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檄交驰日夕闻 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告急的军书日夜频频传闻。

出自:《老将行》唐代·王维

节选: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翻译:

古树苍茫一直延伸到深巷,寥落寒山空对冷寂的窗牖。誓学耿恭在疏勒祈井得泉,不做颍川灌夫为牢骚酗酒。贺兰山下战士们列阵如云,告急的军书日夜频频传闻。持节使臣去三河招募兵丁,招书令大将军分五路出兵。

扩展资料

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王维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奉使出塞,在凉州河西节度使副使崔希逸幕下任节度判官,在此度过了一年的军旅生活。这期间他深入士兵生活,穿梭于各将校之间,发现军队之中也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诗歌叙述了一位老将的经历。他一生东征西战,功勋卓著,结果却落得个“无功”被弃、不得不以躬耕叫卖为业的可悲下场。边烽再起,他又不计恩怨,请缨报国。作品十句一段,章法整饬,大量使事用典,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刻画出“老将”的艺术形象,增加了作品的容涵量,完满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

作品揭露了统治者的赏罚蒙昧,冷酷无情,诗人借李广与卫青的典故,暗示统治者用人唯亲,赏罚失据,写出了老将的不平遭遇,歌颂了老将的高尚节操和爱国热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1

意思是:告急的军书日夜频频传闻。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老将行》

原文:“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释义:贺兰山下战士们列阵如云,告急的军书日夜频频传闻。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奉使出塞,在凉州河西节度使副使崔希逸幕下任节度判官,在此度过了一年的军旅生活。这期间他深入士兵生活,穿梭于各将校之间,发现军队之中也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这首诗就是反映这不合理的现象。

2、作者介绍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3、作品原文

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吴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4、白话译文

老将行

当年十五二十岁青春之时,徒步就能夺得胡人战马骑。

年轻力壮射杀山中白额虎,数英雄岂止邺下的黄须儿?

身经百战驰骋疆场三千里,曾以一剑抵当了百万雄师。

汉军声势迅猛如惊雷霹雳,虏骑互相践踏是怕遇蒺藜。

卫青不败是由于天神辅助,李广无功却缘于命运不济。

自被摈弃不用便开始衰朽,世事随时光流逝人成白首。

当年象后羿飞箭射雀无目,如今不操弓疡瘤生于左肘。

象故侯流落为民路旁卖瓜,学陶令门前种上绿杨垂柳。

古树苍茫一直延伸到深巷,寥落寒山空对冷寂的窗牖。

誓学耿恭在疏勒祈井得泉,不做颍川灌夫为牢骚酗酒。

贺兰山下战士们列阵如云,告急的军书日夜频频传闻。

持节使臣去三河招募兵丁,招书令大将军分五路出兵。

老将揩试铁甲光洁如雪色,且持宝剑闪动剑上七星纹。

愿得燕地的好弓射杀敌将,绝不让敌人甲兵惊动国君。

莫嫌当年云中太守又复职,还堪得一战为国建立功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将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2-23
插上鸟羽的紧急文书往来不断,形容战事的紧急
第3个回答  2013-12-23
告急的文书不断传进京师
第4个回答  2013-12-23
每天都能得到最新的前方战报速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