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市地质矿产局

如题所述

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1′~113°7′,北纬33°56′~34°20′,东与禹州、郏县接壤,西与汝阳、伊川相连,南与鲁山、宝丰搭界,北与登封毗邻,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34公里,总面积1572.84平方公里。市域南依外方山脉,北靠嵩箕山脉,北汝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形成两隆一坳的槽形盆地,地理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

侯成国 党组书记、局长

杨景明 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赵新建 副局长

韩路易 党组成员、主任科员

张建路 党组成员、副局长

连宏志 党组成员、副局长

卢胜利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侯成国简介:汝州市温泉镇人,1964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起历任焦村、纸坊、寄料、杨楼等乡镇乡镇长、党委书记;2005年8月,任汝州市委副秘书长;2007年4月,任汝州市农机总站党组书记、站长;2009年11月,任汝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农开办党组书记、主任;2010年7月,任汝州市地质矿产局党组书记、局长。

【机构设置】2010年,汝州市地质矿产局内设17个科室,分别为办公室、综合科、财务科、人事科、政策法规科、纪检监察科、开发管理科、储量地环科、稽查一队、稽查二队、矿权交易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国营科、保证金办公室、冶金市场办、冶金稽查队、化验室。下设7个地矿所,分别是小屯地矿所、蟒川地矿所、寄料地矿所、陵头地矿所、大峪地矿所、临汝镇地矿所、中心地矿所。截至2010年底,共有干部职工170人。

【矿产资源】境内已发现的矿产种类达46种,已开发利用26种,优势矿产主要有煤、铝土矿、水泥灰岩、高岭土、玄武岩、叶蜡石、地热矿泉水等。其中,煤炭资源主要赋存于石炭一二叠系地层中,垂深在1500米以浅的煤炭总储量35.5亿吨,已探明地质储量9亿吨;铝土矿属地台型沉积矿产,矿体赋存于石炭系中统本系组中、下部铝土质、铁质岩系内,勘查储量7950万吨,预测储量2.37亿吨;水泥灰岩主要赋存于寒武系下统辛集组、中统张夏组、上统崮山组地层中,普查储量5亿吨,总资源量20多亿吨;其他矿产如叶蜡石、硅石、玄武岩、钾钠长石、石墨、重晶石等也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矿业秩序治理整顿】2010年,汝州市地质矿产局在矿业秩序治理整顿方面,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维护了矿业秩序的稳定。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实行领导分包区域责任制,制定下发了《汝州市矿产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办法》,划分巡查区域等级,明确巡查职责,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加强日常动态巡查,对各类违法开采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成立明察暗访督导组,对各地矿所、稽查队履职情况和非法开采举报件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在规定时限内该发现未发现、该到场未到场或该处置未处置到位的,按规定追究责任,促进职责落实。2010年以来,共查处私采滥挖露头煤小坑口4个、砂岩点13个、地热水井4个(次)。

二是加强煤矿日常监管。严格执行煤矿企业井下实测、密闭墙动态监管制度,2010年,对具备入井条件的煤矿企业共入井检查68矿(次),立案查处违法行为5起,督促7家煤矿设立密闭墙16处。按照市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指挥部的要求,由地矿所每周对辖区煤矿停产停工情况检查1遍,确保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期间的安全。

三是开展打击非法开采集中整治活动。7月,按照平顶山市政府统一部署,开展了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开采矿产资源专项整治活动,对全市进行拉网式排查。从11月1日开始,集中两个月时间,再次开展集中整治活动,重点整治地面非法开采和以与村组、村民签订协议为名非法开采资源的行为;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成立矿业秩序治理预备队和应急大队,制订应急预案,实施全员执法;组织召开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参加的全市动员大会,邀请主管副市长发表电视讲话,营造强大舆论声势;实施部门联动,与公安部门联合,加大对非法开采的追究力度,严厉打击了一批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有效震慑了非法开采者。

四是建立联合执法机制。2010年,汝州市地质矿产局结合矿产资源执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公安部门的沟通协调,对地矿警务室人员进行调整充实,完善了硬件设施,抽调刑警人员进驻地矿警务室,运用刑事力量加大对妨碍公务、私采滥挖等违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的打击力度,为矿产资源行政执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强化联合执法机制。2010年以来,警务室协同有关部门出警30多次,抓获非法开采人员10名,增强惩治矿产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的效力和震慑作用。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2010年,由于地方小煤矿兼并重组,全部停产整顿。面对矿业经济低迷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停产的严峻形势,汝州市地质矿产局各征收单位积极转变征收观念,坚持以法律法规宣传和服务矿山企业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兼并重组前的短暂时间,加大征收力度,确保征收工作新突破。紧抓辖区大矿征收工作,严格审核纳费申报,做到应收尽收,稳定大矿的征收局面。坚持抓大不放小,加大对非煤矿点的征收力度,严格依法征收,确保了矿产资源补偿费入库任务的完成。2010年共征收入库矿产资源补偿费2236万元。

【采矿权管理】2010年,汝州市共有各类采矿许可证141个,其中,省国土资源厅发证52个,市本级发证89个。按矿种划分,煤矿49个,铝土矿2个,铁矿1个,建筑石料用灰岩16个,水泥用灰岩7个,砂岩2个,石灰岩18个,陶瓷土1个,白云岩2个,石英岩18个,建筑用砂岩1个,玻璃用石英岩5个,水泥配料用砂岩2个,建筑用安山岩2个,重晶石3个,长石4个,石墨1个,叶蜡石3个,砖瓦用页岩1个,铸型用砂岩1个,玻璃用砂岩2个。采矿许可证总面积105.53平方公里。全年共办理采矿权报件105件,其中延续7件,临时延续23件,划定矿区范围10件,变更65个。开展采矿权人年度开发利用检查,年检率、实地抽检率分别达91.2%、40%。兼并重组煤炭企业换证工作有序进行,积极主动搞好服务,38家参与兼并重组煤炭企业上报平顶山市国土资源局初审意见36家,换发新采矿证31家。非煤矿山资源整合有序开展,编制了《汝州市非煤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总体方案》和《汝州市省定非煤重点矿种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省定的1个整合矿区签订整合协议,整体工作稳步推进。积极为矿山企业搞好服务,义务为企业提供咨询78矿次,依法调处纠纷2起。编制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并进行了初审。

【地质勘查管理】2010年,汝州市辖区共有勘查许可证24个,其中,铝土矿10个,煤矿3个,铅锌矿2个,水泥灰岩矿2个,铁矿3个,多金属矿1个,高岭土矿1个,玄武岩矿1个,石墨矿1个,勘查总面积246.4平方公里。全年办理勘查许可证延续征求意见回函2件。认真搞好勘查项目年检工作,应参加年检探矿权22个(另外两个为“两权”价款项目,不参加年检),实际收到年检资料20个,年检率达90.9%。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依法督促50家矿山(其中煤矿41家、铝土矿2家、水泥灰岩7家),按季度开展储量动态检测,检查企业台账,核算动用储量,考核回采率。搞好矿产资源储量审核备案工作,配合资质单位实地核查乙类及零星分散矿点18个,编制储量检测报告18个,上报备案9个。完成44个省发证矿山、65个非煤矿山储量登记统计工作。对王寨工业园区等4个重点建设项目矿产资源压覆情况进行审查上报。

【矿产资源市场建设】认真执行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和分类出让的规定,完善矿业权出让制度,组织人员对拟出让块段进行踏勘、制图,严格价款确认、公开出让等程序,确保出让进度。2010年发布挂牌出让公告2期,公布采矿权2宗,成交2宗,有效维护了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

【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编制下发了《汝州市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汝州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市政府同各乡镇签订了汛期地灾防治目标管理责任书;组织人员对全市因探矿、采矿可能开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区域进行排查,确定隐患点7处,对两处较大隐患实施治理;督促各乡镇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1000余份,落实监测人和防灾责任人;对大峪过风口滑坡和陵头前门崩塌两处重点隐患点重点预防,实施24小时监控,确保安全度汛;加大地质灾害基础投入力度,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汝州市成功创建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稳步推进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存储保证金277.1万元,10家企业签订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协议,已通过平顶山市初审3家;编制完成《汝州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2010-2020年)》;加大地质遗迹保护力度,蟒川罗圈晚前寒武纪古冰川遗迹以第一名的位次入选河南省“十大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地质遗迹”。

【冶金矿山管理】认真落实市场统一调控制度,委托中铝公司、汇源公司代扣代缴交易费、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全年共代征铝粘土资源税1075万元。严格市场准运制度,依法查处私拉偷运行为4起,规范冶金矿山经营秩序。开展冶金矿山专项整治,制定下发《铝土矿资源专项整治方案》,采取日常巡查和夜间突击检查相结合,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私采滥挖和以采代探等违法行为。针对小山沟部队军事保护区内非法开采的严峻形势,与小山沟部队建立联合打击非法采矿工作机制,建成伏牛山哨所,使这一地区的非法开采活动得到了有效制遏。2010年,全市共制止私采滥挖铝土矿点30(个)次、无证开采金矿点6(个)次,立案查处12起,拆除工棚5间,暂扣没收非法开采设备50余台(件),抓获非法开采人员9人,确保冶金矿山矿业秩序的稳定。

【地矿法制建设】利用“3·19”矿法颁布纪念日、“3·26”安全生产日、综合治理宣传日、法制宣传日等时机,开展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国情国策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矿产资源管理的良好氛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集体会审、执法责任追究等依法行政制度,2010年共组织采矿证延续集体会审两次,做到领导科学决策,工作人员依法办事,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行政处罚案件的审核把关,共受理审核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案件30起,结案30起,有力打击各类矿产资源违法开采行为。顺利通过平顶山市人大矿产资源管理专项工作检查。

【信访稳定】按照“五个专用”,即专用车辆、专用电话、专用手机、专用相机、专用电脑,加强信访工作硬件建设,改善信访工作条件。定期不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及时掌握信访苗头。认真落实领导挂牌值班和包案制度,对上级交办和排查出的信访案件建立台账,逐案明确包案领导、承办单位和责任人。开通了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畅通来信来访渠道,方便群众反映问题。2010年,共办理信访件12件,全部按期办结,信访稳定工作在汝州市组织的月考评中7次名列各委局第一。

【机关和人事管理】制定了包括财务管理、出勤考勤、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机关管理。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完善硬件设施,利用“三八”妇女节、清明节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深化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通过年度复查验收。搞好对外宣传,编发信息34期、简报36期,被市委、市政府及平顶山市国土资源局采用32条,在各级报纸、电视发表新闻稿件56篇,其中在《资源导刊》等地市级以上媒体发稿16篇。加强人才教育,全年共组织学习培训以及选派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15期、601人次。积极做好职称申报和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截至2010年底,全局共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名、中级技术职称人员23名、初级技术职称人员21名,高级工37名、中级工30名、初级工26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