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华民国史读后感一千字左右

剑桥中华民国史读后感一千字左右

读《剑桥中华民国史》有感

最具伟力的民族,不是自傲,而是反省;最具创造的过渡,不在于千百万的积累,而因为真与新的发现。
—— 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五千年华夏历史,最混乱最复杂的当属民国时期,大小军阀混战,各国势力盘踞,内忧外患不绝,同时各种人物辈出,任谁都难以理清那些错综复杂大的关系。而近两三个周匆匆浏览完费正清的《剑桥中华民国史》,感触很多,收获很多,也明朗了许多。 以其中的一部分举例说明。
蒋介石建立南京政府之后,南京十年时期是国家发展的黄金时代,抗日战争和内战更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 但这两段历史都有一个线索在牵引。国共两党之间始终存在冲突。
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最初,经历了五次围剿,第五次围剿和反围剿之后,中国共产党力量几乎被消耗殆尽。长征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因为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除了长征,别无他法。留在当地便是等待下一次围剿,开进西南也不可行。原地等待是不可能的,开进西南则会面临当地实力雄厚的军阀,所以他们选择了长征。这是人类史上一次壮举。但长征也不可避免地消耗了红军自身的力量。张国焘也在长征中逐渐暴露出分裂的企图并最终反叛,所以当红军到达陕北,剩下的人已经不多,战斗力也消磨不少。
蒋介石便想借此给毛泽东最后一击。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蒋介石没有完成这致命一击。
蒋介石派出张学良的东北军执行剿匪任务。张学良的军队并没有贯彻蒋介石的命令,反而停滞不前。张学良联合西安当地军阀杨虎城软禁了蒋介石长达数周。东北军中低级将领和士兵坚持要惩治不积极抗日的蒋介石,中国共产党部分人也持相同意见,准备暗杀蒋介石。蒋介石是当时的政坛巨擘,国家领袖,个人威望极高,是蒋介石的努力和不妥协使得中国开始在国际社会发挥大国作用,被美英承认世界大国地位。一旦失去蒋介石,中国将重新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统一抗日基本无望。因此毛泽东坚持保护蒋介石。西安事变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蒋介石不再坚持剿共,建立统一抗日战线,对红军和华东的共产党军事力量进行改编,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
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并没有在抗日战争中遭到很大打击,反而是发展了力量。10%的力量用于抗战,20%的力量用于对抗国民党,70%的力量用于扩张。唯一一次对日本人的打击是百团大战,但百团大战也使得中国共产党消耗了很多力量,过早地暴露了自身实力。
蒋介石的军队在正面战场发挥着作用,但是军事力量消耗很多。蒋介石坚持以空间换时间,吸引了日本的兵力,为美英等国尤其是美国战胜日本创造了条件,实实在在地起到作用。蒋介石深信自己很难打败日本,但也深信美国一定可以解决日本。所以他在等待,但他并没有不努力。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命令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原地待命,但是毛泽东没有执行命令,中国共产党军队此时已经开进了很多北方城市,而这些城市很多是靠国民党军的努力换来的。蒋介石命令还未撤退的日本军原地抵抗八路军,但是为时已晚。 这样,中国共产党不但扩充了军队,也占领了地盘。 这也导致了蒋介石最后的失败。 站在当时统治者的立场上,攘内先安外的主张完全正确。
一段抗战史读完,特别是国共合作历史的深层了解,心里突然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现在就充分地表现出来。56年后,两岸由于反对台独又走到了一起!国民党前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接连访问大陆,破冰曙光。 历史已然成为历史,真相亦不在,我们只以此为鉴,去粗取精,面对未来,不再犯同样的错。
历史是一条长河,那些改变历史的人,无非也只是一颗沙砾。跳开我们的宣传工具,抛开我们的传统教育,你悄悄地拨开那些迷雾,静静的还原那些历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