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虫有哪些类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13
幼虫,广义上是指动物个体发育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器官或构造以适应其独自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
幼虫( larva)

极少数脊椎动物、尾索动物和很多门类无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都历经幼虫阶段。有的只有一个幼虫期,如异纽形动物的帽状幼虫,外肛动物的后湾幼虫和海鞘的蝌蚪幼虫。有些动物的个体发育中含有多个幼虫期;如角贝有两个幼虫期: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假叶类绦虫有3个幼虫期:钩球幼虫、原尾幼虫和全尾幼虫;海参有4个幼虫期:原肠胚式早期幼虫、耳状幼虫、桶形幼虫和五放幼虫;而贻贝的幼虫竟可细分为5期:担轮幼虫、面盘幼虫、胚壳面盘幼虫、具眼点面盘幼虫和匍足面盘幼虫。节肢动物,幼虫的分期数与其蜕皮的次数有关。昆虫胚壳中若虫在各次蜕皮后的时期称为龄虫。如蝗虫就有5个龄虫期,另有的昆虫如蜉蝣在

环境影响下可有不同龄虫期,少者5个,多者可达27个。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幼虫是物种从所属门类走向独自发展道路中的一种创造。有人将所有动物幼虫归纳为两类:早期幼虫和晚期幼虫。早期幼虫又称种系幼虫,如双囊幼虫、帽状幼虫、辐轮幼虫和担轮幼虫等。这些幼虫的某些形态在所属门类中具有一定共性和基础性。例如寡毛类也有与多毛类担轮幼虫相似的发育期。与此相反,晚期幼虫在同门内不同种间出现的形态差别甚至不亚于成体间差别。水母、吸蛭、绦虫、甲壳和棘皮等类动物的幼虫均属晚期幼虫。

经幼虫发育为成体的经历称为变态。在有几个幼虫期的情形下,每次形态变化都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密切联系。海月水母的有性世代幼虫和无性世代幼虫出现于不同季节并分别营浮游生活和附着生活。其浮浪幼虫附着后先形成螅状幼虫,再发育为代表水螅体世代的杯状体,此后便是由杯状体向水母体世代的过渡。这时杯状体节裂为叠盘体,由后者的自由端依次脱落下来的再一期幼虫为碟状体。经过浮游生活期后,碟状体长大为成体动物。海月水母两个世代成体和所有幼虫期虽基因型相同,但表型不同,以致形态各异。

幼虫变态的结果一般是产生体形很小的成体型个体,是称幼体。不过,在有些动物的个体发育中,从幼虫到幼体之间还要经过一个过渡期,即后幼虫期。这方面例子很多,如吸蛭的后摇尾幼虫,贻贝的行幼体,樱虾的长眼柄幼体,毛虾的仔虾期和蟹类的大眼幼体等。后幼虫期的特点在:虽然大多数成体器官已经生出,只是尚未达到成体的大小和比例。此外,某些幼虫器官的残迹或某些幼虫生态表现依然存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