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的故事在三国演义和隆中对有什么不同点?

如题所述

两者有本质区别.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是在历史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的.所以这里的“三顾茅庐”可以说是虚构的.而“隆中对”出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里面所记叙的多是真实的.“三顾茅庐”在“隆中对”中只是寥寥几笔,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这个故事是有历史依据的,但并不是小说里描述的那样.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隆中对》选自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去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扩展资料:

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刘备为了请诸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可是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乐地回去。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哪知诸葛亮又出门出去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刘备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在交谈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刘备十分叹服。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非常感动,答应出山相助。刘备尊诸葛亮为军师,对关羽、张飞说:我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国基

成语三顾茅庐由此而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21
三顾茅庐是刘备求贤若渴,请诸葛亮出山,表现了刘备的诚意,隆中对是诸葛亮对刘备目前的状况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的一个战略和政治上的分析,表现了诸葛亮极其敏锐的战略眼光和政治能以及对时局准确的判断。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0-28
攸U—严 一级 | 我的知道 | 消息 | 应用 | 退出 我的知道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为我推荐的提问

知识掌门人
应用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文库 帮助 | 设置

百度知道 >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 历史学添加到搜藏已解决
三顾茅庐的故事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9-5-5 18:04
急!600个字以上

提问者: 润☆艾丽 - 二级最佳答案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三顾茅庐
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统一国家。一天,三人来到隆中,但孔明不在,他们只好失望而归。
回到新野,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叫人立即备马.到了草屋,书童说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很快,刘备打算三访孔明。三人第三次来到隆中,离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便下马步行。这时,诸葛亮在午睡,为了不打扰他,刘备恭敬地在台阶下等候。张飞见了,很生气,想放火,但没有。孔明醒来,谈论起国家大事.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大业.

21回答者: 2866649 - 一级 2009-4-29 19:21

我来评论>>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
相关内容
•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简介【100字以内】 2010-9-2
• 三顾茅庐的故事简介 49 2010-7-21
•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2010-7-5
•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10 2010-6-7
• 有没有三顾茅庐的故事概括啊? 20 2010-5-21
更多关于三顾茅庐的故事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三顾茅庐 故事

等待您来回答更多
0回答 求一篇写望星空的作文。不要重复的知道么?有点新意。谢谢你们了、 1回答 5 启示作文,要新颖,400字 2回答 20 作文以书为题的作文要500字急用!!!!! 1回答 描写蜗牛和人的一件事的作文,急!!!!!!!!!!!!!!!!!... 0回答 先吃鸡蛋还是先吃面包 作文 2回答 20 仿写钓鱼的启示,作文,300字 1回答 15 一起走过的日子 作文 0回答 10 求大学思德作文《我的理想》 没有感兴趣的问题?试试换一批
其他回答 共 4 条
知己知彼: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百战百胜:形容所向无敌
运筹帷幄: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决胜千里:形容卓越的军事运筹才能。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
围魏救赵: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声东击西: 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腹背受敌:腹:指前面;背:指后面。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 也指陷入困境

参考资料: 网上查的
回答者: BRILDA - 一级 2009-4-29 18:14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回答者: 玲珑玉带 - 一级 2009-4-29 18:59

不太清楚

回答者: 李洋卡卡 - 二级 2009-4-29 20:52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回答者: 紫蔷花落 - 四级 2009-4-30 13:35

我来转发

发短信提问至
123 98698
免费接收最佳答案

如何短信提问?

来百度推广历史学

©2010 Baidu 百度知道开放平台
关闭 下载百度Hi,体验更丰富 与好友聊天 好友列表 Hi联系人 创建新会话 系统消息没有新系统消息。
设置 收到信息播放提示音

不接收陌生人消息

更改在线状态:

在线 隐身 离线 聊天窗口
下载百度Hi 聊天软件,体验更丰富

加为Hi联系人 发送 默认分组 Hi气泡熊

请输入对方帐号 开始会话 按Enter发送按Ctrl+Enter发送

我在百度个人中心 我的空间 我的知道 百科 游戏中心
第3个回答  2010-10-20
我认为,在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是诸葛亮故意考验刘备等人的智慧,或者是算出来刘备要来找他的意思.
而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却是非常谦虚,没料到刘备会来找他,认为是刘备看得起他,给他这个平民的恩惠.
我认为是这样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10-26
整个都是艺术加工,比如第一次先见到农夫,唱孔明写的歌,回来又见到崔州平.给孔明的出现加上了一层神秘感.第二次去又见到石广元和孟公威,表现孔明交友圈子的不俗,又碰到黄承彦.都是为了给大家一个概念,孔明决非凡人.并且表现出刘备的仁,礼贤下士.

三国志里只有一句:凡三往,乃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