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评课

如题所述

主要分成三个方面:评教师、评学生、评内容。

1、评教师

评教师,主要评的是教师的“教”,其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功(包括知识结构、体态神情、语言板书等)如何。三水三心曾经听过一名老师的课,听完之后,就直言不讳的说出了两点:普通话太“歪”,板书太潦草。其实,这就是教师基本功不扎实的表现。

2、评学生

其实,对学生的评价,最终的落脚点,依然是对教师进行评价,学生只是一个载体。三水三心在听课的时候,就非常在意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其实,一节好课,不能是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说了算,学生的眼睛,早就可以告诉你课堂教学的优劣。

3、评内容

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包括组合,是老师的权利,也考验老师的水平。经验丰富、教学能力突出的老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化组合。而有的老师,则按图索骥、照本宣科,很难吸引到学生。

扩展资料:

评课的注意事项

1、找准自己的位置

大致上来说,评课,可以是专家评、领导评、同行评等几类。而如果是同行的评课,要注意自己的身份,老教师评年轻教师的课,可以在鼓励的基础上多指出不足,这是帮助进步。

2、注意表达方式

一般来说,如果不是德高望重的老师评课,建议采取的表达方式是:这一节课,在哪些方面值得肯定,值得学习——任何时候,再差的课,都是可以找到优点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5
一、评课存在的问题

1.重听轻评,敷衍了事。一些学校人为规定教师每周的听课节数,教师为了完成任务,只重视听课,有些该评的课不评,一方面因执教者心里没底,另一方面评课的作用没得以发挥,听课也就失去了意义。即使有的课评了,有碍情面,评课敷衍了事,走过场。评课大部分是虚假的评议,只唱赞歌,不讲缺点。评议会上,发言人少,评议只有三言两语,评课冷冷清清。

2.平淡肤浅,面面俱到。有的听课者听得不认真,一节课后,也看不出什么问题,笔记上没写什么,当然也提不出意见和建议;有的评课者虽提了不少意见,但多半是枝节问题,泛泛而谈,触及不到问题,难怪有些教师感叹这样的评议没啥意思。对一节课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绝不是不分轻重、主次,而需要有所侧重,即根据每一次的听课目的、课型以及学科特点突出重点。但实践中有些评课面面俱到,因而泛泛而谈,难以突破重点。

3.用老眼光看新课堂。上课者观念变了,努力探索新课标,实践新课标,而评价者的思想观念却没有多大转变,还停留在传统的评价观念上,意识中仍然抱定教师中心这一观念,这势必给上课者的改革实践带来消极影响。

4.表面热闹,不重实效。一直以来,气氛热烈的课堂是上课成功的标志之一。只要学生“小手高举”的课就认为是一堂好课,没有了解学习的实际效果。这就成了只看表面,不看效果,这就成了形式主义,能收到多少实效呢?

5.把师生看得过高,脱离实际。在评课过程中,评价者过高估计教师和学生的水平,潜意识里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十全十美的,学生的理解应该很到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出了一点差错,就是一堂失败的课;如果学生回答问题不到位,就是教师引导不得力。其实,许多教师都是第一次接触新课标和新教材,即使领悟了课改的精神,但在具体操作中仍会出现把握不住的情况;而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的答案也不一定准确、深刻,甚至只是说到问题的皮毛。所以,只要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精神得到了培养,创新精神得到了发展,就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6.只重视教师的展示,不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评课时对教师的角色比较看重,认为教师只要自身展示得好,讲得头头是道,引导得当,就是一个好教师,就是一堂好课。而新课标完全转换了教师的角色,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仅是组织课堂教学,更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深入理解,教师只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课堂学习。

7.只重结论,不重过程。只重结果,不管过程,这是传统教育的显著特点。评课者只关心这节课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没有重视这些知识是死记得来的,还是活学得来的;是听来的,还是学来的。新课标所重视的刚好就是学习过程,而不在于学习的结果。

8.只重视学生自主,不重视教师传授。在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学习的前提下,教师非常重视对学生以上精神的培养,却忽视了对知识的传授。评价者也同样产生这样的倾向,只看学生动了多少,抛弃了教师“教”的环节,使得评价不全面。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9.主讲教师回避或沉默。在公开课评课活动中,主讲教师要么回避评课,要么一言不发,“虚心”听取别人意见。这是评课中的一大误区,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主讲教师对别人评价过分关注而忽视了公开课的其他功效。其实,在评课前可让主讲教师“说课”:分析一下教材,讲讲教法、学法,介绍一下教学程序。这既是对主讲老师的一种尊重,也有助于听课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一堂公开课,避免评课中的种种误解和盲目性。在评课过程中主讲教师可作简单自我评价,并就其他教师的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有利于听课者了解课的设计和意图。
二、如何有效评课

一节课到底怎样评价才最有效呢?好的评课应当关注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以及业务素养,一般评课内容要围绕以下方面: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安排、教学语言、课堂板书、教态、学科专业技能、应变能力、教学媒体、教学设计等方面。由于评课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为了提高评课效果,具体评价时,一般采取以下的思路与方法:

1.从听好课人手,记好听课时的第一手材料。通常我们听课做记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实录型,这种形式如同录音机一样,如实地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种记录方式一般不可取,因为听者记得多,想得就少。另一种是选择型,选择某一侧面或某些问题,而选择记录内容的依据是根据听课者的需要,如主讲人的优势所在、课堂特色、存在的问题等。

2.从记录的材料中,思考评课时应点评的内容。任何一种课,评者都应从教的角度去看待教者的优势、特色、风格、需改进的地方、需商讨的问题。更应从学的角度去看待主体发挥程度、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情况、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学生活动的创造性等。

3.倾听授课教师的自评,做出对点评内容的取舍。授课教师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也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新秀、有骨干,也有能手、名师,有活跃型,也有内向型,有严肃型,也有可亲型,形形色色,各有差异。作为评课者,为了达到评课的目的一定要学会察言观色,学会倾听其自评,从而做出判断,做出点评内容的取舍。切不可一意孤行,因为任何人的点评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来评无定法,评课也无法用条条框框的标准准确量化。只有评课者与教者达成一致,点评内容才落到了实处。

4.肯定优点为主,兼顾研讨商榷。一般,先说优点或是值得学习的地方,再谈需研讨商榷的问题,再把优点加以点评。这种点评开门见山、有针对性,但一定要注意,所指出问题的数量不要太多,抓住主要矛盾即可。要为教师自身发展而做出真实性评价,而我们的教育也正是需要这种有别于寻常的他人指导性评价。具体的评课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

①要看目标确定是否有助于生成。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基础上,以学生发展为本来确定的吗?目标多元分层了吗?

预设性目标、生成性目标。预设中不是机械地套用,教条地照搬,如何体现有效生成的?

通过行为目标和过程目标来体现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是否时时紧扣目标达到目标发展目标?

在课程实施中,是否在注重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样一个平台上,实现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

目标表述清晰具体,易于达成、检验。

②要看教学过程是否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参与的“面”大不大,参与的程度深不深?

生成的问题价值有多大,学生有新生成时教师如何处理?怎样调整改变预设促进更有价值的生成?

师生多元互动中教师对学生有效引导、启发思考的程度,学生思维活跃的广度和深度?

学生通过什么方式学会的,学习方 法掌握得如何?获得了哪些有助于他发展的能力?

教师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程度如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落实的怎样?不同的学生学得如何,都有进步吗?

学生活动中教师做了什么,教师做的事对学生有多大帮助?

③要看课堂评价是否科学、到位。

评价的是具体事实,还是“虚张声势、言过其实”的评价?

评价体现积极激励又恰当到位了吗?

评价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运用得怎样?

5.评课要因人而异,切忌程式化。通常,评课的角度和深度要根据被评教师的实际情况来定。评课时应特别注意坚持“三要”。

一要注意年龄差异。对待老教师要尊重,持虚心态度,抱着学习的心理;对于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要把评课的重点放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讲得概括一点,不要不厌其烦地谈论教学细节问题。同时要帮助其总结经验,并使之上升为理论性的东西;对待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要细心指导,持扶持态度,评课要具体,可以就教学细节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或努力方向,但不要求全责备,可结合实际讲一些教学理论问题,并注意不宜太多太深。

二要注意教师的性格差异。对待性格谦逊的教师,可推心置腹、促膝谈心;对待性格直爽的教师,可直截了当,从各个角度与其认真交流;对待性格固执的教师应谨慎提出意见。

三要注意教师的素质差异。对待素质好的教师,要提出新的目标,以求不断进取,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对待素质一般的教师,要注意鼓励、鞭策,使其充满信心,迎头赶上;对待素质较差的教师,要诚恳地帮助他们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促使他们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总之,评课要看对象,不能一个程式往下套。

6.评课要实事求是,切忌片面性和庸俗化。既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又要揭露问题,提出错误。有些评课中的庸俗化要注意避免,如,只谈成绩不谈缺点,或者对一些明显存在的缺陷,讲一通模棱两可的话,甚至把缺点也说成优点,讲假话,吹捧。这些评课中的不正之风,无论对授课者本人,还是对于参加评课的其他教师,都是十分有害的,要坚决反对。总之,评课中真诚是一种修养,“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总之,要想真正评好课,平时必须加强学习,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美学、演讲与口才,掌握学科特点,熟悉各种课型,在实践中学会推敲点评的语言,这样才能给优秀者锦上添花,通过以评促教,让评课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第2个回答  2020-10-05
、评课存在的问题

1.重听轻评,敷衍了事。一些学校人为规定教师每周的听课节数,教师为了完成任务,只重视听课,有些该评的课不评,一方面因执教者心里没底,另一方面评课的作用没得以发挥,听课也就失去了意义。即使有的课评了,有碍情面,评课敷衍了事,走过场。评课大部分是虚假的评议,只唱赞歌,不讲缺点。评议会上,发言人少,评议只有三言两语,评课冷冷清清。

2.平淡肤浅,面面俱到。有的听课者听得不认真,一节课后,也看不出什么问题,笔记上没写什么,当然也提不出意见和建议;有的评课者虽提了不少意见,但多半是枝节问题,泛泛而谈,触及不到问题,难怪有些教师感叹这样的评议没啥意思。对一节课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绝不是不分轻重、主次,而需要有所侧重,即根据每一次的听课目的、课型以及学科特点突出重点。但实践中有些评课面面俱到,因而泛泛而谈,难以突破重点。

3.用老眼光看新课堂。上课者观念变了,努力探索新课标,实践新课标,而评价者的思想观念却没有多大转变,还停留在传统的评价观念上,意识中仍然抱定教师中心这一观念,这势必给上课者的改革实践带来消极影响。

4.表面热闹,不重实效。一直以来,气氛热烈的课堂是上课成功的标志之一。只要学生“小手高举”的课就认为是一堂好课,没有了解学习的实际效果。这就成了只看表面,不看效果,这就成了形式主义,能收到多少实效呢?

5.把师生看得过高,脱离实际。在评课过程中,评价者过高估计教师和学生的水平,潜意识里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十全十美的,学生的理解应该很到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出了一点差错,就是一堂失败的课;如果学生回答问题不到位,就是教师引导不得力。其实,许多教师都是第一次接触新课标和新教材,即使领悟了课改的精神,但在具体操作中仍会出现把握不住的情况;而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的答案也不一定准确、深刻,甚至只是说到问题的皮毛。所以,只要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精神得到了培养,创新精神得到了发展,就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6.只重视教师的展示,不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评课时对教师的角色比较看重,认为教师只要自身展示得好,讲得头头是道,引导得当,就是一个好教师,就是一堂好课。而新课标完全转换了教师的角色,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仅是组织课堂教学,更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深入理解,教师只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课堂学习。

7.只重结论,不重过程。只重结果,不管过程,这是传统教育的显著特点。评课者只关心这节课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没有重视这些知识是死记得来的,还是活学得来的;是听来的,还是学来的。新课标所重视的刚好就是学习过程,而不在于学习的结果。

8.只重视学生自主,不重视教师传授。在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学习的前提下,教师非常重视对学生以上精神的培养,却忽视了对知识的传授。评价者也同样产生这样的倾向,只看学生动了多少,抛弃了教师“教”的环节,使得评价不全面。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9.主讲教师回避或沉默。在公开课评课活动中,主讲教师要么回避评课,要么一言不发,“虚心”听取别人意见。这是评课中的一大误区,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主讲教师对别人评价过分关注而忽视了公开课的其他功效。其实,在评课前可让主讲教师“说课”:分析一下教材,讲讲教法、学法,介绍一下教学程序。这既是对主讲老师的一种尊重,也有助于听课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一堂公开课,避免评课中的种种误解和盲目性
第3个回答  2020-10-05
可以从课的优缺点进行评价,一节课总有亮点,点评几点,缺点或者说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说一点,但不要把人家的课说的一无是处,这是很令人反感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