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西方文化比中国文化更贴合现代年轻人的心态?

如题所述

当下的年轻人为什么都喜欢西方的东西,比如西方的音乐,西方的电影,崇拜西方的文化输出?他们是崇洋媚外吗?不能简单的这么理解,应该要看到西方为他们带来了什么。

在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人格确立时他需要的是鼓励与认同,对“我”的极度肯定让他们得以自信,而西方文化中恰恰强调对个体的价值肯定,从小外国父母就告诉小孩:“你很不一样,你与众不同”,在美国申请大学的表格里要体现这个孩子到底怎么和别人不一样,因为在美国人价值观里,个体的差异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这是心灵层面的。在身体层面,西方文化也同样提供了支持,对人类欲望的肯定簇生了当下的整个商业社会,以西方为价值观导向的商业社会强调消费,强调欲望,甚至认为解放人类欲望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这些都是个体自我价值的外延。

可以说,年轻人在西方文化价值观里获得了心灵和身体的双重支持。

那和西方相比,中国文化是什么样子?我们并不太强调个体,“地球缺了谁都能转”“你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从小就听这些话,无形中我就纳闷自己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呢?如果人人都不重要,那么重要的到底是什么?我们的文化传统不是赞美个体,相反往往压抑个体的价值与存在感,这点是非常与西方文化不一样的。

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可能是因为中国文化中并不觉得“人”本身有什么了不起的。这里要强调一下,认为“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绝非贬义,而是在中国文化中对“人”的思考是另外一个维度的,在这宇宙之中有比人更为重要的存在,这个我们放到文后去谈。

人到底是了不起还是没什么了不起,这两点是中西方文化差距的最大表征。这个表征引发一个终极命题——什么是人?

中国文化不好吗?当然也非常好。我觉得我们看的更远,更高。人,是自然的产物,是五行和合的产物,是元素,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当西方努力强调人的与众不同的时候,我们的价值观认为人与一棵树、一只鸟、一朵花其实是一样,这不是对人的贬低,也不是对树、鸟、花的贬低,而是真正的平等,中国的价值观里不需要对人特殊的关注和照顾。这点区别于西方“自恋”式的模型,我们强调“关系”式模型。所有中国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都在努力破除“我”——消除我执。

再展开来说,人不比一朵花高贵,那么花和人的关系就是平等的,花与人的关系不是用来装点人类家居环境的服务式关系,而是互相需要,互相滋长的关系。我们看花,花看我们。我们养花,花养我们。人是自然万物中最普通的一员,于是中国文化是怡情式的人文精神,适合养生,修为,是内收的文化。没有“我,因为你就是我。可以说我们是一个非常辩证的文化,绝非二元对立。

“和谐”这个词现在被理解为一个治安词汇,不吵架不冲突就是和谐,这是简单理解了,其实它更应该理解为一种文化词汇,和谐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所谓和谐,就是万事万物均平等,又都很重要,任何事物都互相牵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文化其实没有好坏与高低,但必须要说,现代社会是西方文化主导的商业社会,相比于西方文化,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弱势文化。如果非要比个高低,或许可以这么说,西方文化适合做事,中国文化适合生活。

我想最好的状态是年轻的时候多接触西方文化,开智,增强执行力和标准。年级大了可以接触中国文化,圆融一切。年轻人喜欢西方文化没有错,但不代表西方文化就是绝对真理,随着年级的增长,回头看,东方智慧对人的要求其实更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9
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比较保守,对于一些新鲜事物总是怀有拒绝和质疑的态度,因此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相反,所以才更贴合现代年轻人心态。
第2个回答  2020-10-30
因为你见识不够,觉得新奇而已。西方文化,优秀得真不多。外来的东西辩证得看,不要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希望对你的人生观有帮助。
第3个回答  2020-10-29
因为西方文化是比较年轻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继承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那跟现代社会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第4个回答  2020-10-29
就是因为西方文化宣传的比较好,我们不应该真正的去相信他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