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齐国饮酒礼仪是什么

如题所述

齐国的酒十分出名,饮酒礼节。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饮酒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五十六个民族中,除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一般不饮酒外,其它民族都是饮酒的。饮酒的习俗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格。酒礼是饮酒的礼仪、礼节。我国自古有“酒以成礼”之说。《左传》云:“君子曰:“酒以成礼,不继以*,义也。以君成煽动,弗纳于*,仁也。”“酒以成礼”,则佐礼之成,源于古俗古义。史前时代,酒产量极少,又难以掌握技术,先民平时不得饮酒。只有当崇拜祭祀的重大观庆典礼之时,才可依一定规矩分饮。饮必先献于鬼神。饮酒,同神鬼相接,同重大热列、庄严神秘的祭祀庆典相连,成为“礼”的一部分,是“礼”的演示的重要程序,是“礼”得以成立的重依据和礼完成的重要手段。周公就曾严厉告诫臣属“饮惟祀,德将无醉”。只有祭祀时才可以喝酒,而且绝不允许喝醉。
酒,在先民看来,与祭祀活动本身一样,都具有极其神秘庄严的性格。酿酒只是为了用于祭祀,表示下民对上天的感激与崇敬。若违背了这一宗旨,下民乍行饮用起来,即成莫大罪过。个人如此则丧乱行德,邦国如此则败乱绝祀。这就是“酒为祭不主饮”的道理。饮酒之前要行礼拜之礼,“拜”而后饮是象征性的仪式。表示饮者不忘先王圣训的德义,仍将循从那“无醉”的先诫。至于是否真的“无醉”,就另当别论了。而可行的礼节还是要循的,尤其是在特定的礼仪或严肃的宴饮场合更应如此。后世的酒礼多偏重于宴会规矩,如发柬、恭迎、让座、斟酒、敬酒、祝酒、致谢、道别等等。
参考资料:http://www.zhlzw.com/lz/jwh/813728.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13
后世记载的各种饮酒礼仪都出自《礼》《左传》等典籍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经典尚未推广到所有国家,各国之间沿袭自己的礼仪习俗各有不同。并且齐国民风开化,即便王侯亦不拘礼,有两个齐国饮酒的故事,可以看得出里面的道理:

1、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陈敬仲奉召赴宫中陪齐桓公喝酒,君臣喝得很高兴。但时至傍晚,桓公令侍从点灯,欲继续下去,而陈敬仲谢辞说:“臣卜其昼,未卜其夜。”意思是说陈只计划白天喝酒,没计划晚上喝。说明他喝酒有节制。倘若陈继续喝下去,饮酒过量,若失礼犯上,不定砍头罪,也有可能造成君臣不欢,扫兴而归。

2、淳于髡智谏齐王
淳于髡虽然身材短小,其貌不扬, 但是博闻强记,好学不倦,能够博采百家,独树一帜,终于被齐威王看中,“立淳于髡为上卿,赐之千金,革车百乘,与平诸侯之事”。
这个齐威王,是个不爱江山爱美酒的主儿,整天陶醉于酒宴,好为长夜之饮,以致国政荒乱,沉湎不治,诸侯并侵,国家危亡,在于旦暮,群臣心急如火,皆莫敢谏。
一天,齐威王又喝酒了,约淳于髡同饮作陪。席间,威王问:“听说先生酒量极大,能饮几何而醉?”淳于髡答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齐王一听,兴致来了:“别逗了,你饮一斗已经醉了,怎么还能再饮一石呢?”淳于髡说:“大王没听说过吗,喝酒也有天时地利人和。像现在喝酒,有大王在前,执法官于侧,御史立后,臣心揣恐惧,惶惶不安,不过一斗就醉了!” 齐王觉得更有趣了:“那你什么时候能喝一石呢?”“有朋自远方来,酒逢知己,推心置腹,臣可以饮六七斗,而酒不及乱,不失常态。” “可是,你还是没有告诉我,你什么时候喝到一石,而烂醉如泥呢。” 淳于髡呷了一口酒,步入正题:“当我参加州府之会,男女杂坐,勾肩搭背,堂上灭烛,杯盘狼藉,君非君样,臣非臣为,似人非人,似鬼非鬼,在这种场合,臣会兴致勃勃,一饮一石呢。”
”齐威王一听,这不是暗讽我在朝廷大摆酒宴吗。还没等他来得及发话, 淳于髡又说了: “大王啊,酒极生乱,乐极生悲, 万事尽然。臣不想喝一石而烂醉如泥,大王也一定不愿因狂饮而殇国政吧。如果一日饮酒,三日寝之,国民怨乎外,左右乱乎内。上离德行,民轻赏罚,国将不国,君将不君,节制酒宴,势在必行也!”
齐威王听罢,沉思良久,幡然悔悟,罢彻夜之欢,除淫靡之风,令淳于髡监督酒宴之事。每宗室置酒,髡必在侧。此后,齐国文有淳于髡辅政,武有孙膑统军,跻身战国列强,而淳于髡也美名传扬于世永载于史。

现在的饮酒礼仪包括:
敬酒:也就是祝酒,是指在正式宴会上,由主人向来宾提议,提出为某个事由而饮酒,
文敬:有礼有节的劝客人饮酒,
回敬:客人向主人敬酒,
互敬:客人与客人之间敬酒,为了是对方多饮酒,金就这会找出各种必须饮酒的理由,
代饮:既不失风度,又不使宾主扫兴的躲避敬酒的方式,
罚酒:最常见的是对酒席迟到者的惩罚。
另外有酒令。中国的酒令始于西周时期,当时的酒令并非助兴劝酒,而是辅助酒礼,换句话说就是在饮酒时听从酒官的号令,依礼饮酒。酒令最初本意是禁止酗酒,不能擅自饮酒,原则是劝人少饮,后世变成饮宴中一种助兴游艺活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