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奈西德穆悬搁判断

如题所述

每个生命体都有独特的感知方式,个体身心与所观察的对象千差万别。一个人的感官在同一事物上可能产生矛盾的感知,这取决于时间、身心状态的变化。观察角度和距离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感知结果,而感觉的传递常常依赖于空气等媒介。事物的颜色、温度、大小和运动都在不断变化,感觉本身是相对且相互影响的。


阿格利巴,这位古罗马哲学家,继承了埃奈西德穆的观点,质疑感性认识的可靠性,并进一步提出“悬搁判断的五点论式”。他指出,人们的观点对同一对象存在冲突,导致聪明的抉择是不轻易下判断。他认为,理性认识也存在无穷倒退的问题,因为认识过程需要无尽的论证。感性与理性认识的相对性使得孤立事物无法被认知,而不同条件下的事物感知差异无穷。


独断论者试图避免“无穷倒退”,但他们的出发点往往是不证自明的公理,这其实陷入了循环论证的困境。因此,阿格利巴建议放弃直接判断,采取“悬搁判断”,不对任何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


判断是思维对事物状况的肯定或否定,但并非所有句子都表达判断。判断由概念构成,其真伪取决于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尽管“悬搁判断”的理论强调了认识的相对性,但完全拒绝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在理解和接纳相对性的同时,寻找合理的平衡。




扩展资料

埃奈西德穆是古希腊哲学家,怀疑学派的第三代代表。他提出了放弃对任何事物作出判断(即悬搁判断)的观点,并列举了十点理由,称为“悬搁判断的十点论式”公元前1世纪希腊的怀疑论哲学家,出生于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他是皮浪主义的代表之一,其主要著作为《Pyrrhoneia 》(Πυρρώνειοι λóγοι),书中的核心思想为四点,分别为论述怀疑论的原因、对因果关系与真理的论证、描述一种物理理论以及一种伦理理论。其中第一点尤为重要,对此他提出了“悬搁判断的十点论式”,从中给出了之所以怀疑的十大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