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共有分几个时期 古代那些 什么白垩纪那些

完整列出来

地质年代dìzhìniándài

地质,即地壳的成分和结构。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地层形成的顺序,按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的若干自然阶段,叫做地质年代。“宙”、“代”、“纪”、“世”分指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是宙,分为隐生宙(现已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和显生宙。

1、太古宇tài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个宇。太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太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2、太古宙tàigǔ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个宙。约开始于40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球表面很不稳定,地壳变化很剧烈,形成最古的陆地基础,岩石主要是片麻岩,成分很复杂,沉积岩中没有生物化石。

晚期有菌类和低等藻类存在,但因经过多次地壳变动和岩浆活动,可靠的化石记录不多。旧称太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3、元古宇yuán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二个宇。元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元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4、元古宙yuángǔ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个宙。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继续发生强烈变化,某些部分比较稳定已有大量含碳的岩石出现。藻类和菌类开始繁盛,晚期无脊椎动物偶有出现。地层中有低等生物的化石存在。旧称元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5、显生宇xiǎnshēng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三个宇。显生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显生宇可分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6、显生宙xiǎnshēngzhòu

分期的第三个宙。显生宙可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7、古生界gǔshēngjiè

显生宇的第一个界。古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

8、古生代gǔ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一个代。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在这个时期里生物界开始繁盛。动物以海生的无脊椎动物为主,脊椎动物有鱼和两栖动物出现。植物有蕨类和石松等,松柏也在这个时期出现。因此时的动物群显示古老的面貌而得名。

寒武系hánwǔxì

古生界的第一个系。寒武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9、寒武纪hánwǔjì

古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5.1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陆地下沉,北半球大部被海水淹没。生物群以无脊椎动物尤其是三叶虫、低等腕足类为主,植物中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寒武是英国威尔士的拉丁语名称,这个纪的地层首先在那里发现。

奥陶系àotáoxì

古生界的第二个系。奥陶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10、奥陶纪àotáojì

古生代的第二个纪,约开始于5.1亿年前,结束于4.38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岩石由石灰岩和页岩构成。生物群以三叶虫、笔石、腕足类为主,出现板足鲞类,也有珊瑚。藻类繁盛。奥陶纪由英国威尔士北部古代的奥陶族而得名。

志留系zhìliúxì

古生界的第三个系。志留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11、志留纪zhìliújì

古生代的第三个纪,约开始于4.38亿年前,结束于4.1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相当稳定,但末期有强烈的造山运动。生物群中腕足类和珊瑚繁荣,三叶虫和笔石仍繁盛,无颌类发育,到晚期出现原始鱼类,末期出现原始陆生植物裸蕨。志留纪由古代住在英国威尔士西南部的志留人得名。

泥盆系nípénxì

古生界的第四个系。泥盆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12、泥盆纪nípénjì

古生代的第四个纪,约开始于4.1亿年前,结束于3.55亿年前。这个时期的初期各处海水退去,积聚后层沉积物。后期海水又淹没陆地并形成含大量有机物质的沉积物,因此岩石多为砂岩、页岩等。生物群中腕足类和珊瑚发育,除原始菊虫外,昆虫和原始两栖类也有发现,鱼类发展,蕨类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泥盆纪由英国的泥盆郡而得名。

石炭系shítànxì

古生界的第五个系。石炭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13、石炭纪shítànjì

古生代的第五个纪,约开始于3.55亿年前,结束于2.9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气候温暖而湿润,高大茂密的植物被埋藏在地下经炭化和变质而形成煤层,故名。岩石多为石灰岩、页岩、砂岩等。动物中出现了两栖类,植物中出现了羊齿植物和松柏。

二叠系èrdiéxì

古生界的第六个系。二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14、二叠纪èrdiéjì

古生代的第六个纪,即最后一个纪。约开始于2.9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发生强烈的构造运动。在德国,本纪地层二分性明显,故名。动物中的菊石类、原始爬虫动物,植物中的松柏、苏铁等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

中生界zhōngshēngjiè

显生宇的第二个界。中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

15、中生代zhōng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二个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6500万年前。这时期的主要动物是爬行动物,恐龙繁盛,哺乳类和鸟类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主要是菊石类和箭石类。植物主要是银杏、苏铁和松柏。

三叠系sāndiéxì

中生界的第一个系。三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16、三叠纪sāndiéjì

中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2.0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质构造变化比较小,岩石多为砂岩、石灰岩等。因本纪的地层最初在德国划分时分上、中、下三部分,故名。动物多为头足类、甲壳类、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植物主要是苏铁、松柏、银杏、木贼和蕨类。

侏罗系zhūluóxì

中生界的第二个系。侏罗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18、侏罗纪zhūluójì

中生代的第二个纪,约开始于2.05亿年前,结束于1.3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有造山运动和剧烈的火山活动。由法国、瑞士边境的侏罗山而得名。爬行动物非常发达,出现了巨大的恐龙、空中飞龙和始祖鸟,植物中苏铁、银杏最繁盛。

白垩系bái’èxì

中生界的第三个系。白垩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19、白垩纪bái’èjì

中生代的第三个纪,约开始于1.35亿年前,结束于6500万年前。因欧洲西部本纪的地层主要为白垩岩而得名。这个时期里,造山运动非常剧烈,我国许多山脉都在这时形成。动物中以恐龙为最盛,但在末期逐渐灭绝。

鱼类和鸟类很发达,哺乳动物开始出现。被子植物出现。植物中显花植物很繁盛,也出现了热带植物和阔叶树。

新生界xīnshēngjiè

显生宇的第三个界。新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古近系(下第三系)、新近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

20、新生代xīn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三个代。分为古近纪(老第三纪)、新近纪(新第三纪)和第四纪。约从6500万年前至今。在这个时期地壳有强烈的造山运动,中生代的爬行动物绝迹,哺乳动物繁盛,生物达到高度发展阶段,和现代接近。后期有人类出现。

古近系gǔjìnxì

新生界的第一个系。古近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可分为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

21、古近纪gǔjìnjì

新生代的第一个纪(旧称老第三纪、早第三纪)。约开始于6500万年前,结束于2300万年前。在这个时期,哺乳动物除陆地生活的以外,还有空中飞的蝙蝠、水里游的鲸类等。被子植物繁盛。古近纪可分为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

新近系xīnjìnxì

新生界的第二个系。新近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可分为中新统和上新统。

22、新近纪xīnjìnjì

新生代的第二个纪(旧称新第三纪、晚第三纪)。约开始于2300万年前,结束于260万年前。在这个时期,哺乳动物继续发展,形体渐趋变大,一些古老类型灭绝,高等植物与现代区别不大,低等植物硅藻较多见。新近纪可分为中新世和上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中新统和上新统。

第四系dìsìxì

新生界的第三个系。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它是新生代的最后一个系,也是地层系统的最后一个系。可分为更新统(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23、第四纪dìsìjì

新生代的第三个纪,即新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地质年代分期的最后一个纪。约开始于260万年前,直到今天。在这个时期里,曾发生多次冰川作用,地壳与动植物等已经具有现代的样子,初期开始出现人类的祖先(如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

第四纪可分为更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更新统(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附:第四纪名称来历。最初人们把地壳发展的历史分为第一纪(大致相当前寒武纪,即太古宙元古宙)、第二纪(大致相当古生代和中生代)和第三纪3个大阶段。相对应的地层分别称为第一系、第二系和第三系。

1829年,法国学者德努瓦耶在研究巴黎盆地的地层时,把第三系上部的松散沉积物划分出来命名为第四系,其时代为第四纪。随着地质科学的发展,第一纪和第二纪因细分成若干个纪被废弃了,仅保留下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名称,这两个时代合称为新生代。现第三纪已分为古近纪和新近纪,故仅留有第四纪的名称。

扩展资料

灭绝事件

剧烈的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导致了白垩纪生物界的巨大变化,中生代许多盛行和占优势的门类(如裸子植物、爬行动物、菊石和箭石等)后期相继衰落和绝灭,新兴的被子植物、鸟类、哺乳动物及腹足类、双壳类等都有所发展,预示着新的生物演化阶段——新生代的来临。 

爬行类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达到极盛,继续占领着海、陆、空。鸟类继续进化,其特征不断接近现代鸟类。哺乳类略有发展,出现了有袋类和原始有胎盘的真兽类。鱼类已完全的以真骨鱼类为主。

白垩纪的海生无脊椎动物最重要的门类仍为菊石纲,菊石在壳体大小、壳形、壳饰和缝合线类型上远较侏罗纪多样。白垩纪时南方古大陆继续解体,北方古大陆不断上升,气候变冷,季节性变化明显。杂食性、食虫性、以及食腐动物在这次灭绝事件中存活,可能因为它们的食性较多变化。

白垩纪末期似乎没有完全的草食性或肉食性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与鸟类借由以昆虫、蚯蚓、蜗牛…等动物为食,而在K-T事件中存活,而这些动物则以死亡的植物与动物为食。科学家假设,这些生物以生物的有机碎屑为生,因此得以在这次植物群崩溃的灭绝事件存活。

在河流生物群落中,只有少数动物灭亡;因为河流生物群落多以自陆地冲刷下来的生物有机碎 屑为生,较少直接以活的植物为生。海洋也有类似的状况,但较为复杂。生存在浮游带的动物,所受到的影响远比生存在海床的动物还大。

生存在浮游带的动物几乎以活的浮游植物为生,而生存在海床的动物,则以生物的有机碎屑为食,或者可转换成以生物的有机碎屑为食。

在这次灭绝事件存活下来的生物中,最大型的陆地动物是鳄鱼与离龙目,是半水生动物,并可以生物碎屑为生。现代鳄鱼可以食腐为生,并可长达数月未进食;幼年鳄鱼的体型小,成长速度慢,在头几年多以无脊椎动物、死亡的生物为食。这些特性可能是鳄鱼能够存活过白垩纪末灭绝事件的关键。

白垩纪是地球上海陆分布和生物界急剧变化、大西洋迅速开裂和火山活动频繁的时代,后期地势低平发生了广泛的海侵。晚白垩世被子植物代替裸子植物在陆上占优势,是植物界的一大变革。动物界在白垩纪末才发生重大变化,恐龙、菊石和其他许多生物类群大量灭绝,预示着新生代即将开始。

对引起这次大规模生物灭绝的原因,在国际科学界展开了热烈的争论。颇为流行的“地外事件”学说认为,地球上一些地方,白垩-第三系界线上的粘土岩中铱元素异常高含量,是宇宙中一颗巨大的流星碰撞地球产生的类似核冬天效应的结果,据此,在世界各地确定白垩-第三系界线时,铱异常就是一条重要原则。

但是,对“地外事件”持怀疑和反对意见的人也不少,他们认为,白垩纪末生物大规模灭绝是逐渐发生的,是生态改变的结果,而不是一次简单的天外来客撞击地球所引起的灾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垩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质年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史前生物
寒武ji

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寒武”原是英国南威尔士的一座山脉名因地质学家研究了该处的地质而得名。约开始于6亿年前,结束于5亿年前。寒武纪的生物群中,以绿藻、红藻等海生藻类植物最为繁盛,无陆生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低等腕足类和单板类、腹足类等多种软体动物繁盛。

奥陶纪

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奥陶”原是英威尔士的一古代民族名,被地质学家用作地质年代名。约开始于5亿年前。结束于4.4亿年前。当时气候温暖。全世界几乎都被浅海海水淹没。生物种类极多,已发现并能保存为化石的有海生藻类和多种海生动物。其中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动物中的海豆芽,软体动物中的鹦鹉螺类、腹足类、瓣鳃类等。棘皮动物海林擒(现已绝灭,云南、贵州、陕西等地有化石)。此外,还有海生节肢动物中的大型板足鲎和低等鱼类等。

志留纪

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三个纪。“志留”原是英国威尔士的一个古代民族名,被地质学家用作地质年代名。开始于4.4亿年前,结束于4.05亿年前。志留纪浅海海水中仍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为主,保存的化石主要有笔石、珊瑚、腕足类、瓣鳃类、头足类、海百合、三叶虫、鲎、海胆等。脊椎动物鱼类繁盛。志留纪晚期,由于地壳运动剧烈,海水退缩,陆地扩大,低等陆生植物开始繁生。

泥盆纪

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四个纪。泥盆(Devonshire)为英国得文郡名,因地质学家研究了该地的地层而得名。约开始于4.05亿年前,结束于3.5亿年前。泥盆纪的无脊椎动物,除珊瑚、腕足类和原始菊石外,昆虫开始出现,其他各门动物也有发展。脊椎动物中的鱼类(甲胄鱼、总鳍鱼)大量出现。泥盆纪晚期,出现了原始两栖动物坚头类,原始陆生植物蔗类和棵子植物出现。

石炭纪

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五个纪。因研究英格兰地质时,发现一套富含煤炭的地层而得名。是一个重要的造煤时代,约开始于3.5亿年前,结束于2.85亿年前,石炭纪时不仅海生的一类体小、结构简单、具有钙质壳体的原生动物纺锤虫类繁盛,而且珊瑚、腕足类、昆虫类也很多。两栖类发展,原始爬行类出现。木本陆生植物石松、芦木、种子蕨、真蕨、棵子植物科达树繁荣。

二叠纪

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六个纪。“二叠”为德文Dyas的意译。地质学家研究德国地层时,发现石炭纪地层之上有两组明显地层,但大部分不含化石,而在苏联乌拉尔山脉西坡的彼尔姆地区同期的沉积中则含化石较多,可作标准地层。约开始于2.85亿年前,结束于2.3亿年前。本纪无脊椎动物以皱纹珊瑚、类、腕足类、菊石为主,脊椎动物以两栖类繁盛。植物方面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继续繁盛。

史前生物——中生代概况

地质年代的第四个代,约开始于2.3亿年前,结束于6700万年前。按先后次序可分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3个纪。中生代的生物演化最为特殊,主要是爬行动物大为发展,不仅陆上出现大型爬行动物,有一些还重回海洋,而另一些则能在空中活动,所以中生代曾被称为爬行类时代,而鸟类、有袋类和有胎盘的哺乳动物也开始发生。在无脊椎动物中,软体动物中的菊石类最为繁盛,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菊石时代。此外,箭石、腹足类和瓣鳃类等其他软体动物也颇发展,逐渐显示现代种类的初步面貌。植物以裸子植物的苏铁、银杏为最繁盛,所以中生代又称为裸子植物时代,但后期已有被子植物出现,至白垩纪后期更为显著。中生代后期的地壳运动,对生物的演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种类(特别是恐龙)趋于绝灭。

三叠纪:

地质年代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德国地质学家研究了阿尔卑斯山的地层,发现这一日寸期的沉积物,明显地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分别代表本纪早、中、晚三个世的时代,故称为三叠纪。约开始于2.3亿年前,结束于1.95亿年前。无脊椎动物以菊石类、瓣鳃类为主,脊椎动物中的爬行动物开始发展。在我国云南禄丰三叠纪末期的地层中,曾发现有兽齿类卞氏兽化石。裸子植物松柏、苏铁和蕨类植物繁盛。

侏罗纪:

地质年代中生代的第二个纪。“侏罗”一词来自法国、瑞士边境的侏罗山(Jura Mt.)。开始于1.95亿年前,结束于1.37亿年前。本纪陆上的真蕨、苏铁和棵子植物针叶树繁盛,大型爬行动物恐龙繁盛,故称恐龙时代。后期原始鸟类发生,海中无脊椎动物和爬行动物鱼龙和蛇颈龙等也极为繁盛。

白垩纪:

地质年代中生代的第三个纪,也是中生代最后一纪。白垩一词来自欧洲西海岸白垩沉积层。开始于1.37亿年前,结束于6.7万年前。恐龙历盛而衰;被子植物出现,硬骨鱼类和软体动物繁盛。本纪末,恐龙等均绝灭,标志着中生代结束。白垩纪晚期,被子植物大为增多,鸟类和高等哺乳类陆续出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3-09
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石炭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