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点总结

如题所述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特点: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作、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商周井田制)
(1)井田制的基本特点:
-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 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 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参看甲骨文的“田”字)。
(2)井田制的瓦解:
- 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生产力发展)──私田的增加──井田制的日趋瓦解;
- 鲁国等各诸侯国改革税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的形成。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 在春秋时期生产关系变革的基础上,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
- 秦国商鞅变法较为彻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2)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
- 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 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 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3)主要形式:
- 地主土地所有制(主体或基础):春秋战国到建国初;
- 农民土地所有制(重要补充):自耕农土地私有制,自耕农经营,规模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 君主土地私有制:由宫廷有关部门掌管,收入归君主私人开支;
- 土地国有制:屯田制和均田制,这是封建国家在不同时期管理和使用政府控制的土地的形式。
4、土地兼并
- 兼并的原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土地买卖制度的存在(土地的买卖就成为了土地兼并的主要方式);封建经济的发展等;
- 措施:北魏至明朝;
- 结果:不能真正阻止。
5、变化规律:土地趋向私有化。
6、两个特点:土地私人所有;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
二、“重农抑商”
1、原因:
- 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核心、基础;
- 战国: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 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物价;
- 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
2、目的:
- 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 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3、内容:
-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4、概况:
- 商周时期:国家曾支持商业的发展;
-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 西汉初年: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 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5、评价:
- 封建社会不同时期作用各有侧重。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代的对外贸易政策和情况
- 官方贸易:积极开展官方贸易,官方贸易一直没有中断。规模和影响的是郑和下西洋;
- 民间贸易:明初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贸易;明朝中后期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沿海地区海外贸易蓬勃发展。
2、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
- 概念:闭关锁国政策是明清政府实行的限制对外贸易、交往的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不是禁绝;
- 实行的原因:直接原因是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根本原因是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客观原因是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 外贸情况: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正常的海外贸易,陷入停顿;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口通商;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时只开广州一处通商,并设立政府特许的贸易机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 评价: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