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体呈阳性是为什么

如题所述

  什么是抗体?
  大家应该都知道,所谓抗体就是之前自身接触过病毒,但因为自身抵抗能力强,所以将
  轻微的乙肝病毒杀害,从而体内的乙肝病毒就消失,那在自身体内就会形成一种乙肝表面保护性
  抗体(呈阳性),抵抗乙肝病毒的侵害!
  4、乙肝的预防方法:
  目前我们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查两对半,检查自身是否带有保护性抗体,若没有(即全阴
  性)需注射乙肝疫苗,若自身已有保护性抗体,就不必再注射乙肝疫苗。此外自身产生的乙肝
  保护性抗体是不会消失的,但不代表不会被传染上乙肝病毒,所以每个人都应时刻注意,要注
  意营养,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乙肝5项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Sc)。临床上常用此5项检测指标来判断乙肝患者的类型、传染性及愈后倾向。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感染后血清中出现最早的抗原,是病毒感染的标志。无论其滴度高低,都可能含具有传染性剂量的病毒颗粒,但不能用它来判断肝炎的程度及类型。在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及病毒携带者的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均可呈阳性反应。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是一种中和抗体,产生于乙肝病毒感染之后,对乙肝病毒感染具有保护性免疫,可中和乙肝病毒的感染,抵御再次感染。此抗体容易出现在急性乙肝的恢复期和乙肝疫苗接种以后。抗体水平的高低与其保护性有一定关系。一般认为,表面抗体的有效保护剂量为每毫升10毫国际单位。低效价的抗体不具有保护性。
  乙肝病毒e抗原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之一,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乙肝潜伏期的早期,表面抗原出现的同时或稍后几天,可在血中查到。若e抗原持续阳性超过10周,示病情可能趋向慢性。血清中e抗原阳性见于表面抗原阳性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及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e抗体出现在e抗原阴转后,e抗体阳性表明传染性降低,但仍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若表面抗原阳性,e抗体阳性,甲胎蛋白增高,应警惕原发性肝癌的可能性。
  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是乙肝病毒的核心成分,具有传染性,是乙肝病毒复制的佐证。只是它与核心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在血中迅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故很难测出游离的核心抗原。一般在乙肝5项检查中,不包括此项。
  核心抗体是乙肝病毒抗体中出现较早的抗体,一般高效价核心抗体多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说明乙肝病毒复制仍可能活跃,具有传染性。低效价核心抗体表明过去感染过乙肝病毒,一般无传染性。
  从上面列表的情况来看,粪口传播的只有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从其传染途径看,易造成大范围的传播,目前甲型肝炎有疫苗可供使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减毒活疫苗,主要是国产,价格比较便宜,注射一针,单保护期比较短,通常认为是五年;一类是灭活疫苗,主要是进口,价格较高,通常需要两针,但是纯度较高不易变质,能产生高滴度的保护抗体,保护期长达20年以上,不具有活性,尤其对体质较弱的孩子,推荐使用。

  乙型肝炎有疫苗可供使用,目前血源性疫苗已经淘汰,市场上的疫苗均为重组疫苗,安全性有保障,关于乙肝病毒的传播以及乙肝疫苗的使用和注意事项,是下面重点提到的问题,在此不赘述。甲、乙型肝炎混合疫苗我国正在研制,美国已接种使用,相信不就就会面世,推荐使用。

  丙型肝炎,主要是血液传播,从其传染途径和病毒的生存能力看,相对乙肝病毒,传染几率相对小一些,减少输血和使用血制品是预防丙肝的主要方法,因为丙肝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以接种,丙肝出现症状与乙肝基本相同,但更具有隐匿性,丙肝发生癌变的机率大于乙肝,丙肝通过科学有效地治疗,转阴机率大于乙肝。

  丁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与丙肝类同,但是没有疫苗可供使用,但是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只有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才能继续感染HDV,所以目前预防的主要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和减少输血和使用血制品。

  戊型肝炎,HEV传播发病和甲肝类同,和甲肝一样应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目前戊型肝炎疫苗尚在研制中,市场并无疫苗可供使用。

  庚型肝炎病毒(HGV)主要经过血液或肠道外的途径传染他人,与丙肝、乙肝病毒之间具有共同的传播途径,目前尚无疫苗可供使用。

  我们经常说到“澳抗”,其实就是乙肝表面抗原,因为是最早在澳大利亚土著人中发现,所以称为“澳大利亚抗原”,后来美国科学家又在此基础上,发现并发明了乙肝三系,就是乙肝的3种抗原抗体系统,为乙肝的确诊和治疗,提供了很好的依据,由于其中的核心抗原无法在血清中检测到,所以我们一般检查五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对半”,一下是两对半中各项抗原抗体的简明的意义:

  1、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以前也称HAA,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外壳蛋白,其本身不具传染性,因此不应将其作为传染性的标志。HBsAg仅表示有过或正存在乙肝病毒的感染。仅此一项不能说明乙肝病毒目前是否仍在复制。

  2,抗HBs(s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是对乙型肝炎感染后获得免疫力的标志。是乙型肝炎治愈或趋向治愈的象征。用乙肝疫苗预防乙肝,也要产生抗-HBs,才能算是预防成功。

  3、HBeAg(e抗原)HBcAg(核心抗原)、HBVDNA,均是乙肝病毒内核中的结构成分,它们的存在,表示血中仍有乙肝病毒的存在和复制,因此有传染性。

  4、抗HBe(e抗体),阳性说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不活跃,传染性低或很少,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间已较长久的标志。但如果HBVDNA阳性,说明血中仍存在乙肝病毒或病毒已变异,不仅有传染性,而且对机体的危害可能更大。

  5、抗HBC(核心抗体),其主要成分为核心抗体中IgG型。阳性是以往或现在感染乙肝病毒标志。和HBsAg一样,仅此一项不能说明乙肝病毒是否繁殖复制。

  那么通常我们通过两对半的不同的组合来判断乙肝感染的现状和转归,下面是常见两对半不同组合的简明临床意义:

  1.第一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后期。

  2.第一、三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的早期,传染性很强。

  3.第一、三、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大三阳”,这种情况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此时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很强。

  4.第一、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5.第一、四、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小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但传染性较弱(如果病毒变异,DNA呈高复制,仍然有较强传染性)

  6.第五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隐性携带者或处于感染的窗口期,也说明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

  7.第四、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恢复期,或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

  8.第二、四、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说明是乙型肝炎的恢复期,已有免疫力。

  9.第二、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接种了乙肝疫苗后,或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已康复了,已有免疫力。

  以上简单罗列了感染乙肝病毒后两对半的常见的一些表现形式,针对个体,可能扔存在其它不同的表现组合,或在转归中,所以碰到不典型的组合,不必担心,建议过段时间再次复检,一般不典型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另外,在检查两对半的同时,一些实验室也同时加查一些辅助项目,比如前S1抗原(Pres1),前S2(Pres2),以及HBcAb-IgM和HBcAb-IgG,以期对病情有个更明确的认识。两对半的结果仅仅是说明是否感染乙肝病毒,而不能说明肝脏的损害或损害程度,所以不能仅仅根据两对半来判断病情的严重与否,也不能根据两对半的结果来用药,用药的依据是肝脏的实际损害的程度。那么通常我们通过检查肝生化或肝活检来确定,比较常用而且简单易行的,就是检查肝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转氨酶,临床上通过抽血化验检测肝功能的转氨酶主要有两种,一种叫谷丙转氨酶(ALT);另一种叫谷草转氨酶(AST)。由于ALT、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 当其明显升高时常提示有肝损伤,但是肝损伤的原因很多,不仅仅是乙肝,而且包括其它病毒性肝炎,以及其他可能造肝损伤的疾病,须进一步追查原因:是否嗜酒、身体是否肥胖、有无脂肪肝、有无心脏病、有无化学药物中毒史、有无寄生虫病史等。而且其他脏器中如肾、心肌、胰、肌肉、脾、胆、肺也含有一定数量的ALT和AST,在理状态下,血清转氨酶也有变异,如剧烈活动、体育锻炼、月经期时,转氨酶也可暂时升高,所以不必一看到转氨酶升高就恐慌,就认为一定是肝炎或乙肝。而我们通常把这些“澳抗”阳性,但是肝功正常的患者,称为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这些“健康携带者”通常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差别,不影响工作,大多数也不影响寿命,所以也不必恐慌。

  1、乙肝的分类和定义

  乙型肝炎分为急性乙肝、慢性乙肝和亚临床感染三类。大部分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后以亚临床感染过程获得痊愈以及对乙肝的免疫力(这些人其实在检查时已经是健康人,典型的二对半结果是2、4、5或2、5阳性),小部分发展为急性乙肝,急性乙肝一般为良性经过,大多数患者可以彻底痊愈,并获得免疫力。极少数急性乙肝病人和大量通过母婴传播或幼儿时感染乙肝病毒的人以及很少的一些成年感染者最终成为慢性乙肝病人。慢性乙肝患者的定义是HBsAg持续阳性超过六个月的人。慢性乙肝病人中,肝功正常的,社会上称为“病毒携带者”或“健康带菌者”,肝功不正常的,社会上称为“乙肝患者”。但必须明确,“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两者完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互相转换。同时所谓的“健康带菌者”只是社会上的一个不规范的称呼,这部分病人并不是健康人,而是乙肝病人。这些病人即使肝功能化验指标一切正常,肝脏也可能已经有了较严重的炎症,所以完全不能自认为肝功正常就是健康人,还是要做好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即常说的乙肝五项或称两对半)

  序号 HBsAg 表面抗原 抗-HBs HBsAb 表面抗体 HBeAg E抗原 抗-HBe HBeAb E抗体 抗-HBc HBcAg 核心抗体 临床意义 出现率

  9种常见模式

  1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1-30%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 抗-HBs尚未出现;

  (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5-10%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2-10%

  4 - + - - -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 1-6%

  5 - + - + + 急性HBV感后康复。 0.5-5%

  6 +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10-15%

  7 - + - - + 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HBV感染,恢复期。 5-15%

  8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携带者; (3)传染性弱。即俗称的“小三阳”。 5-10%

  9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提示HBV复制,传染强。 即俗称的“大三阳”。 30-40%

  16种少见模式

  10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 (2)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11 + - - + - (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2)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12 +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或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13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携带者。

  14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5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6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19 - - + - -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见于抗-HBc出现之前的 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阳性。

  20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 -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22 - + - + - HBV感染后已恢复。

  23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4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5 - - - + -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7种罕见模式

  26 + + + + + ①一种亚型的HBsAg及异型的抗HBs(常见); ②血清从HBsAg转化为抗HBs的过程(少见)。

  27 - + + + -

  28 - + + + +

  29 - - + + -

  30 + - + + -

  31 + + + - -

  32 + + + + -

  两对半各项指标的含义:(因来源不一样,说法不尽相同)

  HBcAb是HBcAg对应抗体,它不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而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的一种指标,包括IgM、IgG、IgA三种类型。 HBcAb-IgM阳性是乙肝病毒急性感染和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具有高度传染性。HbcAb-IgM阳性还可见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而HB-CAb-IgG阳性高滴度是指正在感染,HbcAb-IgG低滴度则指过去感染过HBV,具有流行病学的意义。

  (一) HBsAg 乙肝表面抗原 (+) 阳性

  1,协助早期诊断 2,作为携带者指标

  (二) HBsAb(抗-HBS) 乙肝表面抗体 (+) 阳性

  1,乙肝感染是否有免疫力的检测指标(阳性表示有免疫力)

  2,判断人群对乙肝病毒的免疫水平

  (三) HBcAb (抗-HBC) 乙肝核心抗体 (+) 阳性

  1, 有助于确诊处于"窗户期"(抗原消失,抗体尚为形成)的急性乙肝。

  2,有助于发现HBSAg阴性的乙肝。

  3,高滴度(阳性)示病毒复制,低滴度示无传染性,低滴度抗-HBS和抗-HBS并存时,示对乙肝有免疫力。

  4,有助于发现HBSAg阴性的乙肝感染者和携带者。

  5,急性期和恢复期滴度很高,以后逐渐下降,可保持20年以上甚至终生。

  6,估计病情转归和预后,如转阴示乙肝治愈。

  (四) HBeAg e抗原 正常值 :阴性 (-) 阳性 (+) 表示血中存在大量病毒

  1,急性乙肝持续性阳性示肝组织严重损害,易成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传染期较长,是病毒复制的重要指标。

  2,慢性肝炎持续性阳性示病情活动。

  3,阳性孕妇则新生儿九成亦是阳性。

  (五) e抗体 抗-HBe 阳性 表示病毒在血中消失

  1,表示病情进入恢复期,传染性较低。

  2,急性乙肝示预后良好,慢性阳性示病情静止。

  3,肝硬化阳性和甲胎蛋白升高,则预示可能为早期原发性肝癌。

  4,只存在于HBcAg(+)者中,抗-HBs阳性中亦可检出抗-HBe.

  另一解释:

  1、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抗-HBs)

  (1)HBsAg

  HBsAg是乙肝病毒(HBV)的蛋白质外壳,HBsAg阳性是机体被HBV感染的标志,表明存在现症HBV感染。但HBsAg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如果S基因突变株存在,不能用常规方法检出,可表现为HBsAg(-)的HBV携带者(占3%左右)或肝炎;也有少数低浓度感染者HBsAg(-),原因是血液中HBsAg的含量在常规检测极限之下。HBsAg本身不具有传染性(它的出现常伴随HBV存在,间接提示携带者具有传染性),但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HBs。

  (2)抗-HBs

  抗-HBs阳性提示可能通过预防接种或过去自然感染(隐性或显性感染)产生了对HBV的免疫力。抗-HBs是保护性抗体,阳性者可以抵御HBV的再次侵袭。

  一般而言(也并非都如此),抗HBs阴性说明对HBV易感,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2、核心抗原(HBcAg)与核心抗体(抗-HBc)

  (1)HBcAg HBcAg存在于感染者的肝细胞核当中,血液中没有游离的HBcAg,因此用常规方法在血液中检测不到 HBcAg 。

  (2)抗-HBc 抗-HBc不是保护性抗体,抗-HBc阳性在不同组合中有不同的意义。在“大三阳”组合中,它是HBV活动性复制的标志之一。

  3、e抗原(HBeAg)与e抗体(抗-HBe )

  (1)HBeAg HBeAg是病毒复制程度的标志,阳性时表明HBV复制活跃,提示传染性大。

  (2)抗-HBe 抗-HBe阳性在不同组合中有不同的意义。在“小三阳”组合中,抗-HBe阳性提示HBV复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传染性变小。

  何谓“三对半”、“四对半”及“大三阳”、“小三阳”

  了解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的项目和意义,对众多的乙肝病人来说十分重要。为此,南京市第二医院 肝病专家詹嫆娥主任医师就人们关心的主要内容予以解答。

  人体感染了乙肝病毒即产生系列免疫反应, 在血清中可检测出相应的抗原与抗体。肝病毒感染后的标志物主要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一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一HBe)、乙肝核心抗体(抗一HBc)。人们将这5项俗称为“两对半”。 近年来又在乙肝表面抗原中分离出前S1抗原与相应的前S1抗体;前S2抗原与前S2抗体,通称 “三对半”、“四对半”。

  HBsAg是病毒感染后较早出现在血清中的抗原, HBsAg阳性有一定传染性,若半年内不消失,即称慢性HBsAg携带者。 HBsAg存在于唾液、汗液、 乳汁、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密切接触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HBeAg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抗一HBc是一种感染性抗体,高滴度的抗一HBc阳性标志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抗一HBe是e抗原转阴后出现的一种非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病毒复制巳缓解,没有明显传染性,病情在恢复。前 S1抗原和前S2抗原和病毒入侵肝细胞有关,是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最早出现在血清中的抗原,其阳性与病毒复制有关,是传染性标志;前S1抗体、前 S2抗体阳性是病毒将被清除的标志,有保护作用。此外,抗一HBs是保护性抗体,在HBsAg转阴后,或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表明机体获得了免疫力。

  临床上常将HBsAg、 HBeAg、抗一HBc三项阳性称之为“大三阳”。这类患者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多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乙肝潜伏期、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在每个个体中都有其固有特征。诊治需综合判断,采取不同措施。

  HBsAg、抗一HBe和抗一HBc三项阳性就叫做“小三阳”。这类患者病毒复制已缓解,传染性弱,临床大多表示疾病在好转或恢复。尽管“小三阳”患者一般无需常规治疗,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要注意饮食、休息、不饮酒,定时复查复诊,做到心中有数。不过,临床上“小三阳”也常出现各型慢性肝炎、肝硬化者,这可能是由于体内病毒出现不断变异,原产生的抗体不能阻止病毒复制,或感染了其它亚型的乙肝病毒,或体内剧烈免疫紊乱,对这类患者需进一步深人全面诊治。

  当人们感染了乙肝病毒后,应尽早到医院去确诊,一定要动态医学观察、求助于专业医师共同制订合理、适当、正规的治疗措施。患者千万不要自行乱吃药,以免延误病情, 使疾病恶化。

  2肝功:

  检验肝功能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损害、查明原因、判断预后以及鉴别黄疸等。因此,肝功能试验的临床应用对于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肝功能试验种类繁多,不下数百种,但是一种试验只能探查肝脏的某一种功能,没有一种试验能全面反映肝脏的一切功能。因此,为了得到比较正确的结论,应做若干种试验,必要时要反复复查。同时对肝功能试验的评价,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全面考虑,避免片面性及主观性。

  1、肝细胞是否受损的指标

  现在常用的方法是酶活性试验,主要是谷丙转氨酶ALT(GPT)、谷草转氨酶AST(GOT),肝细胞里含有很多谷丙转氨酶,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这种酶就会从肝细胞里释放出来,进入血液里,使血液里的ALT浓度增高。由于各地各医院测定的方法不同,所以各医院实验室谷丙转氨酶正常参考值有所差别,一般为40以下。

  急性肝炎早期肝受损时,大多数ALT和胞浆部分的AST被释放出来,一般ALT都高于AST,致使AST/ALT降至0.56左右,但如果AST大幅升高,甚至和ALT发生倒挂现象,表明肝损加重。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时AST/ALT比值常 >2,胆汁淤积及肝癌时亦可增高。AST包括两种同工酶:ASTa、ASTm,轻度肝损害时,仅ASTs升高,大量肝细胞坏死时血清ASTm也大量增高,ASTm/ASTs的比值亦明显增高。

  以前常用的麝香草酚浊度试验(也称T·T·T)(正常值范围0~6)以及类似的硫酸锌浊度试验(正常值12单位以下),现在已经淘汰,在一些县级的小医院或许还能见到。

  此外还有血清胆碱酯酶、腺苷脱氢酶等指标也可以作为肝损害的标记,但是通常不如ALT或AST具有特异性。

  2、排泄分泌功能的指标

  胆红素: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

  胆红素排泄的异常透露出肝脏病变或胆管阻塞等异常讯息,异常升高时,应通过检查来判断时何种原因造成的黄疸,包括尿三胆以及粪胆原的检测,以期更好的判断异常的原因,而对于慢性乙肝来说,主要时由于肝细胞受损,造成其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发生障碍,称为肝细胞性黄疸。当黄疸指数超过50umol/L时,通常造成巩膜或皮肤黄染,也就是通常所称的黄疸。

  几种黄疸的发生机制:

  溶血性黄疸:溶血时,红细胞大量破坏,形成过量的间接胆红素,远远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排泄的能力,加重肝脏的负担;同时,溶血产生的贫血引起缺氧及红细胞破坏释放出毒性物质,均能削弱肝细胞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使间接胆红素滞留于血中而发生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因肝细胞受损,其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发生障碍,以致有相数量的胆红素潴留于血中;同时,因肝细胞受损和(或)肝小叶结构破坏,致使直接胆红素不能正常排入胆小管,从而反流入肝淋巴液和血液中,结果发生黄疸。

  阻塞性黄疸:在胆汁排泄道路上,不论是肝内的毛细血管、小胆管或肝外的肝胆管、总胆管,任何部位发生梗阻,则阻塞上方的胆道压力不断增高,胆管扩大、胆小管及毛细胆管破裂,致质汁中直接胆红素反流入体循环中,而出现黄疸。

  几种黄疸的鉴别:

  各种肝脏病、溶血及旁路胆红素血症时血清总胆红素升高,正常人<17.1μmol/L,间接胆红素为1.71-13.7μmol/L。溶血性黄疸时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增高;阻塞性黄疸时,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增高;肝细胞性黄疸时,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增高。正常人尿内仅有少量尿胆原,溶血性黄疸时明显增多(但尿内无胆红素),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胆原排泄增加,完全阻塞性黄疸时则尿内无尿胆原,在后两种黄疸尿内胆红素阳性至强阳性。

  此外,还有:

  碱性磷酸酶(AKP)(15~150):血清内AKP的增高一般提示伴有胆淤的肝胆疾病或骨骼病变。

  谷氨酰转肽酶(γ-GT)(0~50):在急性肝炎时γ-GT下降至正常较ALT为迟,如它持续升高,提示转为慢性肝病;如在慢性肝炎时γ-GT长期增高,提示肝细胞有坏死病变;梗阻性黄疸时γ-GT常明显增高,恶性梗阻较良性梗阻时为高。

  3、预后的判断 主要是总蛋白TP(60-80g/L)、白蛋白ALB(40-50g/L)、球蛋白G(20-30g/L),以及白球比A/G( 1.5-2.5)。

  血清白蛋白,它是由肝脏合成的,其水平是估计预后的良好标志,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等造成ALB合成障碍,同时GLB也会不同程度的上升,严重时,造成A/G降低或倒置,提示预后不良。

  血清前白蛋白(PA),由于它在体内半衰期只有1.9天,故它反映近期肝损害及其程度较白蛋白这敏感。蛋白电泳可以很好的分离各种成分,根据各种成分的变化,以期对病情有个更好的分析。

  血氨的测定:氨由氨基酸分解而来,亦可从肠道铵盐及含氮物质经细菌作用所产生。氨是有毒物质,大多数经肝脏解毒转化为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血氨正常值按奈氏试剂显色法为10-60μg%,肝性昏迷前期至昏迷过程中血氨逐渐升高时,提示预后不良

  肝功能检查指标一栏表(新增)

  化验项目 缩写符号 法定单位

  总胆红素定量 TBiL 1.7-17.1μmol/L

  直接胆红素 DBiL 0-6μmol/L

  谷丙转氨酶 ALT 5-40u/L (赖氏法Reitman: 5-30 u/L)

  谷草转氨酶 AST 5-40u/L

  γ-谷氨酰转肽酶 γ-GT(GMT) 5-54u/L (简易重氮试剂法: 0-40u/L) (对硝基苯胺改良法: 6-47u/L)

  乳酸脱氢酶 LDH 109-300u/L(速率法)

  碱性磷酸酶 AKP(ALP) 35-125u/L(速率法) (金-阿氏法3-13u/L) (布氏法1.4-4.0u/L )

  胆碱性酯酶 CHE 4.2-9.8ku/L(速率法)

  麝香草酚浊度试验 TTT 0-6马氏单位

  黄疸指数 4-6单位

  血清总蛋白 TP 60-80g/L

  白蛋白 A 35-55g/L

  球蛋白 G 20-30g/L

  白/球比值 A/G 1.5~2.5:1

  胆固醇 CHO 3.1-5.7mmol/L

  甘油三酯 TG 0.23-1.24mmol/L

  凝血酶原时间 PT 11-14秒

  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参考资料:http://www.yigan120.com/16.htmhttp://www.yigan120.com/100wen.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12-13
正常呀!你注射过乙肝疫苗
第2个回答  2005-12-15
5号阳代表曾经感蓝过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