引书法内在的质的提升及创新。 通过深度的探求,我们要明白的是,书写这种艺术活动,和一个人的一生的经历及磨砺有着很大的关联,如果一个人缺乏生活的历练,离开大彻大悟,仅仅过着平平庸庸的一生,活不出什么精彩的话,那么,其在书法上也不会有多少见地和收获。一句话叫“字如其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面目,那么从主观上讲,一个人的字迹自然要打上这个的习性及嗜好烙印,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现象。 人的心情如一只飞翔的鸟儿,在蓝色的天空翱翔。写字,正如自己的心思在白色的纸张上翱翔一般,字如其人,就是通过这样的感情色彩来渲染一种风采。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的人生有深入的认识和锤炼,要懂得从生活中获得营养和素材,这样,你书写的作品才有容量和深度。这一点,已经是很多人的共识,要成为一个书法大家,首先,你的人生要很精彩。而一味地关起门来写字,最终智能成为一个写字匠。 如果说我们向过来人学习书法技巧,那是为了掌握一种技能,那么,在技能之外,就是如何地添加色彩和韵味,这些,就要依靠字外的功夫,要靠你具有有容乃大的胸襟及“忘我”的实践等,才能让你成为一个真正的书法大家。 3、书法的纵横拓展 学习书法,从传统理论上研究,书法的实践及审美也存在阴阳关系及辩证统一的和谐观。而我们几千年来的书写,都遵循着一个顺序,那就是顺时针走向的书写。写汉字,要完成这个汉字的书写,笔画上都是按照顺时针走向进行书写的,由此,很少有人想过,汉字书写,为什么就按照这种唯一的顺序来书写呢?这种书写模式,本着一种“识别”的用途而被传承下来。这样的书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问题是几千年来,很少有人反思这样的书写是不是存在一定的缺陷? 如果从纵横发展观上看问题,从一阴一阳之谓道上说明问题,传统的书写本身的确存在着一种不足,我们称其为“偏颇”的一种发展。 一男一女是一种阴阳关系,每个个体的存在也体系这种阴阳关系的存在。比如,人有两只手两只脚,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全面地运用好左右手及左右脚,才符合自然的法则,不亏待自然天成的机能的应用。然而,在书法或书写汉字上,传统上的作为却存在了片面性和单一性缺陷,这和现代人左右手使用键盘来比,反而是后者更加人性化和合理化。 好比打乒乓球或者网球,很多人都使用右手,如果有人使用左手,就叫左撇子。很少有人考虑过左右手都能得到很好的使用和发挥。出于习惯和比赛的需要,一般人都擅长一只手的运用,很少有人想过掌握“左右开弓”的书写能力对人的好处有哪些。实际上,不是人们不想左右开弓,问题是左右开弓的书写非常难,再者,传统的定势书写也阻碍了人们去考虑其他的书写意义,其中,更没有上升到一种平衡学看问题,这般,社会主流便不会引导大众学习这种左右开弓的写字方法;为此,很多人放弃学习左右开弓的方法,不知不觉中,大家只能在偏左或偏右的套路里进行表现。 偏左或偏右都存在着很大的坏处,很少有人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有道是阴阳不调之谓病。矫枉过正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同样,在书法上,也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实践上,也是偏向发展,这种偏向造成一种失误,就是很多书法实践者忘记了事物的发展本质,忘记了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统一发展特征;其次,如果在书法的书写上反其道为之,改为逆时针走向书写,人们看到的汉字就是活字印刷上的反向字体,也叫镜像字,如果有人写这种反过来看的字,一般人在识别上就有困难,因此,自然没有很多人来写这样的字体。立于实用原因,社会主体使得这种镜像书体的发展变得桎梏。 书法的发展的前期,汉字的用途在于能识别和方便识别,人们习惯识别传统的顺时针走向汉字,因而,如果你去写逆时针走向的汉字,除了刻章,活字印刷刻板等需要掌握书写逆时针走向的汉字,就别无它用了。由于这种别无它用,书法的书写顺序形成今天的模样也就理所当然了。 难道掌握逆时针走向的书写真的就别无它用了吗?由于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为逆时针走向书写“正名”,所以,逆时针走向书写成为一种“无用”或“局限的用途”而难登大雅之堂。恰恰是因为我们不了解逆时针走向书写和顺时针走向书写有着同样的价值和存在意义,由于没有认识到逆时针走向书写是对顺时针走向书写的一种补充及纠正,我们便无法从整体上深刻认识这种正反统一的辩证法关系之意义。 假如人们上来就习惯写逆时针走向的汉字,那么,书法的书写顺序也会约定俗成成为逆时针走向字体。如果这这样,反过来,就存在缺失顺时针走向字体的发展问题。如果是那样,就存在一个必须要考虑的事实,无论是写顺时针走向的字体还是写逆时针走向的字体,任何单一的书写都是不完善的,是片面的,我们必须要在一种健全的书写模式中来进行书法的实践,这样才能走上书法的“正道”。 也就是说,从书法的纵横发展上来认识如何书写,从科学的书写训练方法上讲,我们必须要重视书法缺失逆时针走向书写这个问题。解决了书法缺失的一面,就使得书法可以回到正道上发展。我们不能单一地从事任何一种模式,只有重视左右手的书写训练,只有懂得两条路相互平衡发展的意义,以左促右,相辅相成,这样才能让书法的发展有更广大的空间;同时,也能通过这样的书法发展来作用我们的社会和影响我们的社会,以促进我们反思,使得社会发展朝着平稳和谐的正道上前进。 以书法来影响社会,这是书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加以发展的又一个新的使命。 当我本人立足这种相反相成的辩证统一观,立足太极运动创建“太极悬空书法”实践模式的时候,正是立足“一阴一阳之谓道”和辩证统一观来进行实践的。在理论上,我借鉴了太极文化及太极运动举轻若重的运动规律来指导“太极悬空书法”实践,最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收获,同时也证实了正反协调书写的现实价值所在,也说明了书法发展如何步入“正道”、“正规”的现实意义,并以此可以让书法走出危机,进而使得书法具有一个更加光明的发展前途。 什么是“太极悬空书法”呢?大家搜索百度词条“悬空书法”便能一目了然。 太极悬空书法的实践就是如何使得书法朝纵横方向加以拓展的过程,为此,本人做到了能在悬空的宣纸上左右开弓书写出和谐的一正一反的汉字书法作品,做到了能在垂直悬空张挂的宣纸上写出入木三分的书法作品。在我本人看来,太极悬空书法可以理解成一种艺术创新,其背后却寓意着重大的发现,其发现是,通过这样的书写,可以让我们获得轩然不同的认识,这样的书写,可以极大的开发我们的左右大脑,可以让我们的思维得到提升,让我们开窍,明白更多触类旁通的知识,能获得更大的创造性能量,能激活潜能,获得许多不可思议的超能力。 如果我们能意识到太极运动式书写的方法与开发左右大脑有关联,明白“十指连脑”,这可以说太极悬空书法是提升和拓展书法作用的一大发明。立足太极运动式书写,可能会引发书法的一场艺术革命,能够真正地引领书法朝着一种健康开阔的道路上前进。 近些年来,很多人在谈书法的危机。显而易见,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书写的实用性在一夜之间似乎荡然无存了。虽然还是有很多人使用笔在写字,虽然还有一些人通过书法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但是,电脑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书写工具,这样,书法创作除了是门艺术活动之外,书写本身的功用严重衰竭,这样下去,在缺乏广泛的书写群体问题下,书法还能走多远呢? 有些人认为,书法的发展不会因为书写的工具改变了就会萎靡不振,而是会像绘画一样成为一门艺术被广大人民接受。其实,说这些话的人很悲催,为什么这样说呢?就像舞蹈的发展大多时候都是在为歌唱者陪衬。同样的,书法在古代,其辉煌如日中天,而如今,与国画相比,书法的地位是什么样,可想而知。 不是书法不如国画,而是书法已经丧失了一种群众基础。书法没有真正全面发展其作用,书法丧失了一块阵地。 只有当很多人来关注书法,理解书法,参与到书法实践中,才能懂得欣赏书法,为书法竞折腰。故而,让书法拥有新的发言权,这才是书法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我创建太极悬空书法的用意很明显,就是让书法回到一种“实用”上来,在这种实用上,才能从根本上开拓其艺术创造的空间,这样,因为实用,而引发更多的人关注,进而,再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书法艺术的创作当中,这样,书法才能有发展的市场。 在太极悬空书法的实践中,其中的太极式书写作为书法探求新天地的途径,具有诸多实用的意义。这也是太极书法之所以称之为太极书法的缘故。这里的太极指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是综合一阴一阳关系的完善表现所在。当本人能够将一正一反的汉字有机地漂亮地组构在一张纸张里,让一正一反的汉字和谐地尽善尽美地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这种创造性表现,从艺术美上给人们提供了耳目一新的艺术形式,而在另外一个领域,太极式书写让这种书写与养生,与开发左右脑,与武术,与哲学、心理学等有了直接的关联,简单地说,太极式书写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好的养生目的、可以更胜一筹地开发左右脑潜能、可以提升甚深的武功、可以深入了解哲学及心理学的层次,我们还会小看书法的功用吗? 太极式书写,其就是面向纵横性来加以发展的,大家通过对其循序渐进的了解,便能让你得到豁然开朗的新发现。 4、书法的比较研究 曾来德曾经说道:“当代书法究竟应该怎么走?按我个人的观点,首先应该回到书法的起点,重新认识书法的本原。换句话说,真正意义上的当代书法,应该站从“大书法观”的角度,在深入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创书法尚未发现或者说没有被自觉认知的文化价值和形式语言因素;而当代书法标准的建立,既不能割裂与传统的关系,同时要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下,提出新的问题,赋予古老的书法以当代文化的核心意义。” 什么是“大书法观”呢? 书法界公认的“大书法观”即“书法文化观”。 为此,曾来德进而谈论了书法的有关话题:第一, 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艺术;汉字的造型、结构、点画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构成书法的笔法、章法、墨法;第二,书法具有绘画艺术的造型以及空间构成关系,“书画同源”不仅指工具的同源关系,在造型手段上和视觉审美上也有必然的内在关联;第三,汉字书写的时序性、不可逆性和书法创作的一次性,决定了书法具有音乐的节奏韵律(关于这点,立足太极悬空书法而论,这种说法是有缺陷的);第四,汉字的表意性以及汉字书写过程中的节奏韵律,决定了书法与诗歌有密切的关系,一件好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诗歌的意境和神秘特征,而且诗歌的内容、节奏韵律,直接影响到书写者的想象力、书写速度以及有书写速度带来的节奏韵律变化;第五, 书法和文学的关系,历史上很多好的文章因为书法而传世,比如《兰亭序》等;第六, 书法和人格修养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书法具有明显的伦理色彩,并对传统书法品评标准产生直接的影响;第七, 书法史是有士大夫文人书写的,在清代以前,民间书法被排斥在正统的书法传统以外;第八, 书法是精神的外化,“神采”和“气韵”成为书法艺术主要的评判标准;第九, 因为人人会写书法,公众对一件书法的预期,从来不是作为单纯的形式审美对象,而且对“内容”有同等的预期;第十,公众对书法内容完整性,可读性、可辨识性的预期,决定了书法艺术形式的稳定性,同时使书法与西方的抽象艺术保持严格的界限;第十一,公众对书法内容的完整性,可读性、可辨识性的预期,决定了书法艺术形式难以走向更高的自由形态;第十二,对不同时期的书法传统的价值判断和取法,决定了书法的时代特征; 从曾来德提及的上述问题,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最缺乏的是反思自身。反思书法本身的局限性。书法之所以是书法,书法除了上述谈及的话题,为什么就不能担纲其他的用途呢?比如,通过书法的书写,让书法成为一种养生方法,通过书法的书写,让书法成为一种开发智力的途径,通过书法的书写,让书法成为一种潜能开发和获得至上功夫的修炼方法,说到这些,在太极悬空书法这里一切皆有可能! 在书法研究上,比较研究往往是探究书法与其他艺术种类的关联性;比如,美术对书法的影响,舞蹈及音乐等对书法的影响,反过来,书法如何对其他艺术门类产生相应的影响呢?在同样的一种艺术形式上,比如音乐,其不仅仅是成为赏心悦目的音乐,而其还结合到医学领域,成为调养身心的音乐。更为特殊的是,还开发出治疗性音乐,包括治疗癌症的音乐产品问世。有些音乐作品还有开发智力的作用,为此,很多音乐人在此积极地开发和应用,已经有了惊人的成就。 话说回来,书法的实践,其能否具有医学价值,能否有开发智力的作用?通过比较,通过在太极悬空书法上的研究,我们认为,书法有着和音乐一样的很多功用,比如在医学上,在开发智力上,在推动文学创作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会写字是一个文化人必备的技能。从文以载道上讲,有了对文字的把握,成为一个文化人,就能通过写文章来影响社会和他人。同样,如果一个人掌握了特殊的书法实践方法,就能让这样的书法成为载道的工具,成为点拨他人的“点金石”。 太极悬空书法绝不是简单的将汉字进行一正一反书写,继而将这样的一正一反字体演变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太极悬空书法真正的意义在于,其必将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影响着社会及给予书法重新的定位。作为文化,书法的“古中古”本身包含着“新中新”,言外之意,越古老的艺术,体现出的人本精神和创造者原始的生命状态越发有内涵,带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崭新的和更有共鸣的内在成分,这将使得书法文化这个符号在现代语境中,随着现代人的挖掘和提升,使得书法有了更多的存在价值,让社会中的人更多地参与到书法实践当中来,让中国书法拥有更多的观众和实践者,让书法成为大书法,让书法这个国粹艺术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书法与美术,书法与舞蹈,书法与音乐,书法与武术、书法与养生、书法与医学等等,到了太极悬空书法这里,书法就不仅仅是书法本身这么简单了,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书法触类旁通的存在意义,可以使得书法真正立足高端,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高端,让书法成为“文艺复兴”的领头羊。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让我们看到书法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问题是你选择走这么样的路来促使古老的书法艺术重新焕发青春。可能正是通过比较,让我们发现书法最有魅力的还是书法线条本身可以传达的“语境”才是书法最大的人文价值所在,而如何让书法的点与线构造出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还在于去发现和去开拓,用新的实践方法来促使我们锻造出线条的神奇魅力来,让线条划出一道闪电般的弧光,使得书法的轨迹成为一条通往“极致”美的载体,让大众为之折服。 5、书法之法的广义研究 书法之所以称之为书法,是因为其具有难以计数的写字方法。而这个法是什么样的法呢?是一成不变的法,还是法无定法的法呢?书写无定式,从书法的审美上出发,书法的创作者能否在章法上达到一种自然天成的成就,这成为检验一个人书写技巧的重要标志。而在章法之法上,本身就存在一个“法无定法”的问题。如果从简单的书法学习上研究书法,一个人去临帖,照猫画虎,时间久了,就能写出一手好字,但是,这个人并没有达到书法创作的一种境界,这个境界就是自由的发挥和自由地创新。这个自由,就是艺术创新的自由,而如何地创新,在书法这里,其实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字体形式的创新,其二就是章法之法的创新。第一个创新是很多人容易完成的,而第二个的创新就变得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关于章法问题,这是一个如何看待总体的问题。在一张纸上,这张纸就是一个整体,要将很多字写在这张纸上,你如果就是简单地一写,就不必考虑什么章法问题了。而当你要将很多字安排的恰到好处又千姿百态,就存在一个法度问题。这个字和那个字怎么安排位置,特别是写行草书体时候,你不可能按部就班去写每个字,这个时候,书写就面临一个如何更好地布局问题。这个布局就是章法所在。 很多人写的字,单个看都很好,但是上升到通篇,看整体效果时,就不太好看了。书法上有字怕上墙一说,为什么怕上墙呢?因为作品挂上墙了,人站在远处一看,你的字在整体上布局是不是很和谐,重心是否很稳定,这些都决定了你写的书法作品美不美,而一幅美的书法作品,在整体上一定是和谐的,是有着动感变化和韵律美的艺术形式。 为此,我们在看待书法创作时,就要考虑一个广义的话题;从狭义上讲,写好每个字就可以了,而从广义上讲,就是你要从整体考虑,要在章法上做到能不断地推陈出新,这个广义,最后还是要落到如何认识这个“法”上。书法是一种动手的书写运动,为此,这样的动手运动有固定的成法吗?事实上是没有的。好比练习武术,到了最后,什么套路都不管用,动就是法,你要随机运动,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去运动。故而,在这样的运动中,说到书法上,就是如何地认识“字如其人”上,你要了解你自己,要知道你的套路究竟有多少,你能不能跳出这个套路,把视野开拓,进入到一种无我中,进入到一种法无定法中,进入到一种更多地放下的境界当中来。 书法的广义研究,实际上就是如何地打开自己,让自己能够更多地放下,在创作当中,不要被成法束缚,在眼高手高上看问题,把我们的“眼高”锻炼出来。 很多人是眼高手低,为什么呢?因为他能看到问题所在,可是,写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因为,自己的手并不听自己的话。 太极悬空书法的问世,正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前面讲过,字如其人,如果你不能从写字方法上看出问题,你想彻底地解决这个“法度”,想能如鱼得水地写好字,想自始至终都能控制好自己写好字,这是不可能的。 由古至今,很少有人想过,因为我们写字的方法出了问题,所以,到了章法创新上,就无能为力了。很多书法家,即使是大家,也是在一种熟悉的套路上写一种风格和局限章法的字体,而且这样的书写并不是很自由很开放。 眼高,其实这样的眼高也是一种自觉的东西,就是在判别书写效果上,能看出不对劲的地方,但是,也不能讲出个所以然。为什么几千年来,成为大书法家的人很少呢?因为很多人都是在章法上不成气候,败下阵来。 习练太极拳的人都懂得“一虚一实”指的是什么?在练拳中,人体的重心要通过左右脚的重心转移来变化,这样的变化就是一虚一实的变化。而我们的汉字书写,习惯上讲,就是一只手在写,而且是写一种顺时针走向字体,这样的书写,写的多了,人体就会造成一种不平衡的生理症状,于是,很多人都要靠眼来掌握一个字如何地结构,如何地布局,最后又如何地与其他“字”处理好关系,通篇书写都要靠人为的主观意识来把握,而人的生理机制出现了问题,这势必要影响到人的自然性运动发挥,人在这样的不平衡中,潜移默化地难于和自然合一,这般,古往今来,很多人写字,只能在人为地控制下来将每个字“安排”好位置,当这个人的心绪或身体状况出现问题时,其写字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因而,很多人写字就缩手缩脚,自然打不开自己,却从来没有想过写字竟然和自己的身心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在收与放,轻与重等等辩证关系都能在书法创作上得到体现,书法的创作实际上就是极具“辩证思维”的实践过程。 我们从广义上研究书法,就是要告诉每个书法爱好者,不要仅仅想着现成的书写,要考虑你的身心变化和你写字的方法是否有问题。我们单一地进行书写,这样的害处是很大的,却很少有人深入思考,而太极悬空书法的问世,通过实践和理论解读,就是要告诉你,你眼高手低的原因不是你的错,是古往今来书法实践中的错,大家都没有想过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已经在告诉我们如何地解决矛盾,解决不和谐问题,解决阴阳失调问题? 人们在按照习惯做事情,这是惯性的使然。很少有人想过物极必反的道理,想过事情的发展为什么到头来会事与愿违。书法在今天出现了危机,这是一种事与愿违的必然现象,不然,怎么会想如何地解决危机呢?太极悬空书法就是一剂良药,专门来解决书法当下危机的。如果更深入进行比较研究,我会动用传统文化理念来阐述现有书法存在的种种弊端,毕竟,这里仅仅是在抛砖引玉,要想深度解读,还是放在专著里一一道来吧。 抛开太极悬空书法来说,单独围绕传统的狂草书法来讲,我们如何地理解书法极致的美呢?这就要从狂草书法上去发现这种极致之美。唯独狂草能展现出这种极致的美!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首先,狂草可以更好地打开内在的束缚。狂草并非是乱写,而是在尽可能施展的情况下加以发挥。要写好狂草,真正的难度不是你写什么样风格的草书,而是要如何地让书写的力度和速度等等达到一种水准。确切的说,狂草的魅力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而是要通过内涵来一展风采的。 在我学习书法的几十年中,我发现,现在的很多书法家们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怎么来说呢,书法家们把精力都放在临帖和书体造型上了,而很少去考虑书法点线的质感及功力问题。这样,你写出来的字体,看上去不错,但是不耐看。特别是在宣纸上进行书写,很多外行的人不清楚宣纸与其他纸张有什么不同,他们根本不懂好的生宣与夹宣有什么不一样,一些书法家因为功力不够,不能在生宣上写出像样的作品来,于是就使用一些夹宣类的纸张糊弄那些外行。加上外行也只是考虑“字样”及书写者的知名度,哪里想那么多,去考虑写书法还存在使用纸张的问题。 通过几十年的书法实践,让我看到一个事实,在宣纸上书写的价值是何等重要啊,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要证明你的书写功力,就必须通过在生宣上进行书写方能验明正身。特别是狂草的书写,只有经过生宣的渲染,才能让狂草艺术不仅在形式上有了可观赏性,在质感上的可观赏性依旧跃然纸上。 本人通过太极悬空书法的实践,发现了促进书写功力的方法,为此,我才能在书写上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且,体验到特有的功力可以使得书写出来的狂草作品十分耐看,有着艺术上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关于这点,也正好可以说明学习太极悬空书法的意义,而狂草最能体现出书法的魅力,结合锦上添花的独到功力,最终使得狂草书法艺术更加地绚丽多彩。 6、书法上的原创性意义 试看现在的书法创作,似乎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看一个书法展,千人一面变得很稀松平常,没有多少抢眼的作品打动你,让你获得视觉的冲击。我们说的千人一面,是在说很多人在创作书法作品时,都是在一种套路和模式中走过来,是临摹了他人后再进过嫁接拼凑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而很难看到一种“原创”的艺术作品。 为什么在书法创作上很少有原创作品呢?我们高山仰止时,有没有想过那些书法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们不会局限在为写字而写字上,他们在生活上的沉淀构成了他们的知识结构,而这样的知识结构能够让他们做到特立独行,做到另辟蹊径。这些做到独具匠心的书法大家们,懂得自己的面目是什么样的,能感悟到“独具一格”的自己是那么地重要,所以总是能坚持自己的特色,日久天长,通过自身努力而成为一代艺术大师。 原创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急需倡导的精神。很多书法爱好者,不懂得原创是怎么回事,总是在翻唱,翻唱是没有风险的,可是也很难造就出时代艺术大师。 关于倡导原创,这是书法事业刻不容缓的事情。书法的生命力在于推进原创,那种自然的,野性的,没有雕饰的书法原创,我们不容忽视。只有到生活的源泉里汲取营养,我们才能让原创精神发扬光大。 7、书法如何成为一种文化强音被社会广泛认同 社会共识,把书法当成一门艺术,即使你这样认为,也有很多人并不认同,他们还是把书法当成写字,没有把书法当玩意。 书法的确是一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3
在我看来,上梁不正下梁必歪这句话已成定理,发展和弘扬书法艺术是我们每一代人要努力的结果,我看到网上什么名人大家,什么书协主席会员写的毛笔字纯属狗屁一通,不仅浪费了纸张笔墨主要是给后代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科技的发展也给书法艺术设置了障碍。过年贴春联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优良传统,现在到好都贴打印的了,没有人书写了,我看中国书法前途渺茫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