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村名字的来历

如题所述

稻香村,座落在观前街东侧,创始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取曹雪芹名著《红楼梦》中大观园的稻香村为名,是目前苏州生产经销苏式糕点历史悠久,最为著名的专业店(厂),也是较全面继承和发展苏式糕店的最有代表性的商店(厂),因其制作技艺高超,并以兼营苏式野味而闻名。1926年8月31日《苏州明报》刊载稻香村新屋落成广告称:本号开设苏城玄妙观前洙泗巷东首,百有余年,因扩充营业,仍在原址翻造高大洋式门面。值此新屋落成之际,特加"禾"字商标。但据1914年《江苏省实业行政报告书》载,稻香村创设年代为同治三年(1864年)。而成稿于1931年的《醇华馆饮食脞志》则说:"稻香村店主姓沈,洪杨之役避难乡居,曾设茶食于阳澄湖畔之某村,生意尚称不恶。乱后归城,积资已富,因拟扩张营业,设肆于观前街。"以上记载各执一说,难于详考。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代代相传,“南店北开、南味北开”,很快在北方几十个城市开花结果,风靡一时。但遗憾的是,同根、同源、同门的“稻香村”,至今仍在同一品牌下,在几十个城市各自为战。

有关稻香村的店招,也有不同说法。据店中过去的传说,店主王秋根,祖辈喜看《红楼梦》,后来从《红楼梦》中受到启示,又联想到茶食糕点的原料都是稻麦,所以决定取名 为"稻香村"。但在《醇华馆饮食脞志》中却说:"店主沈姓……设肆于观前街,奈招牌乏人题名,乃就商于其挚友,友系太湖滨莳萝卜之某农,略识之无,喜观小说,见《红楼梦》大观园有稻香村等匾额,即选此三字,为沈店题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北京稻香村
  “稻香村”名考
  红楼梦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宝玉冷笑道:【庚辰双行夹批:忘情最妙。】“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陋不堪了。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亦发哄声拍手道:“妙!”
  话说“稻香村”,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食品店常见的字号,《清裨类钞》有云:“……稻香村所鬻,为糕饵及蜜饯花果盐渍园蔬食物,盛于苏。”为何食品店要取名“稻香村”,说法不一。一说缘于诗词,例如“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新城粳稻,五里闻香”。将“稻香”二字用作食品糕点铺的铺名,形色味兼具,的确妙得很。
  另一种说法则颇有些神话的味道。相传数百年前,江浙一带有一家卖熟食的小店,生意清淡。一天晚上,店里忽然来了一个讨饭的瘸腿汉子,老板见他残疾可怜,就送了些东西给他吃,又见天色已晚,便在店内一个角落里铺上稻草,留他住宿。
  第二天,瘸腿汉子不辞而别,老板便把他睡过的稻草拿去烧火,没想到煮出的肉香味扑鼻。于是他大肆宣扬,说瘸子是“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下凡,还将店名改为“稻香村”。从此,他的生意逐渐兴旺,其字号也被人争相使用。
  也许正是因为“稻香村”名称之妙,当1895年(清光绪21年),金陵人郭玉生带着几个深谙南味食品制作工艺的伙计来到北京,开创京城生产经营南味食品的“第一家”,“稻香村”这一字号就成了不二选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0-23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初春,金陵人郭玉生带着几个伙计来到京都,把“稻香村”这株江南奇葩移植到北国大地,在前门外观音寺挂起了“稻香村南货店”的招牌,同时,也把江南精细香甜的姑苏月饼奉献给了皇城脚下的京都人。
由于做工精细,经营有方,稻香村开业后,一直红红火火,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我国著名作家鲁迅1912年5月到北京,住在宣武门菜市口南半截胡同7号绍兴会馆,经常外出路过稻香村门店,是稻香村的常客。作为中国一代文豪,他频繁光顾稻香村,除了反映鲁迅先生的故乡情结之外,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稻香村在北京的声誉之高。
1911年,稻香村的门人汪荣清和朱有清另立门户,打出了“桂香村”的字号;没过几年,在稻香村派系学到南味食品制作手艺的张森隆(别号春山)也从稻香村独立出来,在东安市场打出了“稻香春”的字号。这样,在北京就形成了几家南味食品派系竞争的局面。
稻香村的来历传说很多,据考证,把“稻”和“香”连在一起并咏叹不已的当属宋代辛弃疾,他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直流传至今。而在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也有关于“稻香村”的细致著述,这又给了稻香村一个充满诗情画意并寓示着美好太平、五谷丰登的名字。
话说“稻香村”,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食品店常见的字号,《清裨类钞》有云:“……稻香村所鬻,为糕饵及蜜饯花果盐渍园蔬食物,盛于苏。”为何食品店要取名“稻香村”,说法不一。一说缘于诗词,例如“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新城粳稻,五里闻香”。将“稻香”二字用作食品糕点铺的铺名,形色味兼具,的确妙得很。
另一种说法则颇有些神话的味道。相传数百年前,江浙一带有一家卖熟食的小店,生意清淡。一天晚上,店里忽然来了一个讨饭的瘸腿汉子,老板见他残疾可怜,就送了些东西给他吃,又见天色已晚,便在店内一个角落里铺上稻草,留他住宿。
第二天,瘸腿汉子不辞而别,老板便把他睡过的稻草拿去烧火,没想到煮出的肉香味扑鼻。于是他大肆宣扬,说瘸子是“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下凡,还将店名改为“稻香村”。从此,他的生意逐渐兴旺,其字号也被人争相使用。
也许正是因为“稻香村”名称之妙,当1895年(清光绪21年),金陵人郭玉生带着几个深谙南味食品制作工艺的伙计来到北京,开创京城生产经营南味食品的“第一家”,“稻香村”这一字号就成了不二选择。
第3个回答  2010-10-22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初春,金陵人郭玉生带着几个伙计来到京都,把“稻香村”这株江南奇葩移植到北国大地,在前门外观音寺挂起了“稻香村南货店”的招牌,同时,也把江南精细香甜的姑苏月饼奉献给了皇城脚下的京都人。
由于做工精细,经营有方,稻香村开业后,一直红红火火,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我国著名作家鲁迅1912年5月到北京,住在宣武门菜市口南半截胡同7号绍兴会馆,经常外出路过稻香村门店,是稻香村的常客。作为中国一代文豪,他频繁光顾稻香村,除了反映鲁迅先生的故乡情结之外,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稻香村在北京的声誉之高。
1911年,稻香村的门人汪荣清和朱有清另立门户,打出了“桂香村”的字号;没过几年,在稻香村派系学到南味食品制作手艺的张森隆(别号春山)也从稻香村独立出来,在东安市场打出了“稻香春”的字号。这样,在北京就形成了几家南味食品派系竞争的局面。
稻香村的来历传说很多,据考证,把“稻”和“香”连在一起并咏叹不已的当属宋代辛弃疾,他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直流传至今。而在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也有关于“稻香村”的细致著述,这又给了稻香村一个充满诗情画意并寓示着美好太平、五谷丰登的名字。
今天的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他的前身准确地说应该是从1984年由刘振英牵头恢复稻香村字号而成立的稻香村南味食品店。而现今的稻香村总经理毕国才到稻香村已经20多年。15年时间里他都是师从刘振英老掌柜,不管是最初的“小伙计”还是而今的总经理,他都在老掌柜的身边虚心求教,兢兢业业,这种耳濡目染的环境使他得到名师也是严师的指点和教诲,稻香村的文化和稻香村事业在这里得到更大程度上的传承和弘扬。
从另一个侧面来理解,稻香村能有今天的如日中天,和几代“老掌柜”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没有“老掌柜”的“传帮带”,也就没有今天的稻香村。正因为这种传承和流动,使“百年瑰宝”稻香村变得越来越有生机,越来越有活力。
稻香村的百年历史,其实就是一条流动的江河,一部传承的历史,一部百年的“活”的史书。让历史“活”起来,让文化“动”起来,所以才有了中华5000年灿烂文明的繁星闪烁。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com.cn/culture/txt/2007-07/03/content_8473947.ht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