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是主要讲的是什么什么表现了蔺相如什么什么品质

如题所述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

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

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

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表现了蔺相如的这些品质:有勇有谋,顾全大局,深谋远虑,智慧超人,胸有成竹,才智过人,非常机智,能够看透对方心思而随机应变。

扩展资料:

完璧归赵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wán bì guī zhào,意思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后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给物品的主人。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

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

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完璧归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3
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是主要讲的是: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表现了蔺相如的这些品质:
有勇有谋,顾全大局,能够随机应变。
第2个回答  2018-09-20
这个课文主要讲了在战国时期,蔺相如拿拿和氏璧去换15座城。被蔺相如识破。体现了蔺相如有勇有谋的品质。
第3个回答  2015-03-16
有勇有谋。
首先,面临秦国的逼迫,他主动承担了出使秦国的使命;在看到秦王有意抢夺和氏璧的时候,不惜以死相拼,都体现了他的勇敢。
其次,他用诈术骗取秦王手中的和氏璧,并连夜将和氏璧送还赵国,最终避免了赵国利益受损,体现了他的谋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2-23
从一开始就输了,看一件事要看历史背景,这只不过为秦国试探赵国而已,一块再好的玉玉,当真能换十五座城池?蔺相如格局还是太小了,——有其术,无其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