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论文遇到瓶颈了,思路突然断了。 李煜李清照词梦浅论 欢迎踊跃发言

如题所述

二李词悲剧型美感溯源
李杰虎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基础部, 河南郑州450012)
摘.. 要: .. 南唐后主李煜从地上皇一下子沦为阶下囚,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从仕宦贵妇到国破家亡、流离失所,
身世的巨大浮沉使他们对自己悲惨处境的愤懑、对所处悲剧性时代的无奈以及对无常人生的深刻感悟,
都真实地通过其词作表现出强烈的悲剧型美感, 产生的独特魅力打动了千百年来无数读者的心。
关键词: .. 李煜; 李清照; 宋词; 悲剧型美感
作者简介: .. 李杰虎( 1962- ), 男, 河南新野人, 副教授。
.. .. 一般来讲, 每当社会发生剧烈动荡, 文学就可
能有突破性的发展, 从而造就出旷代的有才华的
作家。因为社会的大变动导致人们情感的动荡不
安和精神的抑郁苦闷, 而作家比一般人能更敏锐
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具有精神上的巨大苦闷
之后才会产生不朽的作品。南唐后主李煜和宋代
女作家李清照就是经历了这样的社会大变动, 导
致了他们身世的巨大浮沉, 并极大地影响了他们
的心灵和思想情感。他们在国破家亡的痛苦和苦
闷中孕育出来的那些充溢着眼泪、叹息和悲愁的
词作, 质朴坦白、不计毁誉, 毫无顾忌地展示了自
己复杂而又真实的内心世界, 表达了自己最真实
的感情和最真挚的情绪, 由此产生了一种撼动人
心的力量, 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魅力打动了无数
读者, 从而确立了他们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一、弥漫在晚唐至宋时期的忧患意识
二李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了忧患意识的悲
剧性时代。词(主要是文人词) 所表现的忧患意
识, 正是这一时期社会生活在人们心理上的特殊
! 升华., 是其!时代精神.的折光反映。历代诗歌
凡是浓厚地表现出忧患情绪时, 大多是处在一个
! 衰世.或!乱世., 所谓! 哀怨起骚人.[ 1 ] 是也。
从晚唐到宋的漫长时期中, 其间虽经历过唐末五
代十国、靖康之变前后这两个! 衰世.或!乱世.,
而除此之外还有很久的太平甚至是! 盛世.时期。
然而, 综观这个时期的词坛, 尽多的是忧患情绪。
对此, 我们不能不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去寻找
其答案。
从全局或整体的角度看, 我国封建社会在越
过了盛唐这一顶点之后, 已经开始向!中老年.迈
开了缓慢行进的步子。! 成熟.本来就孕育着! 老
化., !盛世.同时就潜伏着! 危机., 何况宋代的国
力与气派事实上也不能与汉、唐相比。所以, 晚唐
到宋这一时期的文人, 过早地感受到了将使万物
衰败的!秋气., 出现了忧患人生的!迟暮.之感。
尽管他们也曾狂欢, 也曾高歌, 也曾有过追求和希
望, 但是, 一个巨大而朦胧的阴影, 时时笼罩在他
们心头。他们所唱出的词中, 固然也有着!高音.,
但!高音.之后泛起的往往是不绝如缕的如泣如诉
的哀音; 人们从整个词坛!交响乐.中所听到的, 则
更是一种低调旋律。所以, 从唐宋词所表现的忧
患意识中, 我们能看到封建时代未老先衰的某些
征兆。尽管在唐宋以后, 我国的封建社会还经历
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 在晚唐到宋的阶段中
还没有达到老朽不堪的地步, 那隐伏在!内里.的
疲惫的衰疾, 却先已在! 肝肾.和!声息.中透露了
出来。
二、李煜: 从地上皇沦为阶下囚
李煜(公元937- 978年) , 字重光, 初名从嘉,
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 世称李后主。他生活的
五代十国时期, 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分裂大动
乱的黑暗时代。广大人民再度陷入水深火热之

第2期李杰虎: .. 二李词悲剧型美感溯源
中, !干戈饥馑, 暴敛横征, 而民不聊生, 武夫悍卒,
逞其武力, 嗜杀为雄.。[
2] 盛唐那种昂扬向上的黄
金时代已灰飞烟灭, 中晚唐那种!夕阳无限好, 只
是近黄昏.的盛世余辉也一去不复返, 留下的只是
痛苦灾难和如漆的漫漫长夜。分裂割据、动荡不
安的社会局势, 弱肉强食、迅疾变幻的政治环境,
使每一个王国随时都有被更强的对手吞并的危
险。封建上层社会的大多数人对整个人生世事感
到手足无措以致于绝望幻灭。政治上他们鼠目寸
光, 不知道黑暗过后还有朦胧的曙光, 生活上他们
更加追求及时行乐, 沉缅于声色美酒, 寻求感官的
刺激。分崩离析的时代, 割据政权的朝夕不保, 都
使人们缺乏政治上的进取之心, 消极颓废、汲汲顾
景便成了人们普遍的心理特征。这个时代, 不仅
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无数痛苦和灾难, 同时也给上
层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带来了悲剧性的命运。
李煜出生那一年, 正值其列祖李昪在金陵建
立南唐政权。作为在动乱中发迹的乱世霸主, 李
昪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军事家, 更是一位长于
治国安邦的政治家。李煜七岁时, 祖父已把南唐
建为!十国.中的佼佼者, 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基
础都是五代十国中最好的一个国家。繁荣兴旺、
国力强大的南唐盛世, 李煜是亲自经历过的。父
亲李璟即位之初, 承其父李昪的余威, 将士用命,
扩地很广。后来由于朝中竞争激烈, 中主对外用
兵又起用了无能的将帅, 失去了人心, 战事屡屡失
利。内外交困的危局, 暴露了南唐外强中干的真
相, 江南国势自此一蹶不振, 而此时中原的后周已
经强大起来, 南唐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中原王朝势力
的挟制和胁迫。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 中主
被迫放弃了长江以北的地区, 废除帝号, 改称! 国
主.。
国家的衰运给李煜这个才华横溢的皇子心上
罩上了一层浓浓的黯影。待李煜被阴差阳错的历
史推上政治舞台时, 南唐已成了宋的附庸, 他的悲
剧性的命运从此注定。这一切, 他是看到和感觉
到了的, 只是他没有足够的勇气和魄力把这个濒
临颠覆的小皇朝重新振作起来。面对强大的敌
手, 他一面虚与委蛇, 做些表面上的应付和让步,
另一面又纵情享乐, 暂求精神上的解脱。他忍辱
负重, 苟且偷安, 只是尽可能地拖延大限到来之前
的日子而已。
在那个充满了忧患意识的悲剧性时代里, 李
煜也是一个带有浓厚悲剧色彩的悲剧性人物。这
是由于他本身所秉赋的艺术气质、才性, 与命运强
加给他的严肃的政治责任之间的强烈矛盾冲突造
成的。
李煜极有艺术天赋, 工书画, 知音律, 善词章,
几乎艺术家的一切才能气质都钟灵于其一身。与
此同时, 一般艺术家那种多愁善感、儿女情长而又
软弱的性格, 在他身上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湘
山野录.云: ! 江南后主, 性宽恕, 威令不素著。.
#钓矶立谈.也云: !后主天性喜学问% %好生戒
杀。.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子, 照理是无资格继承皇
位的。他自己也从没有如此奢望, 但命运却给他
一个契机: 几个哥哥相继早卒, 王冠就这样意外地
落在了他的头上。具有艺术家气质而性格软弱的
李煜要承接起冷酷的封建政治家的重担, 这是何
等的矛盾! 他疏于政治家经邦治国的韬略和魄
力, 却富于才子的纯情和缠绵。政治家尤其是封
建政治家与艺术家不同, 要的是严酷、冷静而不徇
绵绵私情, 要的是处世不惊以及深谋老算、翻云覆
雨的机诈权变; 为着权力, 他们甚至可以父子相
戮, 兄弟阋墙。一代暴君秦始皇是这样, 成名之竖
子刘邦也是这样, 出身贫贱而后登基的朱元璋更
是这样, 就连贤达英明的唐太宗也不例外。多少
次的宫庭政变, 多少次的刀光剑影, 骨肉相煎, 血
肉横飞, 把人类的天伦之乐早已碾得粉碎。对这
种血淋淋的皇位角逐, 李煜并不陌生。也许正因
如此, 他才更多地培养了自己宽厚仁慈的气质, 而
摒弃了那种冷酷残忍的暴君品性。! 生于深宫之
中, 长于妇人之手, 是后主为人君之短处。.[ 3] 他过
于注重儿女情长, 对自己的任何亲属都很多情。
李煜以如此丰富的情感治国, 那种国破人亡的残
局也势在必然了。
政治危机的加深和个人能力的严重缺陷, 使
李煜丧失了政治上的进取之心。所以, 贪图享受,
及时行乐, 的确是他即位以后的实际情况。但是,
李煜面对自己风雨飘摇的小朝廷, 还是做过一些
补救工作的。他曾为保卫江南国土巩固其位苦斗
挣扎以至武力抵抗, 直至最终失败亡国, 做了北宋
的阶下囚。他对亡国的前景早已料就, 被俘的命
运也早已明白于心, 只是他没有仓皇就死和束手
待毙, 而是努力挣扎。他可以说是演出了一场真
正的悲剧。因此, 李煜被俘后的词作为何具有那
么强的感人魅力, 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 51&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三、李清照: 从贵妇人到流亡者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书香仕宦家庭。父亲是一
位学识深湛的学者, 工于散文, 母亲也颇有文学素
养。李清照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学气氛十分浓厚的
家庭里, 自然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碧鸡漫志.
说她!自少便有诗名, 才力华瞻, 逼近前辈., 便是
这种影响的结果。后来, 李清照成为我国文学史
上杰出的女作家, 跟这个家庭的早期教育息息相
关。当然, 成就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个独特地
位的, 主要是时代的影响。
李清照生活于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 一生跨
越了两个历史阶段。赵宋王朝是最缺乏英雄气
质、奴才气极重的一个朝代, 从屈辱的澶渊之盟、
金银绫罗年年输送到称侄服低的卑顺, 活现出了
这个庞大臃肿的官僚机构的腐败无能。尽管如
此, 欲壑难填的金人的铁蹄仍不断地惊碎宋王朝
的迷梦。这个既庞大又腐朽的官僚社会, 只能苟
延残喘着等待朝夕之间的覆灭。悲剧性的阴影游
荡在一切嗅觉敏感的人们的头顶。
另一方面, 为了麻醉人民的意志, 强化封建统
治, 统治阶级利用理学对人民进行封建伦理道德
思想的禁锢, 而妇女要遭受比男子更多、更重的思
想压抑和情感摧残。作为出自一个知书达理家庭
里的大家闺秀, 李清照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束
缚和制约, 相反倒是充分显示了她的个性, 表现了
她的情怀。十八岁时, 她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夫妻二人不仅在诗词创作上互相唱和, 而且共同
研究、整理金石书画。共同的爱好, 使他们的伉俪
之情更纯洁、更真挚; 同时, 丈夫头脑中没有那么
多的封建传统的观念, 能够理解和爱护李清照秉
性中那些美好的东西, 未曾约束过她。但看他们
那赌茶覆碗之乐, 那比赛填词之趣, 就可以知道她
心田里好胜、开朗、自尊、个性的花朵在自由地绽
放。
然而, 公元1126年的靖康之难使这种相对承
平的日子没能持续下去。这场大难使李清照的生
活发生了极大变化: 金人铁骑践踏了她的家乡, 战
火中, 他们一生珍爱的金石书画化为灰烬; 转徙流
亡之中, 她又遭罹丈夫突然病故的打击。对于李
清照来说, 这重重打击之苦是难以言状的。国破
人亡导致她身世的巨大变迁和人生道路上的极大
转折, 从此, 在兵连祸接的年代里, 她孑然一身颠
沛流离, 苦度余生, 从一个位卑名高的仕宦贵妇
人, 沦为惶惶不可终日的难民。这种惨痛的经历,
使她不能不发为无边的哀愁。这时她的词作按捺
不住强烈激愤的感情, 声泪俱下地倾吐了积压在
心中的许许多多的忧愁和深深的悲哀。
四、忧患意识是二李词产生悲剧型
美感的! 灵魂.
.. .. 如前所述, 李煜和李清照都生活在一个充满
忧患意识的悲剧性时代, 这种时代又铸就了他们
共同的悲剧性人生。巨大的人生变故, 使他们一
下子从优越安适的地位沦落至社会的最低层, 这
对他们思想和情感的冲击是难以估量的。作为才
华横溢而又敏感多情的艺术家, 这一切反映到他
们的作品中, 自然会使他们的词作带上浓重的感
伤色调和忧患情绪。
若留心一下二李词, 尤其是他们亡国之后的
词作, 我们不难发现, 在他们诸多堪称为杰作的词
章中, 就时时流露出一些对自身命运的无可奈何、
对不可知人生的困惑迷惘, 以及由此触发的那种
!无端哀怨.而又令人感伤的!忧患意识.。所以,
要想真正领悟二李词的悲剧型美感, 就得弄清晚
唐五代宋时期的深厚的历史背景, 就不能忽视这
种令人感伤的!忧患意识.。如果抛开了这种! 忧
患意识., 就等于没有抓住唐宋词的!灵魂., 更谈
不上对二李词的悲剧型美感的深刻内蕴的真正理
解。
作为艺术家, 历史并没有埋没二李。在文学
史上, 二李也最终赢得了应有的地位。曾有人认
为二李词过多地流露出了感伤和悲观的情绪, 因
而对其词应有的价值持怀疑甚至是否定的态度。
其实, 作家的主观思想与其作品所呈现出的客观
艺术效果之间并不是完全相等的, 这是文艺现象
中一个很普通的常识。二李词的伟大之处就在
于, 其痛苦在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的同时, 被词人
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创造性的想象所克服、转化并
得以升华。从李煜词博大的意象和开阔的意境
中, 人们能感到一种昂扬的生命力。如! 一江春水
向东流., 浩浩荡荡奔涌东流的!一江春水., 使人
们体会到一种不息的生命的运动, 同时也能感受
到词人对美好生活的执着的爱恋。从李清照深郁
哀婉的倾诉里, 人们也同样能感到词人对沦陷金
人之手的故国的由衷怀念和对入侵者的无比愤
恨: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在这短短的怨尤
词句中, 蕴含着词人几多思乡情和失国恨!
爱, 从来就不是以一种方式表达的, 对生活的
这种恨或失望正是更强烈的爱的继续。当然, 需
要说明的是, 人们的审美过程主要是就作品的客
观艺术效果而言的, 虽然在审美情绪上, 我们与词
人有一些相同之处, 但我们又与他们, 尤其是李煜
有着相当大的甚至是本质的不同。这也是毫无疑
问的。
参考文献:
[ 1] 李白. 李太白全集& 古风五十九首其一[M ] . 北京: 中
华书局, 1977: 87.
[ 2] 邓之诚. 中华二千年史(卷三)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417.
[ 3] 王国维. 人间词话新注[M ]. 济南: 齐鲁书社, 1982:
9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01
烟锁着秦楼

细雨把酒黄昏后

海棠花是否依旧

应是那绿肥红瘦

独自泛轻舟

雨疏风骤添新愁

浓睡不消那残酒

有多少事欲说还休

锦书已经不在大雁却仍依旧

我饮尽杯中昨夜的温柔

这才下眉头

却又上心头

谁念我终日凝眸

帘卷着西风

惊醒旧梦

谁比黄花瘦

风吹梦醒后

不见红酥手

桌边谁的玉簪头

寻寻觅觅中

似梦非梦

你在哪等候

相思惹闲愁

日上帘钩懒梳头

不是悲秋新来瘦

花自漂游水自流

跨越千年后

平仄间眼泪游走

韵脚中我空等候

声声慢心事谁知否

锦书已经不在大雁却仍依旧

我饮尽杯中昨夜的温柔

————绝世才女、李清照

参考资料:Slience汪苏泷—《李清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1-14
李清照: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