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刘备性格分析与实例

如题所述

1:仁厚 刘备的仁厚是有史实依据的。相比于曹操、孙权,他的这个优 点更突出,也更受后人好评。《三国志·蜀主·先主传》记载, 刘备任平原令时,“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 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裴松之引注《魏书》“ 刘平结客刺备,备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状语之而去。”刘备爱 护百姓,礼贤下士“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 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 归焉。”(《魏书》)。到荆州依附刘表后,“荆州豪杰归先主 者日益多”甚至都引起了刘表的怀疑“表疑其心,阴御之。”。 刘备也富有仁德之义,刘表死后,诸葛亮劝他攻打刘琮自取荆州 ,刘备说“吾不忍也。”还“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 荆州人多归先主。”逃亡时,大批荆州百姓扶老携幼跟随,“比 到当阳,众十余万人,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备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 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备曰:“夫济大事必以人 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资治通鉴)可见其拳拳爱民之心。因此,陈寿评价他“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 ”傅干说他“刘备宽仁有度”;习凿齿更是对他推崇倍致“先主 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 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2:有英雄之志 刘备不仅仅是一个仁义忠厚之人,也堪称三国时代的一位英雄。 你一定记得《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写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 论英雄,当时曹操就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 听言大惊,无意将筷子掉到地上,适逢雷声大作,于是刘备以害怕雷声掩饰而过。此事于史有据,《三国志·蜀主·先主传》记 载:“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也。”先主方食,失匕箸。裴松之注引《华阳国志》云:“于时正当雷震 ,备因谓操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有些人说这是曹操酒后戏言,只是试探刘备之心,不是真心话。但是从刘备本身的能力和当时及后世之人 对他的评价来看,刘备是当得起“英雄”之称的。
他有称帝为王的雄心壮志,以中兴汉室为己任、一统天下为目标。《三国志·蜀主·先主传》记载:“ 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馀,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 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於树下 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小小年纪就有此豪言壮语 ,可谓“英雄出少年”。这也可与刘邦“大丈夫当如是”、项羽 的“彼可取而代也。”相媲美。刘备作为皇室后裔,仅有此言不足为奇,难得的是他果然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话不是诳语。东汉 末年,朝政腐败,诸侯并起,战乱纷飞,黎明百姓处于水深火热 之中,曹操就曾描写当时的中原是“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蒿 里行》)。刘备能以天下为念,崛起与寻常巷陌,以绵薄之力讨 贼报国、正是英雄之所当为。
3 百折不挠 他半生颠沛流离,“五易其主 ,四易妻子”,不断依附别人,寄人篱下,甚至连袁术都不耻的 吕布(术恶其反覆)部下称为“反复难养(《三国志·蜀主·先 主传》引注《魏书》的小人,而且屡遭挫折和失败。他自己也曾 因为多年事业未成而痛苦流涕(裴松之引注《九州春秋》曰:备 住荆州数年,尝於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 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 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但是 他矢志不渝,百折不饶,坚忍不拔,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 从来没有丧失英雄之志,而是默默地招揽人才,耐心地第待时机 ,终于取得三分天下。曹操有先发之优势,孙权有父兄之基业, 唯刘备白手起家(而且非反政府性质),于乱世中抢得三分之一天下,不可不为英雄。
4 重情义 刘备重情重义,这成就了他,也毁灭了他。在“情”与“利”的天平上,刘备总是将请放在首位,把政治利益放在第二。这虽然使他能够得到广大百姓和诸多人才的支持,从一无所有的贫民成为三分天下的霸主,但是对于一个以政治目标为最终追求的政治家来说,却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因为纵观历史,往往推动历史前进的一方往往要以道德情感为代价,去换取政治上的成功,而刘备却相反,总以道德价值区压制和克服政治利益,这是导致他失败的直接原因。比如,刘表死后,他不忍杀刘棕而去荆州,害的自己被曹操追得狼狈不堪,若不是鲁肃建议孙权联刘抗曹,估计他早以性命休矣。他和关羽、张飞虽然没有“桃园结义”,但是三人感情却如兄弟一般,《三国志�6�1蜀书�6�1关羽传》载:“先主于乡里和众徒,而羽与张飞位置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座,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关羽还对曹操说过:“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正是如此深厚的兄弟之情、君臣之恩、知己之感,刘备才在关羽、张飞相继身亡时,不顾众人劝阻而亲自率大军怒伐东吴。《三国志�6�1蜀书�6�1先主传》载:“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率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帝盛怒不许。”结果遭到惨败,不仅自己命丧魂断,也使得蜀国事业由盛转衰,因“情”而破坏了“利”,可谓“情长误国”。然而,这样的结局使得刘备身上有了强烈的悲剧色彩,也使他成为让人敬仰的千古帝王。 陈寿评刘备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百折不饶,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甚是公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9
刘备性格多侧面

刘之仁
一、刘备投奔刘表时,,刘表待之甚厚,刘表死时托孤于他,并说:这充分显示了他的仁厚爱民的性格和秉性。

二、刘备在被邀入蜀的过程中,他趁驻守葭 荫关以拒张鲁之机,严禁军士,广施恩惠。后在进军成都时,</WBR>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

刘之伪
一、占领益州是由诸葛亮提出经刘备 同意的隆中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刘备图天下的重要战略方针,</WBR>是不是多少有些虚伪呢?

二、第八十五回,刘备遗昭托孤时,泣对孔明曰:“</WBR>使其死心为蜀汉效力。

三、曹丕自立为大魏皇帝后,传言汉帝己被害。众人进表“</WBR>欲显长厚而似 伪”了吗?

刘之骄
截止到三顾茅庐,刘备确实是一位礼下贤土,谦虚纳谏之仁君,</WBR>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