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什么时候兴起和衰败的???急急急急急!!!!!!!!!!!

如题所述

  你说的是宋词,当然是兴起于宋了。严谨的说法是:词这种文学样式的兴衰过程?
  词起于隋唐时期,具体时间点学界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是来源于六朝的清商乐,比如《子夜歌》、《西洲曲》等,这些六朝民歌其源头是汉乐府,陈后主、隋炀帝、李白都采用过这些诗歌样式写过作品。这种形式的诗歌,因为是用来演唱的,为了配合音乐的节奏,逐渐加入了“泛声”、衬字来凑成音节,慢慢变得长短不齐了,就是词的初起样子。看现在的唐诗中的白居易的《忆江南》、张志和《渔歌子》、戴叔伦《调笑令》等,就是这样。还有一说是起于隋唐时从西域传入的胡乐——隋唐燕乐,在唐的繁荣经济社会中,歌楼酒肆发达,王公贵族宴饮,行酒令唱小曲,其歌词由唐代的绝句逐渐发展到句式长短不齐的声诗,就是词的起源。唐代代表性的词作,李白的《忆秦娥》、《菩萨蛮》、杜牧的《八六子》,都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作品了。所以,说词起源于隋唐的肯定不错的,但具体到这一时段的那个时间点,不能定论。
  到了五代时候,西蜀和南唐两个小国由于局势相对安定,经济繁荣,词迅速发展繁荣,出现了大批名家名作,西蜀的温庭筠、韦庄以及文人词总集《花间集》照射出夺目的光华;南唐的君臣唱和,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及宰相冯延巳写了很多名作,尤其是后主李煜《虞美人》妇孺皆知。
  进入宋,词沿着南唐词风进一步发展,宋初的欧阳修、晏殊、张先、宋祁等人都学南唐词风,所以今天看到的词作有些说是冯延巳的,有的说的欧阳修的,就是风格太相似不能分辨的缘故。柳永的词作把原来的小令变成了慢词,就是说把词写长了,内容加多了,就增加了词的表现力。苏轼的出现,又在词的品格上提升的词的品味,纠正了柳永写青楼妓馆的恶趣味,转而表达士大夫的怀抱、胸襟、理想追求等等,这就是词的豪放之风的开始。而另一方面的词的婉约也在继续繁荣发展,一大批名家词手如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令人瞩目。
  到了南宋,词风发生了巨大变化。因为北宋灭亡,所以南宋的士大夫都有很强的亡国之痛,许多人开始抛去词的中的风花雪月的婉约一面,而接过北宋大家苏轼开启的豪放大旗,不写小儿女之情,而强调家仇国恨,抗金复国,这里面最成功的就是辛弃疾,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容,提高了其境界,后人把他和苏轼并称“苏辛”。但同时也要指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单纯的,而是个复杂的过程。在辛弃疾横空出世的时候,词坛也还有婉约一派的影响,那就是姜夔追求“清空骚雅”的风格,看破世事,追求出尘脱俗的清雅;另外吴文英词追求华美而意像迷离,“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这些大家对后世都有很大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从北宋到南宋,词已经从当初朗朗上口的可以演唱的作品变成了纯粹的案头文学,很多词连作者本人都不能演唱了(姜夔是个例外,他本人是一代大音乐家,自度曲都旁标乐谱)。变成了案头文学,在大众中的影响就小了。
  所以,宋代灭亡,进入元代,只有宋的一批遗民还在写词,比如张炎、王沂孙、周密等,但影响有限。元代的文学样式就由活泼口语化的、受民众欢迎的曲所占据。戏曲在元代大发展,市民文学的小说大量涌现(是受茶馆说书的影响)。到了明代,词在士大夫中还在写,但只是少数人小圈子里的交流了,且明词品格低劣。
  但到了清代,词却再次兴盛,号称“清词中兴”。我们熟悉的纳兰性德的《饮水词》,还有几个词派:阳羡词派——学苏轼、辛弃疾一脉的风格;浙西词派——学姜夔、张炎的清空骚雅,稍后的常州词派,就把词的创作和清代学术结合起来,赋予了词更多的意义,追溯词的源头到了《诗经》,具体创作对宋词做了一个概括总结:先学南宋,在学北宋,具体推尊几位名家:周密、吴文英、辛弃疾、周邦彦,以周邦彦为最高。
  以上是简略的词史演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05
兴于唐代,败于宋末元初。
第2个回答  2010-11-01
宋词,隋朝时崛起,唐朝时发展,宋朝时兴盛,元明清时逐渐走向衰败。
第3个回答  2010-11-01
发展
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不是相互脱节的。 唐代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起源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