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歌为什么兴盛?

如题所述

唐诗兴盛的原因是什么么?许多人认为是唐朝的经济社会发达.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唐诗之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唐朝对科举制度的改革,将诗歌作为科举考试的一部分,所以才使吟诗蔚然成风. 战国百家争鸣,到汉武帝开始设五经博士,《易》、《书》、《诗》、《礼》、《春秋》,每经置一博士。当时博士虽置五家,但真正为皇家看中的是儒家,汉代许多宰相是因为精通《春秋》及其《左氏》、《公羊》、《谷梁》三传而受到关注的。汉武帝唯才是举,但于诗词歌赋,只被当作末技,大多数是用来解闷的。司马相如才名天下,也只做过郎官,相当于备皇帝咨询的秘书之类。后来的杨雄也以文章成名,到四十岁时才做到郎官,但从汉成帝到汉平帝,“三世不徙官”(汉书《杨雄传》)。有趣的是司马相如和杨雄都口吃,但文章写的极好。 对诗歌最看重的是南朝的梁武帝萧衍,萧衍以奉佛著称,但对诗文也相当在行,他经常召集臣子们作诗,做的好的当场升官,这种做法当然不妥。后来的隋炀帝虽然荒淫,却十分好学,尤其喜欢搜集图书,对诗歌也相当重视。这两位后帝都是文武双全的人,也许是太有才了,反而治理不了国家。 李渊父子有很深的胡人背景,国政相对开放自由,特别军政人员比较喜欢歌舞,这对诗歌创作提出了较高要求。到了唐高宗时,在科举考试时加试诗、赋,后来成为定制。唐玄宗时对诗赋尤其重视,成为士子们必备的技艺。唐朝的宰相多由进士出身,大多擅长诗赋。象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都曾做过大官。 唐朝的诗歌兴盛还在于从宫庭到民间形成风气.有名气诗人的作品一脱稿就广为传诵,《旧唐书》记载元稹被贬官,一路都能看到自己的诗文被传唱。有名气的诗人不但自己出名,还具备了推荐别的资格,新的诗人想出名一般要“名人”推毂。唐朝的皇帝也以能诗为荣,大将有了功劳往往赐诗一首。有了这样的风气,唐诗兴盛就不足为奇了。 诗歌虽然雅俗共赏,但往往是摹景写情,写的多是人间悲欢离合,对经义谈不上阐发。所以唐朝诗歌虽然兴盛,但缺乏“思想家”。汉唐宋明四个朝代,只有唐朝没产生象董仲舒、程朱、王阳明那样的大思想家,所以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着力想改变文风,所谓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8
(2018·黄石)隋朝开始设置进士科,主要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面对唐朝重视考诗赋。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唐朝诗歌创作的繁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