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课文原文

如题所述

《精卫填海》课文原文如下:

一、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二、翻译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三、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发鸠山,旧说在山西境内。

3、柘木:柘树,桑树的一种,木质坚硬,叶可喂蚕。

4、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首,头。

5、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詨(xiào):通“叫”,呼叫。很多鸟雀之得名,都是由于他们的叫声,古人有诗说:山鸟自呼名。

精卫填海的寓意和形象:

一、精卫填海告诉人们的道理:

精卫填海神话中表现出了人类最本质最永恒的东西,对生存的恐慌,以及在这之上表现出来的人类的永恒的独有的精神气质。

彰显了一种伦理道德品质,不是顾影自怜,不是自怨自艾,而是一种敢于反抗、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精神;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精卫的形象

精卫是一个敢于反抗、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人。精卫鸟一刻不停地从西山衔来石子和树枝,往东海扔。早也扔,晚上扔,然后也扔,最后也扔,即使遇到狂风暴雨,它也在风雨中穿行。

有时候,它离水面太近了,海上的恶浪又一次把它吞没,可是,它仍然不罢休,还有新的精卫鸟继续来填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