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铜在鱼塘里有什么作用

如题所述

硫酸铜可用于防治鱼病,它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蛋白盐沉淀,因而有较强的杀病原体的能力。对鳃隐鞭虫、鱼波豆虫、午轮虫、斜管虫、指环虫、双身虫、中华鳋等寄生虫引起的鱼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同时又能杀灭池塘中的青泥苔、水网藻、湖靛、椎形螺等,因而硫酸铜是各养殖场必备的良药。然而,不当的使用硫酸铜,不仅消灭不了病原体,而且会起反作用,因而使用硫酸铜是应注意以下几点:

    测量池水体积和计算时务必准确。因为硫酸铜的安全范围较小,一般情况,浓度应控制在0.7ppm(即每立方米水体用约量为0.7克),若浓度低于0.5ppm,杀虫效果较差,浓度高于1ppm,鱼就有中毒死亡的危险。

    防止失效。硫酸铜不易溶于水,人们常用热水溶解,但温度不易高于60℃,否则会分解失效。

    根据水质情况,增减药量。因为水中溶解有机物特别是蛋白质及多羟基化合物能与硫酸铜形成复合物,降低硫酸铜的毒性。因此,若水质较肥,水温较低时,可适当加大药量,反之,减少药量。同时不要在早晨鱼浮头和上午水温较高时施药,最好在下午4时~6时使用。

    刚洒过豆浆的池塘不要马上使用硫酸铜,因为豆浆的蛋白质,能与硫酸铜结合,而使硫酸铜失效。

    使用过福美砷的渔池,要等福美砷药性消失后才能使用硫酸铜,因为铜离子遇福美砷时能将砷析出,而砷是剧毒物质,可使鱼中毒死亡。

    用硫酸铜杀灭“湖靛”的池塘,要防止“湖靛”死后分解消耗大量氧,使池水缺氧,所以用药后,要加强观察,若发现缺氧应立即加注新水或用增氧机增氧。

    小瓜虫病禁用硫酸铜治疗,因为硫酸铜不能杀灭小瓜虫,反而会刺激小瓜虫大量繁殖,加重病情。

    发生卵甲藻病的池塘不能用硫酸铜治疗,因为该池塘的水呈酸性,用药后,会很快增加水的酸性,使鱼难以忍耐而致死。

    硫酸铜常与硫酸亚铁合用,硫酸亚铁为辅助用药,有收敛作用,主要为硫酸铜杀灭寄生虫扫除障碍,尤其是中华鳋寄生时,如单用硫酸铜就杀不死,只有与硫酸亚铁合用才有效。

    硫酸铜(化学式:CuSO4),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水溶液呈弱酸性,显蓝色。但从水溶液中结晶时,生成蓝色的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又称胆矾),此原理可用于检验水的存在。受热失去结晶水后分解,在常温常压下很稳定,不潮解,在干燥空气中会逐渐风化。硫酸铜是制备其他含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同石灰乳混合可得波尔多液,用作杀菌剂。也用于电解精炼铜时的电解液。

    外观与性状:无水硫酸铜为灰白色粉末,易吸水变蓝绿色的五水合硫酸铜。

    无水硫酸铜粉末

    熔点:560℃。

    密度:3.606g/mL (25ºC)

    蒸气压:7.3mm Hg(25ºC)

    溶解性:溶于水、甲醇。不溶于乙醇

    1.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汽而变成水合物。加热后失去结晶水,加热到102℃失去两个结晶水;113℃失去三个结晶水;258℃失去全部结晶水;当加热温度达653℃时,开始分解生成CuO和SO3,在720℃时分解结束。

    生成结晶水的变化如下:

    在不同的温度下发生的变化如下:

    2.与活动顺序位于铜以前的单质发生置换反应,如铁、锌,但不能与过于活泼的金属(如钠、钾等)置换。

    3.与碱反应

    与氨水反应,少量时生成氢氧化铜,过量时生成配合物硫酸四氨合铜。

    现象: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有蓝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氨水,沉淀溶解,生成深蓝色溶液。加入乙醇,有深蓝色沉淀析出。

    4.与盐的反应

    5.电化学反应

    在中学和普通化学教育中,硫酸铜被用作原电池的电解液,通常作为阳极溶液。例如,在铜—锌原电池中,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从锌中吸收电子,形成金属铜。

    锌片反应:

    铜片反应:

    总反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7
硫酸铜可用于防治鱼病,它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蛋白盐沉淀,因而有较强的杀病原体的能力。对鳃隐鞭虫、鱼波豆虫、午轮虫、斜管虫、指环虫、双身虫、中华鳋等寄生虫引起的鱼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同时又能杀灭池塘中的青泥苔、水网藻、湖靛、椎形螺等,因而硫酸铜是各养殖场必备的良药。然而,不当的使用硫酸铜,不仅消灭不了病原体,而且会起反作用,因而使用硫酸铜是应注意以下几点:
测量池水体积和计算时务必准确。因为硫酸铜的安全范围较小,一般情况,浓度应控制在0.7ppm(即每立方米水体用约量为0.7克),若浓度低于0.5ppm,杀虫效果较差,浓度高于1ppm,鱼就有中毒死亡的危险。
防止失效。硫酸铜不易溶于水,人们常用热水溶解,但温度不易高于60℃,否则会分解失效。
根据水质情况,增减药量。因为水中溶解有机物特别是蛋白质及多羟基化合物能与硫酸铜形成复合物,降低硫酸铜的毒性。因此,若水质较肥,水温较低时,可适当加大药量,反之,减少药量。同时不要在早晨鱼浮头和上午水温较高时施药,最好在下午4时~6时使用。
刚洒过豆浆的池塘不要马上使用硫酸铜,因为豆浆的蛋白质,能与硫酸铜结合,而使硫酸铜失效。
使用过福美砷的渔池,要等福美砷药性消失后才能使用硫酸铜,因为铜离子遇福美砷时能将砷析出,而砷是剧毒物质,可使鱼中毒死亡。
用硫酸铜杀灭“湖靛”的池塘,要防止“湖靛”死后分解消耗大量氧,使池水缺氧,所以用药后,要加强观察,若发现缺氧应立即加注新水或用增氧机增氧。
小瓜虫病禁用硫酸铜治疗,因为硫酸铜不能杀灭小瓜虫,反而会刺激小瓜虫大量繁殖,加重病情。
发生卵甲藻病的池塘不能用硫酸铜治疗,因为该池塘的水呈酸性,用药后,会很快增加水的酸性,使鱼难以忍耐而致死。
硫酸铜常与硫酸亚铁合用,硫酸亚铁为辅助用药,有收敛作用,主要为硫酸铜杀灭寄生虫扫除障碍,尤其是中华鳋寄生时,如单用硫酸铜就杀不死,只有与硫酸亚铁合用才有效。
硫酸铜(化学式:CuSO4),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水溶液呈弱酸性,显蓝色。但从水溶液中结晶时,生成蓝色的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又称胆矾),此原理可用于检验水的存在。受热失去结晶水后分解,在常温常压下很稳定,不潮解,在干燥空气中会逐渐风化。硫酸铜是制备其他含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同石灰乳混合可得波尔多液,用作杀菌剂。也用于电解精炼铜时的电解液。
外观与性状:无水硫酸铜为灰白色粉末,易吸水变蓝绿色的五水合硫酸铜。
无水硫酸铜粉末
熔点:560℃。
密度:3.606g/mL (25ºC)
蒸气压:7.3mm Hg(25ºC)
溶解性:溶于水、甲醇。不溶于乙醇
1.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汽而变成水合物。加热后失去结晶水,加热到102℃失去两个结晶水;113℃失去三个结晶水;258℃失去全部结晶水;当加热温度达653℃时,开始分解生成CuO和SO3,在720℃时分解结束。
生成结晶水的变化如下:
在不同的温度下发生的变化如下:
2.与活动顺序位于铜以前的单质发生置换反应,如铁、锌,但不能与过于活泼的金属(如钠、钾等)置换。
3.与碱反应
与氨水反应,少量时生成氢氧化铜,过量时生成配合物硫酸四氨合铜。
现象: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有蓝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氨水,沉淀溶解,生成深蓝色溶液。加入乙醇,有深蓝色沉淀析出。
4.与盐的反应
5.电化学反应
在中学和普通化学教育中,硫酸铜被用作原电池的电解液,通常作为阳极溶液。例如,在铜—锌原电池中,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从锌中吸收电子,形成金属铜。
锌片反应:
铜片反应:
总反应:
第2个回答  2017-05-05

硫酸铜可用于防治鱼病,它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蛋白盐沉淀,因而有较强的杀病原体的能力。对鳃隐鞭虫、鱼波豆虫、午轮虫、斜管虫、指环虫、双身虫、中华鳋等寄生虫引起的鱼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同时又能杀灭池塘中的青泥苔、水网藻、湖靛、椎形螺等,因而硫酸铜是各养殖场必备的良药。然而,不当的使用硫酸铜,不仅消灭不了病原体,而且会起反作用,因而使用硫酸铜是应注意以下几点:

    测量池水体积和计算时务必准确。因为硫酸铜的安全范围较小,一般情况,浓度应控制在0.7ppm(即每立方米水体用约量为0.7克),若浓度低于0.5ppm,杀虫效果较差,浓度高于1ppm,鱼就有中毒死亡的危险。


    防止失效。硫酸铜不易溶于水,人们常用热水溶解,但温度不易高于60℃,否则会分解失效。


    根据水质情况,增减药量。因为水中溶解有机物特别是蛋白质及多羟基化合物能与硫酸铜形成复合物,降低硫酸铜的毒性。因此,若水质较肥,水温较低时,可适当加大药量,反之,减少药量。同时不要在早晨鱼浮头和上午水温较高时施药,最好在下午4时~6时使用。


    刚洒过豆浆的池塘不要马上使用硫酸铜,因为豆浆的蛋白质,能与硫酸铜结合,而使硫酸铜失效。


    使用过福美砷的渔池,要等福美砷药性消失后才能使用硫酸铜,因为铜离子遇福美砷时能将砷析出,而砷是剧毒物质,可使鱼中毒死亡。


    用硫酸铜杀灭“湖靛”的池塘,要防止“湖靛”死后分解消耗大量氧,使池水缺氧,所以用药后,要加强观察,若发现缺氧应立即加注新水或用增氧机增氧。


    小瓜虫病禁用硫酸铜治疗,因为硫酸铜不能杀灭小瓜虫,反而会刺激小瓜虫大量繁殖,加重病情。


    发生卵甲藻病的池塘不能用硫酸铜治疗,因为该池塘的水呈酸性,用药后,会很快增加池水的酸性,使鱼难以忍耐而致死。


    硫酸铜常与硫酸亚铁合用,硫酸亚铁为辅助用药,有收敛作用,主要为硫酸铜杀灭寄生虫扫除障碍,尤其是中华鳋寄生时,如单用硫酸铜就杀不死,只有与硫酸亚铁合用才有效。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