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人活一世,没必要太较真。
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个道理大家都能明白,有时候,认真,你就输了。01
跟朋友较真,伤友谊
人和人相处,难免舌头碰牙齿。如果你表现出一分敌意,对方可能就会还你两分,这样你来我往下去,只会加剧冲突。所以,在社会交往中,只要不违背大原则,就不必太较真,宽容地对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遇到一个难觅的知己,是幸事,所以尽量不要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他们发生不愉快。朋友间出现误会和矛盾,不必非得分出个子丑寅卯来,更无需还击。有多少人曾因为跟朋友较真,而断送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失去这辈子都很难碰到的这个人,这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02
跟自己较真,伤身体
有些人总爱跟自己过不去,最后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心力交瘁。一段感情结束后,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和打击,一个劲地跟自己较真,要么不好好吃饭,借酒浇愁,要么胡思乱想,做出傻事,没法跟过去说再见,没法说服自己回归现实,伤身又伤心。
但是,生活不就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有些事情,只值得哭一场,睡醒了,就宽恕自己,解放自己,继续奔赴新的道路。糊涂一点,就能自在一点,随性一点。有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日子,既是放过了他人,也是放过了自己。
做人当如此,但做事,必须较真。
03
跟工作较真,能把事情做到极致
著名翻译家,也是名著《傅雷家书》的作者傅雷,是很认真的一个人,甚至可以说是很较真的一个人。
傅雷动笔翻译之前,会“熟读原著,不厌求详”,他曾告诫青年译者,“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绝不动笔”。翻译中,也是对原文的遣词造句之处反复琢磨,“煞费苦心”,琢磨如何将其译成“美的汉语”。
傅雷对自己的译文,都有手写的密密麻麻的小字修改。他翻译的《约翰·克丽丝朵夫》,译出了人物在人类层面意义上最为深刻的灵魂。殊不知,全书的译文,傅雷花了近一年时间特地校订修正。在一篇介绍性文字中,他甚至这么说:这部近代古典巨著,初稿本是于十年前问世,先后印行七版。兹由原译者全部重译,风格较初译尤为浑成。
为提高自己的汉语感觉,使译文更生动活泼些,曾熟读老舍的小说,不过未能解决问题。读老舍的《四世同堂》,他直言,
文字的毛病很多,不但修辞不好,上下文语气不接的地方也很多。还有是硬拉硬扯,啰里啰嗦,装腔作势,前几年我很佩服他的文章,现在竟发现他毛病百出。
傅雷对老舍的批评,其实无损于老舍的英名,倒是佐证了傅雷对文字的较真:可见他“不但对自己的译文不满,对别人的创作也不满”。这样的较真态度,可以保证译文文字质量。05
跟规则较真,能让社会变得更好
前段时间,曝光五星级酒店卫生乱象的知名博主“花总丢了金箍棒”,遇到了大麻烦。其实,从最初的曝光开始,他的麻烦一直就没有断过。先是个人身份信息在网间“裸奔”,接着便是各种被“提防”、被骚扰。甚至有人向他发出死亡威胁。
“花总”无疑是一个较真的人。如果不较真,他不会花那么多的精力、那么长的时间,“精确”而执着地对多地多家五星级酒店进行“偷拍”;如果不较真,他不会在得知个人身份信息遭泄露之后,聘请律师跟相关酒店交涉,并悬赏十万元征集线索与证据。
现在,还是有一些人患着“马马虎虎”病。面对标准,他们更愿意“差不多就行”;发现问题,他们更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受了委屈,他们更愿意忍气吞声得过且过;路见不平,他们更愿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愿较真,因为怕“麻烦”。
于是,语言文字上,错误读音、错别文字以讹传讹、大行其道;食品行业中,不法商人有了可乘之机,有毒有害产品危害百姓;公交车上,有人拉拉扯扯,抢夺司机方向盘,却没人站出来拉一把,文明有序变成了“非秩序”“无秩序”…...
有鉴于此,较真,应该赞赏,更应该呵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