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

如题所述

1. 朝鲜族农乐舞:流传于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等地的朝鲜族聚居区,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
2. 高跷: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以舞队形式表演。表演形式有“踩街”和“撂场”两种,角色间多男女对舞。
3. 秧歌:在中国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
4. 鼓舞:中国苗族的一种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根据跳舞的人数和表演形式,可分为单人、双人、群体鼓舞和猴儿鼓、对跳鼓、四面鼓、团圆鼓鼓舞等。
5. 花鼓灯:传播于淮河流域的一种以歌舞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艺术语言。
6. 傣族孔雀舞:流布于云南旅梁滑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7. 狮舞: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象征吉祥如意。现存狮舞分为南狮、北狮两大类。
8. 龙舞: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
9. 土家族摆手舞:主要流传在鄂、湘、渝交界的酉水河流域,集舞蹈艺术与体育健身于一体。
10. 灯舞:主要在元宵节表演,至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灯舞源于灯节,是灯的制作工艺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彩灯作道具的舞蹈形式。
以上为部分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名单,每个舞蹈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历史文化背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