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局和发改局哪个权力大

如题所述

答主是地方工信局工作人员,工作中也经常接触发改和国资,从个人的角度解读一下这三个部门吧。
      1、发改委的权利很多也很大,被称为小国务院,以及经济部门当中的第一局。但发改系统的结构是上大下小。国家层面的发改委很重要,越往下沉,权力越小(重要的权力都没有下放),地级市层面,在重工业城市,发改在内部排序上略低于工信。在国内大部分城市(非工业城市),发改略强于工信;在县区这一级,因为发改权力太小,而县区工信直接对接具体项目,故工信普遍比发改强势。
      2、以文明这款策略游戏来类比,发改从角色定位上看,相当于玩家的财政顾问(财政局税局是财政政策的执行机构不是决策机构)。具体来说,发改主要的工作是向政府一把手提出各类财政建议。
      从政府收入这一块看,发改委掌握着各类政府来钱的渠道,并对各渠道贡献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高低有直接的建议权。这包括建议加税还是减税(国家发改委),靠收费获取财政收入还是免费让部分特定人群获利(比如魔都搞车牌拍卖将收入补贴全体市民而帝都搞的是抽签只有少部分私家车主受益),是卖国有土地攒钱还是卖公共服务攒钱(如帝都前几年的地铁涨价)亦或是卖矿产攒钱(出卖矿产资源开采牌照)。
      从政府支出这一块看,发改委掌握着给政府各部门切蛋糕的权力。比如将政府的财政收入中投入多少给公立教育(教育局的蛋糕)、投入多少给公立医疗(卫健局的蛋糕)、投多少给市政建设(住建局的蛋糕)、投多少给高校等科研机构(科技局的蛋糕)、投多少给工业振兴(工信局/工人阶级的蛋糕),投多少给农田基本建设(农业农村局/农民阶级的蛋糕)。
      而工信局,除了少部分综合型超大城市,一般认为是经济行业主管局的第一局——超大城市里某些局地位会高过工信局,比如高校密布且大力提倡工业向周边分散的帝都,科技局的地位就比工信局高。以金融和贸易出名的魔都,商务局也更强势。
      由于大部分地方的最初始的财富,都来源于本地的工业产出——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剪刀差太大,支撑不了本地的GDP,而如果没有工业及大量的工业人口作为主力消费者,大多数地方本地的商业和服务业都会陷入萎靡——故工信局作为当地工业的主管行业职能局,通常手中掌握着全市各职能局中最大的一块资源蛋糕。这块蛋糕包括:给企业的工业用地分配权、企业实行技术升级改造的补贴(有些大型的技术改造升级项目工信可以给予数千万的补贴)、外来工业企业在本地落户可以享受的税收减免和优惠(特斯拉落户上海就享受了数十亿的优惠信贷和超级低廉的工业用地地价),对企业生产的产品发放补贴(诸如前几年工信系统发放了数十亿新能源汽车补贴和家电下乡补贴),诸如此类。
      特别的,工信是一个典型的两头大中间小的系统,最上面的工信部权力很大,资源很多,而市和县区这两个级别,由于涉及到具体的项目,权力也不小。
      至于国资委,虽然名义上是国有资产的管理部门。但实际上更像国有资产的考核和监管部门。在目前的模式下,国资委作为一个行政管理部门,主要的职责还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国企具体的运营,都是交由职业经理人打理,国资委反而在企业的具体经营上没有太多干预的权力。
      综上,对于同一地级市发改委、国资委和工信局这三个单位,待遇是一样的。对于具体工作来说,国资委的工作相对简单,反过来说,也不太容易出成绩,从长远来看,晋升潜力有限。
      工信局在绝大多数地方都是最受重视的经济管理部门,是政府序列中掌握资源最多的几个局之一。如果所在地方工业较为发达,工信局接手的项目多,就非常容易出政绩,成长性也很好。不过国内相当多地方被优势地区吸血,当地工业竞争不过优势地区的工业,在这样的地级市里,工信局的潜力就很一般。
      至于发改局,在县区这一级别较为弱势,在地市级还可以,比较锻炼人的综合视野。但对于新人来说,答主个人不太建议一上来就报发改委,因为发改委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这就意味着,它并不适合新人在发改委养成这种能力。大体上发改委更像是提高班而不是基础学习班,你得首先在某方面成为专家,才能在此基础上统筹谋划全局。因此从发改系统提拔上去的人,大多是在某些专业的行业主管部门有足够的历练,对某行业有深刻的认识,再进入发改系统开始统筹谋划全局,进而通过发改这个平台上升到更高的岗位。如果是新人开局就进发改,没有经历过项目实操,对行业没有足够的认识,单纯通过过往的文件资料、数据报表、行业分析来制定方案,是比较难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地方经济政策,进而突破职业天花板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