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说明影响当代学生思想特点的因素有哪些

如题所述

人的思想、观念是客观社会现实影响的产物。进入21世纪,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有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新时期社会存在的折射,但归根到底离不开其成长和生活环境的影响,离不开学生自我主观因素的影响。
  1.国内外环境中不良风气的影响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加强,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这些发展促进了当代大学生主流政治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但是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西方资本主义一些腐朽思想,社会上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宗派主义、享乐主义、不正当竞争等负面效应,通过各种途径不断的传到学校,侵蚀着学生的心灵,身处这样一个光怪陆离的环境中,部分大学生迷茫、彷徨,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了扭曲。
  2.家庭环境的熏陶
  大学生思想的发展和变化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他们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行、精神品质的萌发首先从家庭成员中开始并延续。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甚至他们的父母也是独生子女,于是这些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就会出现非常“6+1”模式,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父母照顾一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的成长无疑会受到过多的呵护和溺爱,使他们从小就有一种优越感,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尊重他人,依赖性极强,在遇到挫折时不知所措,缺乏自制能力和自信心。有的家庭教育偏重智育,忽视孩子的德育,这种功利性的教育很容易造成大学生的片面发展。此外,一些在父母离异、感情不合或单亲等特殊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容易出现性格孤僻、暴躁、自卑、逆反等心理问题;还有一些家长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强烈地追求个人地位、权力、实惠的思想或言行不一的现象,会对孩子的思想观念及道德修养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增加高校教育管理的难度。
  3.不同年级的特点
  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是一个动态系统,不同年级学生特点不同,面临的问题不同。大一学生处于过渡适应阶段,面临着生活上的自理、管理上的自治、目标上的自我选择、学习上的自觉、思想上的自我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使他们在入学后处于苦闷、压抑、焦虑、消沉等消极心理状态,有时还会出现心理障碍等问题。
  大二学生基本上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确立,大部分学生对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有初步规划。在这个阶段,大学生有选择的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班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不断增强。但是人际关系开始变得复杂,容易出现冲突,部分同学开始出现了朦胧的爱情,但恋爱观尚未成熟。
  大三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稳定。他们思想上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进一步增强,个性凸现。在人生目标上通常分化为考研、出国、就业三大群体,并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努力拓展素质。这时他们集体意识开始淡化,同学关系趋于疏远,甚至出现“小团体”现象。
  四年级学生思想成熟,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有很大提高。由于临近毕业,学生们更关注毕业去向和个人前途,情绪较为矛盾、不稳定。集体主义观念更加淡薄,喜欢单独活动。不同毕业去向的人关注焦点不同,在心理上常处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冲突中,加剧了心里问题的显现。
  4.学生自我主观因素的影响
  学习成绩的诱导。学习成绩通过对心理的影响从而对学生思想变动产生引导作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自信心较强,但不热衷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成绩差的同学心理负担较重,有时会产生自卑心理,表现出缺乏进取心、自信心、处事悲观,有时甚至会出现自暴自弃现象。
  社会工作经历的磨练。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参加社会实践等,有利于增强个人的理想信念,增强自身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发他们刻苦学习,锻炼和完善各方面的能力。但是这些社会工作经历有时也会使他们过早的社会化,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带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自身的约束作用。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自我意识觉醒,人格相对独立,自我发展和完善的愿望日益强烈。但是由于年龄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定性,可变性和可塑性大,价值取上产生多元、多变、矛盾的特点,难以全面把握事物本质,思想上容易出现脱离实际、迷茫和失衡,容易被外界所左右。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缺乏人际交往的训练和艰苦环境的磨练,这种独特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个中心”、“两个矛盾”、“三个压力”。“一个中心”就是以自我成才为中心;“两个矛盾”就是自我期望高与现实实现率低的矛盾、对环境高要求与自身低奉献的矛盾;“三个压力”就是学习、生活和就业压力。
  5.互联网高度发展的负面影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传输渠道更加多样化,尤其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学生通过网络快速交换、传递信息、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加多样,网络正以“无网不入”的触角延伸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领域中。可以说,互联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它极大程度的更新了教育手段、教育观念和内容,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但是,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这些便利时,网络信息垃圾、信息毒品也同步而至,暴力、迷信、蛊惑、色情、欺骗更是泛滥成灾。青年大学生的辨别力及自控能力差,许多同学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容易出现忧虑、郁闷、烦躁、精神萎靡不振等现象,致使学习成绩及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影响;受网络不良信息诱惑、毒害严重的学生,还往往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