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年方二八”,没有“三七”或者“二九”或者别的什么?

或者,都是十六岁,为什么不能是“年方四四”…… 还有干嘛非要做因数分解,凭什么歧视素数啊=_= 拜托了各位 谢谢

年方二八是古人对女子十六的称谓,十六是人的最好的年纪,没有三七,二九是因为有其他的称谓。

中文名:年方二八

拼    音:nián fāng èr bā

释    义:指女子年龄刚刚十六岁。 

“方”一字,,副词,表示时间,相当于“始”“才”,有强调岁数还小的意思。因此释义为女子年龄刚十六岁。该词在2015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复赛第二场的考词。

扩展资料: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蔠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女子出嫁称摽梅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金钗之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古人很喜欢用其十分有限的数学知识做各种因式分解表示数字。“三七”是有的,比如柳宗元《为裴中丞贺破东平表》:“伏以师道席父祖以作威,苞海岳而专禄,恃东秦十二之险,诱临淄三七之兵,窃据一方,岁逾五纪。”“三七之兵”指二十一万兵马。“二九”也是有的。左思著名的《三都赋》(不知道它的著名程度的请百度成语“洛阳纸贵”)中《蜀都赋》有句云:“辟二九之通门,画方轨之广涂,营新宫於爽垲,拟承明而起庐。”“辟二九之通门”是指开了十八道门。不过这些说法的词频比“二八”差远了,而且我个人没见过把它们用在表示女子年龄当中。表示女子十八岁可以叫“三六”。南朝萧梁时期简文帝萧纲《东飞伯劳歌》(这一首非常有名,是词牌名“蝶恋花”的出处):“可怜年几方三六,含娇聚态倾人目。”女子二十一岁怎么表示我还真不知道,不过在古代婚制下二十一可以算老姑娘了,要夸她大概是不提这个岁数问题了吧。至于为啥有话不好好说非要做什么因式分解……我个人猜想大概是为了陌生化的效果。直接说十六多俗啊,一点儿也不高端大气上档次。古人或许会觉得改成个“二八”或者“破瓜”(词源是把“瓜”字破开是俩“八”,别跟我较真说破开明明不是,这个破法不是我发明的,至于对“破瓜”一词词源其它的猜测,明代确实有出现,比如著名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啥的,但这个词真的是从俩“八”出来的,另外刚刚偶然查到,破瓜还可以表示六十四岁,辞书例曰“功成当在破瓜年”,哇哈哈,古人这玩笑开的不小^-^ ~~)就不一样了,一下子就有文化了。古代诗文中有的时候夸妹子好,或者夸什么东西多,有的时候真的不知道写什么,结果会频繁出现列数字充凑句数的情况,这时候写一点不一样的数字避免重复也就显得有一些意义了。以上一段为个人猜测,请谨慎采信。
求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