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部门如何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为动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如题所述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中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专家指出,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到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两化”的关系演变丰富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给中国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的战略选择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工业化已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作为一个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工业化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消耗大量物质资源实现的,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呈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特征。同时,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与出口拉动,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主体地位。但中国工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明显。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发达国家已基本实现工业化,经济结构调整在不断深化,制造业正加快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服务业正在从传统的服务经济向现代服务经济转型。全球产业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在不断巩固和强化关键环节的基础上,加快转移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全球战略资源日益短缺,进入了高资源价格时代,走发达国家廉价资源支撑下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已不现实。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与制造环节的融合日益深化,呈现出设计信息化、装备智能化、流程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化制造等新的生产方式广泛普及,重塑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
我国的工业化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要求,抓住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战略机遇,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从规模速度型向创新效益型的转变,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得出的重要结论,是顺应全球化发展潮流的现实选择,是全面总结国内外传统工业化模式的经验教训作出的重大决策。
“两化”从带动、促进到融合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科技含量高,就是要加快科技进步以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特别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工业化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经济效益好,就是要注重产品质量和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资金投入产出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资源消耗低,就是要大力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资源占用与消耗;环境污染少,就是要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文明生产方式,发展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人力资源丰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条件,提高经济竞争力,并妥善处理好工业化过程中提高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不断提高就业率。
党的十七大全面总结5年来的实践,进一步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从而又丰富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加快两化融合;二是工业化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走绿色工业化之路;三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以工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四是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协调发展,走高质量工业化之路;五是工业化和全球化协调发展,走国际化市场之路;六是工业化和服务业协调发展,走繁荣现代服务业之路。这是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将要面临并需要认真协调解决的重大战略和政策问题。
充分认识和发挥信息化的作用
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将“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写入大会报告,到十六大明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再到十七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充分表明党中央对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长期以来,我们对信息化的认识不断深化,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愈加紧密,信息化工作的思路日益清晰。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其应用日益渗透到经济和社会各领域,推动着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迈向新的历史高度。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扩大了市场范围,推动了管理方式的变革,促进了资源配置的全面优化和充分利用,而且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信息化正在构造21世纪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动的新平台,正在对全球范围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以及意识形态产生越来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必将导致经济发展方式、经济体制、政府职能以及社会各方面的重大变革。信息化也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发达国家凭借在互联网、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本等方面的优势,加紧强化其在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试图抓住信息化的机遇,避免走进信息“边缘化”危险地带,把加快推进信息化作为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
信息化成为加速工业化发展的新动力。信息化已从一场技术革命引发为一场产业革命,并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与工业化相比,信息化是一次更大跨度的历史转型。从长远看,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日渐密切,信息化不仅可以加快工业化进程、巩固工业化成果,而且可以提升工业化水平,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尚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中,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坚定不移地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将有效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
信息化是破解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难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经济领域,通过推进传统产业与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先进适用技术相结合,提高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管理、物资流通等的自动化及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物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产业技术整体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如我国目前火电平均供电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22.5%,如果通过采用适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改造,就能使每度电的供电煤耗下降10克,一年即可节约2000万吨标准煤。在行政管理领域,通过推行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有利于提高各级行政机关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在社会领域,通过推进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改善民生的能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加强对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建筑等重点行业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联网监测,可以加强对经济运行中的资源、能源和环境成本信息监测与分析,从而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