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弱视临床特征

如题所述

小儿弱视的临床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弱视的视力表现显著低于正常,无论是裸眼视力还是经过矫正后的视力,都未能达到正常标准,从而符合弱视的诊断标准。


其次,弱视眼存在“拥挤现象”,即在识别单个字母时,弱视眼的能力比识别成行字母要强。比如,当一行视力为0.3的E字母单独展示时,弱视眼能轻易识别,但当字母排列成行时,识别能力会显著下降,难以辨别字母的开口方向。


弱视眼的对比敏感度也有所降低,这影响了对细微差别的感知和空间定位能力。


电生理检查显示,弱视眼的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的潜伏期会延长,振幅下降,这是神经传导和处理视觉信息的异常表现。


在注视行为上,弱视患者的异常表现在不采用正常的中心凹注视。用投射镜检查可以观察到旁中心凹注视、黄斑注视以及周边注视。偏离黄斑中心凹的注视点,视力会明显下降,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加。


最后,弱视不仅影响视力,还对双眼视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它可能导致近立体视异常,如Titmus或TNO测试中的视功能缺陷,如缺乏三级立体视功能,二级融合功能范围狭窄或无法融合,甚至可能完全丧失一级同时视功能。双眼视功能是人类高级认知能力的关键,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至关重要,它的损伤或丧失会对个体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效率产生直接冲击。




扩展资料

弱视定义世界各国并不统一。我国最早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弱视防治学组制订了弱视定义和诊断标准,将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低于0.9且不能矫正者列为弱视。并强调,6岁以下儿童,在诊断时需注意年龄因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