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灵公篇》15.20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如题所述

15.20子曰: “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

【注释】

▲疾:痛恨。

▲没世:指到死;永远,终身。

▲名不称[chèn]焉:名不符实,空有虚名。王阳明《传习录》:称[chèn]字应读去声,亦声闻过情,君子耻之之意。

【译文】

孔子说:“君子痛恨自己一生名不符实。”

【学而思】

古注多认为“没世而名不称焉”,“称”是称赞,赞美之意,希望死后名垂青史,流芳百世。这虽是人心所向,无可厚非,但境界上还是低了一等,不是君子追求的最终目标,也与上章意思相反,不符合君子追求“天之道,利尔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天人合一境界。

青史留名的思想应该是受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所影响。(见《史记·七十列传·伯夷列传》)

【知识扩展】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说:“所以名声超过实际,君子认为是耻辱的事。”)

《史记·孔子世家》: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qì]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孔子说:“不成啊,不成啊!君子最痛恨的是名不符实啊。我的理想主张行不通了,我有何面目见后世子孙啊?”于是根据历史记载写成《春秋》一书,上始于鲁国隐公,下止于鲁国哀公十四年,一共记载了鲁国十二个国君的历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