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劳模,讲劳模作文600字

如题所述

我们小的时候都被教育过“五讲四美三热爱”,其中有一条就是“爱劳动”,但是我们应该想一想,人为什么要热爱劳动呢?——“劳动产生财富”,这个答案没有错,但是不深入人心人性,显苍白(中国文化习惯于“大而空”,缺少的是“小而实”,这或许也就是某些人说的“立意的膨胀和细节的缺失”,现在媒体上流行的各种晚会、电视剧、电影其实多是这样——这又将设计另外的一个话题)。其实,劳动就是发挥生命力量投入进行创造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有着生命的显现和存在方式,也是个体生命相知现时、融入历史的有效途径,同时,这个过程也可以让人获取的信息得以消化吸收,从而让外在的信息成为了自己的生命营养。

我每次打开电脑,都要写自己的一些文字,这样我才高兴,这也是我意识到的劳动。在今天的这个社会中,快乐祝福的言语满天飞——好多商家这样做,其实也只是看到了你的钱包(包括许多编辑很好的短信),但是生命真正的快乐只在付出生命力量投入劳动的过程中,这也是生命能动性的体现,不调动生命内在的感觉和力量,“快乐”的内涵就不可能充实。有人说,生活的实质就是不断体验的过程,只有有了这样的体验,外在的东西经过了自己的劳动才能属于了自己,这是自己对自己的负责和爱。

追求快乐并没有错——今天诸多的媒体营造的正是这样的氛围,但是在单调的“快乐呼声”中忽视了取得快乐的方式,便是欺人了——突然营造一种嘈杂的环境。

在我们的日常意识中,一说到了“劳动”马上反映出的就是大汗淋淋的疲累身躯。我想说的是,这的确是劳动,而且是一种在快乐体验基础上而有的更为美好的劳动,一个不能体验汗水的可贵的生命是可怜的。家乡的岳父还种着庄稼,每到夏秋两季收获的时候,我都会回家去帮忙,虽然那个时候会汗流满面,但是在亲近泥土的劳动,我更加体验到了平时享有安静中的精神愉悦的万分幸福,在汗水和灵魂的和谐中,在一种臭臭的汗息中的确可以感到了灵魂的香,这样的劳动体验最为可贵的是有着精神的充实为基础,所以我在此的体验是,流汗劳动是对精神快乐的再次回味和表达。

今天各个城市盖大楼的民工们,他们也是从事着这样的劳动,但是为什么好多城市人瞧不起他们呢?我感觉这样的瞧不起本身说明了“瞧人者”素质的低下,另外这些为了生存而有的流汗劳动者,与“流汗劳动”本身还是有区别的。我相信在生命体验了精神的快乐以后,都会真诚地对待流汗劳动,这是我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我也写过一篇随笔,当好多古人在清高中采取“终南捷径”的时候,我感觉我能理解陶渊明在诗文中表达的快乐,那是一种在有了诸多生命碰撞以后的自我选择,“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我感觉陶渊明就是一个在精神快乐的基础上真正喜欢流汗劳动的生命者。

今天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好多人都成为了“信息垃圾桶”的时候,我更加体验到了劳动的美丽。劳动是一个人和外在信息进行交融的最好的方式。“喝水水不到血里,吃肉肉不到骨里”,只有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劳动、反复咀嚼,外在的信息才可能成为了有益于自己。平时自己有一个习惯,每次自己从图书馆里借看一本书以后,自己都会在小纸片上写了读后感,夹在书中,我感觉这样的书写方式就是自己真正的看书的过程,同时我也觉得从“存在”的意义上而说,这样的书写也让这本书成为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样的读后感,也将是这本书的有效组成部分,作为公共的图书,别人在阅读的时候,也将在我的读后感中有所交流。我也将这些文字整理在一个小本子上,成为了自己阅读生活的见证。

有时候自己走在繁华的大街上,看着各色行人和五颜六色的商品,我不由得思考一个问题:一个生命一生中到底需要多少?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以后,诸多的生命痛苦其实都与缺少灵魂中充实的爱意有关。我今天这样从现实出发的思考“人为什么要热爱劳动”,其实就是为了丰富生命的灵魂之爱。当以爱之阳光投射到诸多的现实生活行为中时,一种有趣的生活就会呈现了出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此有着很好的例证,比如对诸多甲骨文字构型的理解,多许多俗语的理解,你会发现文化和历史的身影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一个有趣有爱的生活现实并不需要我们多少金钱。

当我们通过劳动在自己的生命力量与外在的逐渐融合和丰富中,其实我们也正在接近这我们的先辈,用充实的灵魂和带有爱光的现实行为和历史相容,这样的过程,也会给了我们的快乐更加丰盈而深沉的内容,在这样的融合中,你会更加理解了用泪水来表达欢乐的真意,这样的融合是个体生命有益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8-08
暂且放下操劳,尽享阖家团聚,这就是春节的传统。但春节假期,有些劳动者却照常工作,如公交职工、电力职工、警察、环卫工人等,这也是传统。
实际上,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会发现,春节假期,很多工作的人并非假日里工作的传统群体。特别是来城里打工春节不回家的农民工,更没有把春节当成一个假期。笔者认识的一位开修车铺的师傅,正月初三就开门营业了。他说,来郑州一二十年了,现在还是个单身汉,逢年过节他顶多休息一两天,出门在外可不是为了歇着。不过,春节就是春节,他自己犒劳自己,喝酒吃肉是不能少的,他说如果有了家室,他大概就会守着妻儿,而不是节日里稍显冷清的修车铺了。
整个春节假日期间,城市街头水果
摊、鞭炮摊处处可见,各大超市门前车水马龙,中高档饭店的顾客川流不息。春节的传统没有变,可人们的生活却在变化,社会的变化改变着传统习惯。
笔者有一位朋友,从年三十到正月初三,从与父母合家会餐到老岳父的全家宴席再到亲朋好友的聚餐,都是在饭店里进行的。他颇有感慨,20多年前他刚结婚时,春节会餐或是在父母家,或是在岳父家,或是在自己家,从来没去过饭店。那时做饭是累点儿,可全家动手比在饭店里吃得有气氛。在他小时候,年货都是在年三十之前买好,到了年三十,基本上大小店铺都关门谢客了。可现在不同了,人们腰包里有钱了,春节假期要么聚餐进饭店,要么外出旅游,拜年都改成手机发短信。
他的结论是,中国的发展已彻底摆脱了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旧习,春节不仅是节日而且是商机,春节假期人们的活动需要相互依赖,所以节日里工作的人会越来越多。
早就听我班李玉盛说他去年当小记者卖报纸的事,所以今年我就特别地像盼星星月亮地盼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够去体验,放假了,我告诉妈妈一定要每天都要看报箱。有一天我画画回来,妈妈说“奕霏,星期四上午小记者卖报纸啊!自己好好准备一下吧,这可是你盼望已久的活动。’’“真的吗?我看一下’’,说完我一把抓起了报纸,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大风大雨满街跑……看到报纸确认后我高兴地唱起了《卖报
歌》,啊,我终于也可以卖报纸了。
盼啊盼啊,活动的日子终于来到了,7月22日早晨我早早地起了床,穿好小记者马甲,戴上小记者证,拿着早就准备好的零钱,催促爷爷早早的送我到了报社。到了报社看到许多小记者已经在等着卖报纸了,我们先到会议室听大记者说注意事项并拿报纸,这次活动每个小记者免费5份,我自己想试一下自己的能力,就又花1元钱卖了5份,这样我手里
就有了10报纸,抱着兴奋和激动的心情我跟随大记者来到商业城。
商业城附近人来人往,行人很多,我一边走一边想:先把报纸杂志卖给谁呢?妈妈在家曾对我说,卖报纸要看买的对象,最好要说对方感兴趣的报纸杂志标题,并且老人和阿姨比较好说话,想到这,我面戴微笑地朝着一个阿姨走过去说:“阿姨,我是《今日招远》的小记者,你卖份报纸吧,里面有振华卖衣服的呢”阿姨瞪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就走了,我的脸一下子就红了,看来卖买并不是那么好做的,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相信自己能够行,于是我硬着头皮又一个一个地问,可每次不是回绝就是冷眼,被人拒绝的滋味真不好受呀,就在这时旁边的一位阿姨好像被我感动了,她说“这么小的孩子就能出来卖报纸,还能吃这份苦,非常好,好孩子我卖你4份。”“阿姨谢谢你了”我非常高兴地送上了报纸,突然觉得有了信心,事情并不是这样难啊,关键是自己不能灰心丧气,于是我继续努力,就是受到冷眼和拒绝我也不气馁,虽然最终卖出去8份报纸,但是我很高兴。能参加卖报纸活动感觉真得很好,天虽然热,受到冷眼也不好意思,但是卖报纸让我知道了挣钱的辛辛苦
苦和不容易,我再也不会乱花钱了,卖报纸也让我在劳动中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我很高兴!请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