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和彝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如题` 蒙古族的要详细点` 彝族的无所谓~~

蒙古族 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蒙古族待客十分讲究礼节和规矩。例如,吃手把羊肉时,一般是将羊的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送给客人。如果是用牛肉待客,则以一块带肉的脊椎骨加半节肋骨和一段肥肠送给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全羊宴包括荐骨、四肢、肋骨、胸椎、羊头,有的地区还要加羊心、羊肝、直肠和羊肚。制法是将全羊的各部位倒入大锅,水温上升后,再加入一定量的熟嗜酸奶文火煮开,并经常翻动。肠、肚、心、肝和燎好的羊头另锅煮烂。另配调料。开宴时将煮熟的各部位放入大盘子里,尾巴朝外,羊头上要刻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十”上桌。食用时主人要请客人切羊荐骨,或由长者先动刀切割,然后大家才同吃。姑娘在出嫁之前,娘家人须煮羊胸脯肉给姑娘吃,以此表示送别。烤全羊过去多用来进行祭典或祭敖包时才用,现在已成为盛大节庆或迎接贵宾用的一种特殊菜肴。
【禁忌】

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彝族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爬花房"--彝族男女的婚恋:"爬花房"是楚据彝族特有的风俗。姑娘年满16岁,父母就为她另盖一间小草楼,让其单独在其中过夜,而年满20岁的男青年,可以在夜晚爬上心爱姑娘的草楼谈情说爱。他们在一起吹响蔑,对调子,互诉爱恋之情。即使同时有几对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并无拘束。一旦爱情成熟,男女双方只要征得父母同意就可以结婚,双方父母一般不会干涉儿女们的选择。

云南小凉山彝族的婚礼相当别致。结婚时,男方要备马,携带酒、布、肉、养面等礼物去迎新娘。女方村里的姑娘,可使出浑身本事向迎亲的客人泼水,捉住拼命戏乐。送亲的人全要男子,新娘至男方门前,要到太阳落山方可进门。进门前,由一人托着装有羊肉、养把把和酒的木碗,在新娘头上绕一圈,以示婚后生活富裕。然后,新娘由表兄弟背进屋去。

"跳菜"--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即舞蹈着上菜。它是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仪,是舞蹈、音乐与杂技完美结合的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

宴宾时,通常用方桌沿两则一溜摆开,宾客围坐三方,中间留出一条"跳菜"通道。三声大锣 拉开"跳菜"序幕:大锣、芦笙、三弦、闷笛、树叶等民乐齐奏;在姑娘小伙"呜哇哩--噻噻"的吆喝声中,只见顶着托盘的彝家男子双手拱揖,脚步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另一个人头顶和双臂各撑一菜盘(共24碗)紧随其后入场。他们合着古朴纯厚的民乐协奏曲,脸上作着滑稽州怪相,跳着歪来复去而又轻松、优美、流畅、连贯的舞步,一前一后登场。两位手舞毛巾的搭档,则怪态百出,形如彩蝶戏花般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地为其保驾护航。

一对托菜手要上菜四桌,搭档把32碗菜摆成回宫八卦阵,每碗菜都像一粒"棋子"。自有定位,全按古已有之的规矩逐一落桌,丝毫不乱。

各地彝族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妇女地位较低。遗产由诸子平分,绝业一般归近亲所有。彝族历史上盛行父子连名,此俗在凉山彝族居民中一直继续到建国前。一夫一妻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娶媳需付较高的聘金,交错从表婚比较流行,夫死实行转房。建国前云南部分彝族地区还保持着公房制度,凉山彝族保持着严格的等级内婚。历史上彝族多实行火葬,建国前,凉山及云南沿金沙江一带居民仍行此葬俗。其他地区自明、清以来逐渐改为上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16
蒙古族是一个热情好客、性格毫爽、能歌善舞、讲究礼仪的民族。蒙古贞的蒙古族在牧业时期住毡房,俗称“蒙古包”,设计简单,可以拆移,适合游牧生活。牧业转入农业后多以土木石盖房,渐次定居,形成村落。蒙古族的饮食在牧业埋藏主要以食牛、羊肉为主,兼小米、炒米,以奶酪、黄油为佐。茶以砖茶为主,到了全农时期,以粮谷为主,兼食炒米等。蒙古族人喜 “粘豆包”蘸荤油、红糖食用;“牛犊子汤”、蒙古族馅饼也是爱吃的食品;蒙古族人喜喝红茶,多数习惯在饭后。蒙古族人以茶待客,不分时间来客必沏茶;蒙古人的服饰,最具特色的是传统的“蒙古袍”。牧民一般穿大袍,系腰带,挎荷民、烟袋、腰刀、火镰袋、褡裢等。颜色以紫、蓝为多,男女均爱穿带大襟的长袍,男人外罩“马褂”,穿布鞋、靴脸上乡花纹,妇女头裹包巾。

  那达慕。那达慕活动由来已久,最早称之为“奈日”,意为友谊和欢乐。在成吉思汗时期就已初具规模;每年都聚会一次搞“奈日”活动。主要是摔跤、射箭、赛马三项比赛,谓之“好汉三艺”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那达慕的内容也逐渐丰富多彩起来,掷布鲁、歌舞表演、贸易交流等形式。目前,蒙古贞地区各民族聚刁乡镇和县里每过几年都举办一次群众性那在慕盛会。一般在8、9月间进行。

  献哈达。蒙古族对哈达视为最对洁、最崇高、最吉祥之物。一般晚辈向长辈问候拜见时使用。婚延上向尊贵的客人献哈达,表示以最崇高的礼节欢迎。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在喝酒之先,主人向客人献哈达,表示尊重。目前,政府部门为迎接远方最尊贵的客人时也使用这一礼节。

  蒙古族的忌讳习惯。忌食铬肉、戴狗皮帽子,禁用筷子敲打饭桌、饭碗等,晚上睡觉不得横卧于炕上。不行从衣帽、枕头上跨过;不论大人小孩不准踩踏门槛。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文化的发展,习俗中许多带有迷信色彩的各种礼节及部分忌讳之习日渐消失。

彝族服饰:男子多为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脚长裤,也有的穿小裤脚长裤;女子多为白衣黑裤,也有的穿镶边或绣花右衽上衣和多褶长裙,有围腰和腰带,缠包头,脚扎三角形黑色绑腿、喜欢用金银和玉石制成的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饰物。
  饮食:彝族以玉米、荞麦、燕麦和土豆为主要食物,喜欢大块吃肉,喜欢酸辣食品和饮酒、茶。
  居住:彝族住房为石基泥墙房或木板干栏房。
  婚俗:历史上彝族习惯姑舅表婚,部分地区盛行入赘婚,现年轻男女多自由恋爱,但秘密约会,不轻易让外人知晓,并断镯定情,自主成婚,近亲结婚现象几乎绝迹。
  丧葬:丧葬行火葬或土葬。
  禁忌: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和大声喧哗;忌讳用脚踏火塘,不许用手摸火塘上的三脚架;忌讳摸男子的蓄发;部分地区忌食狗、马、驴、蛀、蛇之类的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