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古代壁画和现代壁画审美价值的异同

如题所述

从中国古代原始社会的岩画的壁画,到今天的现代壁画,中国壁画经历了千年岁月的洗礼。众所周知,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装饰性图画。中国壁画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气派与分格,在中国美术史上曾独树一帜。
中国古代壁画分为原始社会的岩画、奴隶社会的壁画、战国秦汉的壁画、魏晋南北朝的壁画、隋唐的壁画、五代两宋及辽金的壁画、元代的壁画、明清的壁画,划分八个时期,每个时期有其独特特点。壁画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佛教陀菩萨、佛经仪规、经变故事,到民俗风情、民族历史,无所不有。至新中国成立以来,壁画工作者积极吸收民族文化精髓,发展中国古代壁画,特别是首都国际机场壁画群的完成,开创了中国现代壁画的新篇章。但是,在多元化的今天,面对中国古代壁画,它们在审美价值上难免会有了一定的转变。
熟知中国壁画的人,都会发现,其实中国现代壁画与古代壁画在功能上有本质的不同。这也决定了它们使用价值的不同。古代壁画主要服务于宗教,以壁画为载体宣扬教教义,多绘于洞窟和寺院之中,没有环境艺术的本质概念。而现代壁画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物质环境满足了人类生存和行为方式等基本需要的同时,给环境注入人类意志、理念、情感和美感的综合性艺术。公共性是现代壁画的显著特征,这就决定了现代壁画在现代生活中所具有的公共环境艺术的本质,也就决定了现代壁画在与环境的共生中自身所具有的不同于古代壁画的审美特征。
避开中国古代壁画在技法上的运用而外,从人的角度出发,它的审美价值和功能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它的美在于对宗教的信仰的发现。像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在当时是没有人能够看见的,它成为歌颂古人相信人死后灵魂还能永生。从西汉晚期到东汉时期,一些地方豪强和权贵之家厚葬成风。按照死者生前的生活居住条件,为其营造豪华的墓室。除了随葬象征性侍卫、仆从、侍女的俑和各种珍贵物品、生活用品外,还在墓室内绘制壁画。壁画成了“权贵们”身份特有的标志。直到近代考古的进步,才慢慢的揭开它的面纱,展示在众人的面前。相对开放点的是敦煌壁画和中国古代寺观壁画。赋予宗教的意义,再看它的审美价值
似乎有点单调。而现代壁画在服务于宗教的同时,更主要的是面向大众,它的公共性更强一点。在纪念性、装饰性、宗教性等壁画的特征,现代壁画的审美价值更多的是迎合大众的需求。这是中国古代壁画所缺少的。
自20世纪中叶,欧美等国一些建筑师和艺术家提出“环境艺术”概念以来,人和空间的关系就被提到了首要位置。在对待与环境相关的建筑、雕塑、壁画等艺术时,壁画家不再孤立地把壁画作品作为目标,而是从文化和审美的视角来关注人们的生存空间,将环境与艺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性的设计。而这也是古代壁画不足的地方。作为公共艺术的壁画,从设计开始就与环境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它必须通过建筑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只有与建筑物及其环境在空间比例尺度上的和谐才能产生美感,这就提出了壁画设计在尺度把握上与建筑空间的关系的问题。
现代壁画艺术形式的创造不同于绘画中的其它表现形式可以自由表述,壁画是在限定中寻求形式的创造,是与特定空间环境的统一协调来整体思考的。
当今社会材料的多元化与多样性是现代壁画艺术的一个显著特性,现代壁画艺术向着多种材料与多种工艺手法发展,这种趋势伴随着建筑的发展愈来愈明显。材料的品种与工艺手法的扩展,进一步丰富了建筑与壁画的有机结合,从而也不断强化了人们认识现代壁画的艺术特性与审美方式。材料天然存在的魅力与壁画家艺术创造的结合,传递着艺术家的意志与观念,产生了视觉和心理功能的变化和美学上的效果,材料不仅是壁画艺术表现的媒介,而且材料工艺的美感也大大丰富了建筑的整体造型语言。因而,对材料自然形态美的认识,对材质审美价值的发掘以及与建筑空间环境的结合,共同构成了现代壁画的材料观念。
现代建筑在功能及风格样式上与传统建筑大相径庭,这就要求壁画的形式应与建筑风格协调一致,从建筑的功能性、空间环境的特性、工艺与材料的运用三个方面整体思考壁画形式的创建问题。
像明清壁画墓考古发现的数量较少,壁画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段虽然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继承,社会生活和时代风尚在壁画中也得到相应地反映,但画手主要是地方民间工匠,壁画图像和表现手法偏离时代艺术的主流,题材内容的民俗化和艺术表现的民间化倾向明显。它将中国古代壁画墓的演变线索引向了民间形态,“艺术在民间”则作了墓室壁画的谢幕辞。
现代壁画,特别是外国现代壁画(美国现代壁画),在当今发展中独树一帜,中国现代壁画的发展,首先是对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更迭选择与艺术形态的完善和发展。在艺术表现、制作方法以及继承传统、借鉴外国创新和发展的经验。将传统与现代工艺、科技结合,传承和发展中国古代壁画艺术,是现代壁画艺术的时代特征。
公共性是现代壁画的显著特征,这就决定了现代壁画在现代生活中所具有的公共环境艺术的本质,也就决定了现代壁画在与环境的共生中自身所具有的不同于古代壁画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代壁画的交流性不强,这也就决定了人们对它审美价值的全面认识不足,而现代壁画具有古代壁画没有的特征——公共性。这一特殊的特征从而也决定了现代壁画既要满足少数人的审美价值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迎合大众的口味。一幅好的壁画完成,它最终的效果,现在往往不是壁画家一个人说了算,环境、空间、材料、审美等这些元素都制约着它最终的效果。同时,这些古代壁画没有的元素,也为今天的壁画创作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9
壁画,顾名思义,指直接画在墙壁上的画作,它是建筑物的附属品,具有装饰和美化的功能,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

原始社会,人类就在洞窟壁上、岩石上刻画各种图形,记事表情,形成了最早的壁画。在贺兰山东麓,人们发现了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它们记录了远古人类在3000年前至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战争、舞蹈的生活场景,以及羊、牛、马、驼、虎、豹等多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等。所以,这些早期壁画,就成为我们研究人类文化史、宗教史、原始艺术史的基本资料。
我们从《中国历史密码》中,选出几件国宝级壁画文物,大家一起欣赏。
打马球图(国宝级)
1971年出土于章怀太子李贤墓,绘于墓道西壁,长6. 75米,高1. 65米。为国宝级文物。画面描绘了在崇山峻岭之间,一众骑士正在进行一场精彩激烈的马球比赛的瞬间场面,绘画者通过对人物、马匹姿态、动势的把握,将马球比赛中的速度与力度表现得十分到位。
全图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呈现出一种和谐的韵律之美。无论是人、马的细部描绘,还是山石古树的粗狂勾勒,都能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美感,是难得的一流壁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有人认为章怀太子墓出土的《狩猎出行图》和《打马球图》线条自由奔放,犹如书法中的草书,实不为过。
狩猎出行图(国宝级)
狩猎出行图于1971年出土于章怀太子李贤墓,原图高近2米,长近9米,绘制于墓道东壁,是气势壮观的巨幅精品。
整幅画面以50多组鞍马人物为中心,呈现了墓主人率领几十骑人奔驰行进在林木繁茂的山道中外出狩猎的壮观景象,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动感,画工以洒脱自如的画笔,通过线条色彩,把人物活动的姿势和马奔驰的体态,描摹得栩栩如生,气韵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画面将游猎出行场面,安排在山道林木间,构图精巧,有藏有露,富于变化,远山近树,疏密有致,俨然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
宫女图(国宝级)
宫女图于1960年在陕西省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绘于墓前室东壁南侧,高176厘米,宽196. 5厘米。画面共有九位仕女,除一人着男装外,其他均云鬟雾鬓,发髻巍峨,有半翻髻、回鹘(中国少数民族部落,维吾尔族的祖先)髻、惊鹄髻等,分别着小袖罗襦,上罩“半臂”,披帛结缓,胸微袒露,长裙曳地,穿云头履。为首一人,头梳高髻,披巾绕肩,双手挽中,交叉胸前,神情雍容端庄,目光侧视,似向对面一组宫女传情示意,显得身份较高,正率领其他宫女徐徐前行,侍奉公主安寝。宫女们分别掌持方盘、食盒、烛台、团扇、高足杯、拂尘、包裹、如意,彼此顾盼呼应,悄声细语,步履轻盈,动作灵巧,仪态万方。
平淡的生活情节,经画家的巧妙构思,顿然妙趣横生。该图体现了大唐喜好秀丽丰满、华贵艳媚的女子的风尚,真实再现了唐代皇室贵族奢靡的生活状态。
阙楼仪仗图(国宝级)
1971年出土于陕西省乾县懿德太子墓,共两幅阙楼仪仗图,分别绘于唐懿德太子墓墓道东壁和西壁。高296厘米~420厘米,宽976厘米~928厘米,此图为唐代壁画中罕见的较完整、大面幅、高等级的阙楼画面,是唐代建筑绘画之极品,亦是唐代阙楼实物的形象资料。
《阙楼仪仗图》以唐人画唐景的写实性,为研究了解唐代建筑,尤其是阙楼建筑艺术提供了第一手形象资料。壁画场面之宏伟,人物之众多是唐墓壁画中极为罕见的。作者将阙楼的比例表现得当,绘制写实。仪仗图虽人物众多,结构复杂,但整体布局却显得井然有序,阵容严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展示了初唐绘画艺术的精湛,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017年12月,在第四期《国家宝藏》节目中,该壁画与杜虎符、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作为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代表一起展出。
以上文物介绍均摘自《中国历史密码》,一本书了解陕西,一本书读懂中国。《中国历史密码》遴选出陕西历史博物馆及陕西境内代表性、典型性的精华文物遗迹,通过这些文物来诉说历史、人文、科技、经济、技术发展。还原中华文明风貌的历史变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