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闹天宫写一份新闻稿

如题所述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作为国内第一部3D和CG技术结合的电影,在依托中国经典神话故事《西游记》的基础上,由诸多大牌演绎经典形象,内容和演员阵容都很重磅。除此之外更多的人将期待放在该片视觉效果上,在电影技术日益提升的当下,《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能带给受众怎样的视觉震撼?本刊采访该片的视效总监K、特效化妆总监S、美术师和CG制作国内工作团队等,给你带来《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全方位的幕后解密。

场景  视觉盛宴

1 魔兵天兵大战、孙悟空进入天宫大战

这一场戏中,在肉眼看到的目不暇接的魔兵天兵火拼的背后,聚集了很多特效的运用,其中对于火焰元素、独角鹰、天马、龙须毛发的描绘,都需要大量的特效制造步骤,比如群组动画、对垒的数字提升,这对《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国内CG团队也是一个巨大挑战。以环境中的天庭为例,它并非古代建筑,因此材料讲究,用到的人间宝物包括玛瑙等等,都要求整体整合和实拍人物融为一体。

2 海啸冲向牛魔王住所

火焰山牛魔王住所沿火山而建,半石头半城堡,构图花纹上符合气氛,在火焰山魔宫的场景中,海水的气势做得十分浩荡大气。研发海水如何能够具有逼真的细节,在《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国内CG团队眼中,海水的翻打不仅仅是需要创造出浪,还要有泡沫。水冲击建筑物产生不同的浪,都需要通过软件进行大量研发创新,每部分都有相关的软件、插件脚本进行技术研发、场景优化,不然再好的机器都无法渲染。

3 千军万马的结尾

在最后的战争场面里,一望无际的庞大军队其实只用二三十个演员就完成了一个很大的动作场面。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先用固定镜头拍完一块区域的士兵,再去转向另一区域的士兵,然后转到其他一块区域的士兵……最后特效团队将这些镜头放回到背景里去。

4 孙悟空出世、牛魔王被贬

这两场重场戏中,除去两大主角的动作表现,对于两个世界的营造很有讲究。该片的美术指导傅鸫介绍,大闹天宫中的世界是一个乌托邦的世界,是现实的另一个极端。所以天庭是一个貌似光明的、向上的、巴洛克式的地方,但是它的镜像关系到了魔界,就是一个黑暗的、层次众多的地方,他们是一个两级的关系。而花果山是有一点奇幻,同时又是一个具有亲和力的地方。

挑战  想象与技术

想象力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视效总监曾经负责《星球大战》的视觉效果,据K介绍,在《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制作中,对场景的想象和思考在特效层面至关重要,因为大部分的视觉特效和动作特效都是在一块蓝幕前面产生的,这要求K必须构想出这场戏的场景是在什么地方,并且要记住3D效果的预览,包括从一个镜头角度到另一个镜头角度,必须得搞清演员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场景。

数字替身

在许多场景里,特效制作人员都必须把现场演员和CG模型结合起来,在这些场景中,电影里的主要角色将会用到许多数字替身,有人要求特效制作人员必须把演员的一个个现场动作完全转化成一个个CG模型动作。在Kevin Rafferty看来,《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打斗风格是香港功夫电影的剪辑路数,因此特效制作要让所有的真人动作和CG动作与这种剪辑模式协调起来,要求特效团队必须用动作捕捉技术捕捉真实演员的信息,以使CG演员的动作表现得更接近真实的演员。

3D拍摄

3D拍摄对剧组在布景上有更高的要求,通过制造场景来增强3D体验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把镜头设置在最佳的位置,接着协调环境,据Kevin Rafferty介绍,《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所有最佳位置的镜头都是为布景服务的,而非服务演员。对Kevin Rafferty来说,他也更愿意离开指挥台,着手去做具体的布景工作。

造型上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孙悟空 本想尝试激进摇滚

据《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特效化妆总监介绍,一开始,特效化妆团队是在一本日本漫画上面找到孙悟空的原型,这个孙悟空形象比较狂野,就像一个摇滚明星。团队觉得这很匹配电影里的孙悟空形象。S也很喜欢这个原型,觉得它很酷,但是很多人担心这个形象太激进了。很多人看过CG处理过的形象后,都说要把这个孙悟空形象变回成一个更传统的孙悟空形象,当最终决定由甄子丹来决定孙悟空形象时,经过特效化妆团队不断地修改,得出了这样一个偏传统的孙悟空形象。在S看来,这个形象也许有点老套,但也比较保险。

雪狐精 从复杂回归简单

雪狐精的设计始终在发型上摇摆不定,在她的整个化妆效果制作过程中,特效化妆团队尝试了四五种不同的方案,用了不同的方法,把许多不同的东西贴在了演员脸上,但是最终决定让她展现出她的自然美来,所以到最后把加在她身上的东西都移掉了,只在她的耳朵和头发上下工夫。因为演员本身就是个很漂亮的女人。太多化妆会盖过她的容貌。所以,特效团队最终只对她的耳朵进行了处理,然后给她配上一个有意思的发型。

---------------------------

《大闹天宫》曾“征服”世界

万籁鸣创作的经典动漫形象:孙悟空。

我国动漫开山鼻祖万籁鸣

上世纪初开始动漫创作:

“孙悟空”,这个家喻户晓的卡通人物形象,来源于我国早期的动画巨作—《大闹天宫》,而这部经典动画片正是由我国动画业开山鼻祖万籁鸣先生(1900—1997)所主创。日本动漫先驱、《铁臂阿童木》作者手冢治虫曾把万籁鸣视为自己开创动漫事业的“启迪者”。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万籁鸣先生的弟子李建国,从学生和亲历者的角度,讲述了这位动漫艺术大师的精彩人生。

记者 贺涵甫

一张剪影

成就一段师生情

与李建国的见面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本来要参加会议的李建国听说记者想了解有关万籁鸣先生的情况,特意请了一小会儿假,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上世纪80年代,我在上海美影厂从事影视创作。那时,作为大师级的动画艺术家万籁鸣先生其实已经退休,但他还经常来厂里串门,这里看看,那里摸摸,给当时年轻一代的设计师们把把关,我有幸在那个时候见到了他。”如今,已经成为高级设计师的李建国回忆起万籁鸣先生点拨自己时的一幕幕,依然感慨万千。

李建国清晰地记得,自己与万籁鸣第一次“邂逅”的场景。“先生也就是来随便看看,不知怎么的就在我的那间格子间停住了,把玩着我放在桌子上的剪纸,还和我聊了好一会儿剪纸艺术。”李建国说,当时的万籁鸣好像一下子打开了话匣,还从剪纸艺术谈到剪纸电影,“他说,1958年,他的胞弟万古蟾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剪纸艺术片—《猪八戒吃西瓜》。”

聊到兴起,万籁鸣还特地问李建国要来一张黑纸,“我给你剪一个看看。”说罢,万籁鸣便开始手执剪刀,灵巧运剪。不一会儿,一个惟妙惟肖的“李建国”侧影就完成了。“当时那个惊喜啊,要知道,他在我们这个圈子里可是什么地位。”李建国说,他回过神来第一个反应,就是急忙将作品贴在白卡纸上,请万籁鸣签了名。此后,李建国开始更用心地钻研起剪纸艺术,而且想方设法向万籁鸣求教。“那时候,他虽然退休了,但还有很多信件寄到厂里来。我主动担当起给他送信的任务,趁这个机会,单独向他请教很多问题,也幸运地成了他的关门弟子。”

秦淮河畔“孕育”动画巨匠

万籁鸣出生在南京夫子庙附近的一个商户人家,除了他以外,还有三个弟弟。小时候,他常和弟弟在夫子庙穷画师那里偷学技法。

万氏兄弟的父亲做绸缎生意,对琴棋书画略知一二,母亲则擅长绣花剪纸。对万籁鸣启迪最大的,无疑是老母亲每天晚上睡前给他们几兄弟讲故事—神笔马良、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等,让年幼的万籁鸣沉浸在童话世界里,如痴如醉。

稍待年长,夫子庙的各式精巧诱人的走马灯以及杂耍场上的皮影戏、西洋镜等,也就成了四个娃娃的最爱。“使画中的人物动起来”的幻想,则开始在万籁鸣的心中生根发芽。从私塾回家后,四兄弟常在家里扯起白布幔,剪上几个小纸人,自演“影戏”取乐。

18岁那年,酷爱作画的万籁鸣考入了上海商务印书馆美术部。“你要知道,上海商务印书馆在那个年代就相当于今天的谷歌、苹果等,代表最新锐的技术和思想”,李建国对记者说道。

上世纪初,美国的迪士尼还没有出来之前,由佛莱西兄弟称霸动画,比较著名的作品像《大力水手》等。万籁鸣多次写信寄往美、英、法等国家,向西方动漫画师求教,但基本石沉大海。“他不甘心,于是在上海闸北区的天通庵路租了间亭子间,日夜潜心研究,那条路一直以来都很僻静,现在也一样。”

就在这个亭子间里,万氏兄弟在一本厚簿子的每一页的角上,一气画了几十页猫捉老鼠的分解图画,故意把猫和老鼠的距离越画越近,然后急速翻动簿子的页角—只见猫儿飞跑着去捉老鼠,老鼠也在拼命地奔逃—万氏兄弟靠着自己的钻研,终于找到了开启动画的钥匙,从此打开了我国制作动画电影的大门。

孙悟空“启发”了阿童木

如今,许多已为人父母的70后、80后们的童年记忆,除了《大闹天宫》,就是另一部进口动画片《铁臂阿童木》。而被誉为“阿童木之父”的日本动漫大师手冢治虫先生正是从万籁鸣的《铁扇公主》中受到启发,从而进入了动画领域。

1940年,万籁鸣和胞弟万古蟾应上海新华联合影片邀请,成立卡通部并创作出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42年摄成并发行。当时,有说法是片中的牛魔王象征日本鬼子,而孙悟空打牛魔王则象征抗日。就是这样一部疑似抗日的影片却影响了日本动漫界的开山鼻祖—手冢治虫。

《铁扇公主》其实是世界第二部动画长片,在它之前,仅有迪士尼公司在1937年拍摄的长片《白雪公主》。而日本,在7年之后,始有以中国神话为题材的长片《白蛇传》。

1981年,手冢治虫访华并受邀参观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当被问及有什么具体要求时,手冢治虫表示,“我只想见一个人—万籁鸣。”那一次,手冢治虫对陪同参观的随行人员郑重地说道,“万籁鸣是我的启蒙老师”。

“确实有那段趣事,当时还是我负责接待的呢。在手冢治虫抵达的第二天,我们就安排他和万老见面,两国动画鼻祖终于首次握手。临走时,万籁鸣在画纸上画了他的孙悟空,紧贴孙悟空,手冢执笔画下他的阿童木。”李建国告诉记者,这幅蕴含特有历史价值的画作正被静静地安放在美影厂里。

1997年10月7日,中国动画鼻祖万籁鸣去世,终年98岁。万籁鸣的葬礼极尽低调,只邀请了家属和少数几位同好,当时参加葬礼的人事后回忆,“这根本不像是给一位大师送行。”

如今,在上海远郊的福寿园内,有一座后人竖立的雕塑—一卷展开的电影胶卷,一座云遮雾绕的花果山,跃出了人见人爱的孙大圣。大圣手搭凉棚,四处眺望,要把蟠桃献给它的创造者。“中国动画事业创始人”,这是万籁鸣墓碑上仅有的介绍,简单、却力拔千钧……

为揣摩孙悟空形象

专门养两只小猴子观察

1960年至1964年,万籁鸣担任动画片《大闹天宫》的导演,创造了中国动画史上的巅峰时刻。法国主流影评刊物曾如此评价万籁鸣的《大闹天宫》:“它以山水画和剪纸的风格使自己全然不同于迪士尼,独特的创作手法足以让其自成一派”。美国好莱坞影评机构对万籁鸣也有过相似评价:“看完《大闹天宫》,我们就应该承认万籁鸣世界艺术家的地位。”

“他的性格和孙悟空也有点像,喜欢热闹、思维敏捷。”如今,李建国依然还能回忆起万籁鸣在创作《大闹天宫》的点滴趣事。

“有一次,他为了创作出孙悟空乘筋斗云腾云驾雾的感觉,特地找来他的学生徐景达用自行车载他。边骑边催‘快,再快点’。结果徐景达一个不留神,万老从自行车上被甩了出去,掉在水池里。”李建国对记者说,当时大伙都很担心他有没有受伤,“他自己倒挺开心的,被拉上来的时候还说‘我也和孙猴子一样飞起来啦。而这位徐景达,也便是日后创作出《三个和尚》等著名动画片的漫画家。

不仅如此,为了揣摩孙悟空的神态,万籁鸣还特地弄来两只猴子,“他把猴子拴在车间里,很多人都对着俩猴临摹,确实给了大家不少灵感。”

1962年,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大闹天宫》获短片特别奖;1978年伦敦电影节,《大闹天宫》获封“最佳影片”殊荣;1983年则获得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腊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其译制本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