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冶区的地形,旅游景点,年降水量,城市名字

如题所述

西藏自治区(藏文:བོད་རང་སྐྱོང་ལྗོངས།,藏语拼音:Poi Ranggyong Jong,威利转写:Bod rang skyong ljongs),简称“藏”,通称西藏,位于中国西南边陲,首府拉萨,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全区面积120.2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新疆。2014年末常住人口约317.55万人。

西藏北邻新疆,东接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周边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及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4000多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

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ï¼Œä¸­å¤®æ”¿æƒå§‹ç»ˆå¯¹è¥¿è—è¡Œä½¿ç€æœ‰æ•ˆç®¡è¾–。藏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西藏唐宋时期称为“吐蕃”,元明时期称为“乌斯藏”,清代称为“唐古特”、“图伯特”等。清朝康熙年间起称“西藏”至今。1951å¹´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 1965å¹´9月9日,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

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它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


地形地貌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被视为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西藏高原位于青藏高原的主体区域。

青藏高原总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景象万千,有高峻逶迤的山脉,陡峭深切的沟峡以及冰川、裸石、戈壁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分属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的种类繁多的奇花异草和珍稀野生动物,还有垂直分布的“一山见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奇观等。地貌大致可分为喜马拉雅山区,藏南谷地,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区。

喜马拉雅高山区,位于藏南,由几条大致东西走向的山脉组成,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其中位于中尼边境、地处西藏定日县境内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顶部长年覆盖冰雪,其南北两侧的气候与地貌有很大差别。

藏南谷地,位于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域。这一带有许多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和湖盆谷地,地形平坦,土质肥沃,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

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约占全自治区面积的2/3。由一系列浑圆而平缓的山丘组成,其间夹着许多盆地,是西藏主要的牧业区。

藏东高山峡谷区,即著名的横断山地。大致位于那曲以东,为一系列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其间挟持着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条大江。山顶终年不化的白雪、山腰茂密的森林与山麓四季常青的田园,构成了峡谷区三江并流的壮丽景观。


自然气候

西藏的气候,由于地形、地貌和大气环流的影响,独特而且复杂多样。气候总体上具有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特点。气候类型也因此自东南向西北依次有:热带、亚热带、高原温带、高原亚寒带,高原寒带等各种类型。在藏东南和喜马拉雅山南坡高山峡谷地区,由于地势迭次升高,气温逐渐下降,气候发生从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到温带、寒温带和寒带气候的垂直变化。

随着海拔增高、气压降低、空气密度减小,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逐渐递减,海拔3000米时相当于海平面的73%上下,4000米时约为62%~65.4%,到5000米时为59%左右,6000米以上则低于52%。

在冬季西风和夏季西南季风的交替控制下,西藏干季和雨季的分别非常明显,一般每年10月至翌年4月为干季;5~9月为雨季,雨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各地降水量也严重不均,年降水量自东南低地的5000毫米,逐渐向西北递减到50毫米。

藏南和藏北气候差异很大。藏南谷地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8℃,最低月均气温-16℃,最高月均气温16℃以上。藏北高原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0℃以下,冰冻期长达半年,最高的7月不超过10℃,6~8月较温暖,雨季多夜雨,冬春多大风。仅就气候而论,到西藏旅游,3~10月较为适宜,其中6~9月为最佳时节。

西藏是中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多一倍或1/3;日照时间也是全国最长的。与中国内地相比,西藏多数地区气温偏低,拉萨、日喀则的年平均气温比相近纬度的重庆、武汉、上海低10~15℃。阿里地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盛夏8月白天气温仅为10℃左右,夜间气温甚至会降至0℃以下。


1、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西藏定日县中尼边境处,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海拔8848.18米,被誉为“地球第三级”,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2、雅鲁藏布大峡谷简介概述

  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林芝地区的米林县和墨脱县境内。大峡谷的入口在米林县的派乡,出口处为墨脱县的巴昔卡村,长度为504.6公里,无论是深度还是长度雅鲁藏布大峡谷都排在世界各大峡谷的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3、扎曲拐弯

 1998å¹´4月17日,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最深处达5382米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谷。从此,过去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深达3200的秘鲁科尔卡大峡谷将退居次要地位。

4、雅砻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概况雅砻河风景名胜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正南的乃东、扎囊、加查、洛扎、贡嘎等六个县境内,山南地区还有6个县不属景区范围。山南地区是藏民族发祥地之一。该区雪山冰川、田园牧场、河滩谷地、古老文化遗址和民风民俗等构成一幅幅神秘、古朴而壮丽的画面。区内植物种类丰富,植被随海拔变化呈垂直带分布。河谷地区带季雨林,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人文景观体观了藏民族最早在山南地区的文明。

5、纳木措-念青唐古拉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纳木措湖面海拔4718米,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是西藏最大的湖泊,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纳木措湖滨广阔、水草丰美,是全年均可放牧的天然大牧场。每当夏初,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野牦牛、岩牛等众多野生动物也经常出现。

6、念青唐古拉山简介概况

念青唐古拉山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以北100公里处,海拔高度为7117米,是一座银装素裹的雄峰,山顶结成冰峰,山腰积岩石,山脚为草坡,西藏的主要通道——青藏公路从神山南坡脚下通过。从不同角度去遥望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所见形态各异,念青唐古拉冰峰雪山的最佳观赏地点是纳木错湖边的扎西半岛、多如寺、恰妥寺以及念青唐古拉山脉南边的青藏公路沿线

7、唐古拉山-怒江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唐古拉山是在5000米的高原上耸起来的山脉,海拔6839米。它的山顶是约5000米的准平原,面上的山脊已在雪线以上(雪线为5300米)。唐古拉山山体宽150公里以上,主峰格拉丹冬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现在还有小规模更新世冰川残留,刃脊、角峰、冰川地形普遍,中更世形成的冰川比今天的大约28倍,准平原面上可成小片冰盖,它的两坡冰川堆积物厚达800米以上。冰川消融后,山地就急速上升。两侧则承受更多的泥沙石砾,发生地层下陷,形成近东西走向的湖区和喷出温泉。山坡上形成喀斯特地形。南坡比北坡的冰川少,但冰川地形以南坡发育。唐古拉山是怒江、澜沧江和长江的发源地。

8、土林-古格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古格土林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日前,住建部组织召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申报工作协调会,原则同意西藏土林-古格风景名胜区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也是我区继雅砻河、念青唐古拉山-纳木错、唐古拉山-怒江源风景名胜区之后,成功申报的第四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西藏名胜古迹众多。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地(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9处。

西藏自治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单位         位置

布达拉宫    æ‹‰è¨å¸‚    

大昭寺    æ‹‰è¨å¸‚    

甘丹寺    è¾¾å­œåŽ¿    

萨迦寺    è¨è¿¦åŽ¿    

扎什伦布寺    æ—¥å–€åˆ™    

昌珠寺    ä¹ƒä¸œåŽ¿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   江孜县    

藏王墓  ç¼ç»“县    

古格王国遗址    æœ­è¾¾åŽ¿    

哲蚌寺    æ‹‰è¨å¸‚西郊    

色拉寺    æ‹‰è¨å¸‚北郊    

罗布林卡    æ‹‰è¨å¸‚西郊    

夏鲁寺    æ—¥å–€åˆ™    

托林寺    æœ­è¾¾åŽ¿    

桑耶寺    æ‰Žå›ŠåŽ¿    

卡若遗址    æ˜Œéƒ½åŽ¿    

扎塘寺    æ‰Žå›ŠåŽ¿    

白居寺    æ±Ÿå­œåŽ¿    

小昭寺    æ‹‰è¨å¸‚中心    

朗赛林庄园    æ‰Žå›ŠåŽ¿    

大唐天竺使出铭    å‰éš†åŽ¿    

拉加里王宫    æ›²æ¾åŽ¿    

吉如拉康    ä¹ƒä¸œåŽ¿    

桑喀古托寺    æ´›æ‰ŽåŽ¿    

科迦寺    æ™®å…°åŽ¿    

列山墓地    æœ—县    

吉堆吐蕃墓群    æ´›æ‰Žå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