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简洁一点)

如题所述

首先,中西餐的烹调方法不同。西餐的烹调书中写明了面粉需要几克,糖需要几汤匙,黄油需要几杯等等,甚至连用到的鸡蛋的大小也有说明。烹调西餐就像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一样。所以只要参考着烹调书,西餐是很好做的。
但是要做出美味的中餐,即使你有参考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烹饪书里不会告诉你原料的用量,比如盐,只会告诉你“适量”,而不会精确到克。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国,不同地域的人们口味不同。俗话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所以,一个好厨师靠的是丰富的经验和技巧。
其次,中西方的就餐氛围不同。在西方,人们看重就餐的环境。一家好的餐馆最好建在风景如画的山顶、公园或者城市中心的高楼上。所以西餐吃的不是味道,是环境。 在中国,人们看重食物的味道与分享。中餐以美味征服世界。中国有句古话:欲征服人心,先征服人胃。进餐时,大家一起围坐在餐桌旁,所有人共同分享一个盘子中的食物,主人还会热情的为你夹菜。一顿饭后,人们之间的情谊会加深。
第三,中西方赞美食物的方式不同。中国人赞美食物会说:“你的菜做的真好,都赶上饭店的水平了!”西方人却会说:你的菜和家里做的一样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25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比
文化是人们长期生活中凝聚起来的生活方式的总称。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因其生活地域、气候环境和风俗习惯而缔造出各种不同的饮食文化。传统的西方文化是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而中国是农耕文化和陆地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中国与西方国家对于饮食的观念和态度、饮食的内容及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西饮食观念存在差异,中国的饮食观念是五味调和,是一种感性的饮食观念,而西方的是一种理性的饮食观念。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五行调和,因而中国人饮食更偏重于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境,并设法从感官上把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用“色香味形器名”具体化。因而人们对美味展开了孜孜不倦的追求,让食物的本味,加热后的熟味,以及各种调料交融在一起,相互补充。“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也可以看出吃不仅是生存的需要,同时人们对美味最求也几乎达到极致。西方人对饮食的态度主要坚持其实用性特征,重视食物对人体的健康,力求口味清淡和食物均衡,而不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他们认为吃只是生存的必要手段,为人体的正常运作补充能量,只要吃了后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其他的并不特别讲究。因此西方人基本上是从营养健康角度来理解饮食的,享受在饮食中并不占重要位置,故而不会过分的追求食物的口味。
中西饮食方式存在差异,中国的饮食方式体现出团结共享,而西方则是个性自主。在中国,筵席用圆桌,大家围坐,共享一席;席间,大家相互敬酒、相互让菜。这样不仅从形式上营造了一种礼貌、团结、和睦的气氛,更体现出大家的相互尊重、相互礼让的美德。而西式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但一般只和邻座的客人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西方人习惯于分而食之,有专人先行分配食物。在宴会上虽也围坐,但是食物都是事先分配的单独碗碟,而且座位不必固定,可以随意走动以便个人感情信息交流。这种用餐方式充分体现出西方人对人性、自我的尊重,强调了个人的独立自主。
中西用餐礼仪存在差异,中国宴会主要体现出尊卑有序,而西方更多的是自由平等,更加尊重女性。在旧中国,长期以来以南为上,以北为下,并且女性地位不高,所以形成了“南尊北卑,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所以在大多数宴会上为高权重或年长者首先入座首席,并且在宴会上很难看到女性的身影。但随着科学文化进步,中国女性地位显著提高,这一状况已经得到很大改善。而在西方,一般以右为上,左为下,所以尊贵的客人一般安排在主人的右侧。并且由于基督教的深远影响,西方形成了尊重女性的社会风尚,在宴会中女士优先作为宴会安排的标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