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刘邦人品很差,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辅佐他?

如题所述

刘邦的人品确实很差,身上的毛病确实很多。

一是刘邦贪图享乐。他一打进咸阳,就跑进秦王的后宫,昏天黑地。樊哙提刀进去找他,他都不出来,最后还是张良苦口婆心,才劝得他离开温柔乡。后来打进项羽的国都彭城,他又来过这么一次,最后几乎被项羽一锅端。二是刘邦容易意志消沉。刘邦在打仗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意志消沉撂摊子的情况,仿佛这仗他是为别人打的。比如刘邦在花天酒地,彭城失败逃到下邑的时候,他就自暴自弃地说,关东我不要了,你们谁打下来就是谁的。

三是刘邦不尊重人。他对他的手下,除了张良外,可能没有一个没挨过他的骂。郦食其是个老人家,也经常被他骂得狗血喷头。四是刘邦身处底层。在秦汉之交,大家尊敬和信奉的,是贵族后裔,陈胜揭竿而起后,大多数也是各国后人纷纷起来复国的。而刘邦仅仅是一个亭长,最后还混得连亭长也当不下去了。但却正是这么一个人,文如张良、陈平、萧何,武如韩信、彭越、英布,大家都纷纷归附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很多人可能会更多地找刘邦身上的优点。刘邦当然有很多优点(我们一会儿再说),不过,除了优点外,其实也还存在一些客观原因。什么客观原因呢?

第一,投奔刘邦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当时秦末诸侯虽然很多,但真正有实力的人,其实只有两个:项羽和刘邦。其它那些恢复六国的后人,都是一些乌合之众,既没有眼光,也没有能耐。毕竟他们的国家被秦国灭了不久,这些后人,又一直受秦朝的监视打击,所以,他们除了有一个六国贵族后裔的光环外,确实都是没啥本事的人。在项羽和刘邦两人中。项羽是典型的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他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也不喜欢别人对他指手画脚。

韩信跟着他,给他出了不少主意,他不听,韩信走了。陈平先在他那里,他也不听陈平的,陈平才投奔刘邦。项羽几乎没有谋士,唯一的一个谋士范增,也因为项羽不听他的,气得离开,发病而死。(当然了,项羽不听众人的,其实也是因为他有底气,他打起来实在太厉害了,只需要一通蛮打,就能把别人打败。)项羽听不进谋士的意见,对武将也不好。他不喜欢,也不屑于用分封的办法来笼络那些武将,对武将们薄情寡恩。因此,像彭越、英布这样的武将,最终都离开了他。

项羽不用人不容人,最后这些人没去的地方,才不得不投奔到刘邦的帐下。

第二,刘邦的名气非常大。之所以说刘邦的名气非常大,是因为刘邦先入咸阳,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也就是说,在名义上,秦朝是被刘邦给灭掉的。这一举动,让刘邦具有了很大的名气。除了项羽外,其它诸如田广、魏豹、赵歇这些人,虽然是贵族,但是和刘邦比起来,名气远远比不上。这也是天下人才都会去投奔刘邦的原因。当然了,除了这两个客观原因外,主观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刘邦身上,确实有非同一般的东西。是什么东西呢?

其一,刘邦能用人。刘邦与项羽不同。项羽本事很大,刘邦则文不能划策武不能提刀,但是他能用人。项羽不用的,到刘邦那里都能得到重用。士为知己者死,人才被刘邦重用,因此大家就死心塌地跟随他。

其二,刘邦采纳意见。别人给刘邦提的建议,刘邦只要判断是对的,他就能够接受采纳。意见被采纳,谋士们就有成就感,因此也愿意跟刘邦。

其三,刘邦舍得分封。项羽的分封,其实并非项羽封给大家的,而是别人自个儿打下来的,项羽认可一下而已。除了三秦和汉王,他自己拿出来封的很少,更少有根据战功进行奖励的。而刘邦在打仗的时候,则舍得对武将进行分封。比如对韩信、彭越、英布的分封等等。尽管刘邦自己并不愿意,但是在战争期间,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参考资料:《史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6
因为刘邦对下属非常大方,他对于有才能的人会想尽办法拉拢,懂得对方想要什么,自己又能给什么,所以有很多人愿意辅佐他。
第2个回答  2020-12-16
因为刘邦识人用人非常好,对人才的待遇也很不好。因此有很多人愿意辅佐刘邦。
第3个回答  2020-12-16
因为刘邦的人品虽然不好,但是他有一颗很大的野心,而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第4个回答  2020-12-16
刘邦人品差是私德方面,作为皇帝只要拥有治理国家,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