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科学探究一般要经历的环节顺序,说法正确的是?

如题所述

对于科学探究一般要经历的环节顺序是: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记录结果;6、得出结论;7、表达与交流;8、完善结论。

一、他们之间的联系是:

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前题,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然后针对提出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种种假设。

为了证实各种假设就要制定出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对做出的假设具有验证性的计划。

然后学生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确保计划的有效落实;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把得到的结果(不论是实验数据或搜集到的信息)要真实、准确地记录下来。

在“记录结果”基础之上,通过“整理信息、分析数据”,再根据个人的经验、经历及认知结构等,得出符合个人所能理解的结论。

接下来通过表达与交流,明确了自己得出的结论,同时,也了解到了与自己得出的结论不同的结论,最后学生评价、反思并修改自己得出的结论,最终,得出比较完善的结论,对提出的问题作一个比较全面、客观地解释。

二、科学探究式学习八个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所以在教学中既要遵循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又要根据实际内容的需要,突出某些侧重点,还有反复的训练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实施计划”和“完善结论”这两个环节。新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学习科学的途径,又是学习科学的方式,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

一节完整的科学课也是以科学实验活动为中心展开的,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同时也加深对本节科学原理的理解,有助于科学教学的推进。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农村小学,由于实验器材的不健全和实验活动的缺乏,这两方面学生实践得不是太好。

所以我觉得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对于“完善结论”这个环节,我觉得尤为重要。“完善结论”就是对“得出结论”的评价、反思和修改,并且需要通过“表达与交流”的方式来进行。

通过自己与他人的比较、对照,来完善自己总结的结论等。增设“完善结论”环节的目的就是通过“交流与表达”来检验、评价、反思自己得出的结论,同时,使“表达与交流”更有意义,也使探究活动有一个“完整”的结局。

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存在欠缺,往往是前面几个环节都完成的不错,而到最后一步却不能很好的完成。所以我觉得在教学中,要加强这个环节。

科学探究概念

1、科学知识体系

科学是知识体系,是人类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实践经验的结晶。

2、探究途径

探究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途径。

3、科学探究解释

科学探究既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这种研究获得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也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