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障目”的下一句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解释: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

出处:秦朝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白话文: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拿豆子堵住两只耳朵,连雷声都听不到了。

扩展资料

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穷书生,由于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于是他迫切想找到一条发财的门路,能够快速挣到钱,不用再过穷苦的日子。他整天冥思苦想,可就是想不出来一个能够快速发财的办法。

有一天,他觉得无聊,找来一本书看。在书中他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螳螂在捕蝉时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

他十分高兴,于是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希望找到螳螂在捕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树叶。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树下原本就有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

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回家。 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树叶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妻子很不耐烦,便骗他说:“看不见了!”

这人一听心里暗暗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

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叙述了事情的始末。 县官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知道他是个书呆子,训斥了一顿就把他释放了,并没有惩治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0

“一叶障目”的下一句是“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解释】: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

【物理原理】:人要想看见物体,就要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有叶片挡住光线时,就是泰山那样大的物体射出的光线,也不会射入人眼,人也就看不见叶片以外的物体了。

【近义词】:井底之蛙、管窥蠡测、管中窥豹、坐井观天。

【词性】:贬义词

扩展资料:

有个过着贫穷生活的楚国人,读《淮南子》,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螳螂窥伺蝉时使自己隐身的那枚树叶,来摘取它。

这枚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种是螳螂隐身的那枚树叶。

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妻子)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哄骗他说:“看不见。”

楚人内心暗自高兴,(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县官当堂审问,楚人自己诉说事件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治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4

“一叶障目”的下一句是:不见泰山

原文: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一叶障目(yī yè zhàng mù):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形容看不到事物的全貌,而自以为是。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出自《鹖冠子·天则》:战国时期,楚国有个书生由于生活贫穷,一心想发财,找了很多门路也没有成功。有一天他读到一本书,书上写到:“谁要是得到了螳螂捕蝉时遮身的那片树叶,别人就看不见他了。”他竟然信以为真,于是他整天在树下抬头望着找螳螂。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树叶后面,正准备捉知了。连忙把那片树叶摘下来,可是不料那片树叶掉了下来,和其它落叶混在一起了,怎么也辨别不出。他非常着急,索性把所有的树叶带回家,一片一片地去试。

他把树叶挡住自己的眼睛,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妻子当然总是回答道:“看得见啊!”后来,被他问烦了,随口应了一声:“看不见!”他高兴地跳起来,马上带着这片树叶,当面去偷别人家的东西,结果当然是被逮个现行。被抓到衙门后,县官经过审问,忍住笑,说:“你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2-05
一叶障木,不见泰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