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如题所述


  《老炮》这部电影应该是部小众电影,由于地域局限,无论从题材还是形式,没有炫目特技亮眼,没有青春粉丝捧场,唯一的靠演技获奖的冯小刚因为其一张够丑的老脸,应该吓走不少观众,许多不看网上评论的人,估计宁愿选择《恶棍天使》这样的跑男情节的电影,也不会去给《老炮》捧个场,但口碑这东西,口口相传,好酒不怕巷子深,好电影,终究会被人认可,看看影院排片,《老炮》应该能延续北京二踢脚的犟劲,2016年口碑票房的第二响盖过2015年起步的第一响。


  电影看完有很多感慨,我倒也不像有些影评人把2015年国产最佳冠以《老炮》,因为导演为了能让电影过审的情节妥协让这部电影的逼格降了好几个台阶;我也不极力推崇冯小刚导演半路出家的演技,“胜过太多的专业演员”,他靠演技撑满电影全场,就是本色演出,演得真实;我也不对北京本土文化顶礼膜拜,没文化再牛逼的人走到哪里都是文化沙漠,但我喜欢北京文化人目空一切的二劲,你越牛逼我越踩你,他们就敢说四大天王是垃圾,老狼校园民谣唱得最好,首都还真的要有首都的架子,哪怕是端着的;也不说导演的情怀理想细节处理,不说那只寂寞独自奔跑的鸵鸟,我今天就想说说电影里几乎唯一的女性:话匣子,霞姐。这是我看完电影最耿耿于怀的角色。


  《老炮》作为一部阳刚味极浓的男性电影,霞姐非但没有沦为电影里沦为花瓶,反而成为剧情衍变的重要支点,而通过她的对话呼应,我们看到电影没在水面下没有展现出来的十分之久的冰山实体,许晴的优秀的演技,很多欲言又止的情节设定,让我们对《老炮》六哥悲情英雄末路的感触才尤其深,而我也深深迷住了这个嘴巴边有两个若隐若现酒窝的女人,好奇,她为什么会对六哥的爱,如此炽烈,如此的牺牲?


  话匣子的电影的出场都有她自哼自唱桥段,唱得歌曲也是电影的主题曲《花房姑娘》,这首歌曲被很多人(包括我)奉为中国摇滚最好听的一支,还没有之一,看来导演也喜欢她,霞姐和六哥几次单独相处的时候都出现了这只歌曲,而这只歌曲只反复说了一件事:也是面对逃离的浪子,姑娘,你敢不敢爱?


  如果电影里还有对道德爱情坚守的净土,到现实生活中早已经被物欲横流的现实裸露的体无完肤,当今的时代,一个郭美美倒下了,千千万个郭美美又站了起来,姑娘也许只关心你三环有没有房有没有北京户口,绝少能有像当年王菲那样,看着街上有个背吉的就敢跟他走,所以我们这些老男人看到一个对老无所依穷困潦倒的,当年的老流氓还死心塌地爱的霞姐,一定会发自内心的喜欢。一个16岁就暗恋自己的校花能陪自己终老,撵都撵不走,是件多有面子的事啊。


  这也是六哥能到老都死撑规矩不丢分漠视其他一切男人最根本的精神支柱。那我们也一定关心,为什么?凭什么?张学军何德何能,让一个女人死心的爱着他?凭什么让她在医院穿着高跟鞋边跑边骂,“王八蛋”,在借钱不成的的时候甩下一叠钱,在男人寂寞空虚的时候,让他褪下裤子,而在他即将赴死的时候能保留他的尊严,流下清冷的泪,但没有拉住他-----,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老炮》电影最成功的地方,也就是告诉我们:不应该的应该,才会有它独特吸引人的魅力。


  一个漂亮的好女人本来就应该躲避流氓的,一个一无所有的浪人本来就是不值得托付终身的,一个生病的人本来就应该挺医生的建议做心脏插管的,一个刮车的纠纷本来就是应该报警的,而鸵鸟本来就应该管在笼子里,无证经营的小贩本来就应该被城管驱赶的。生活本来就是这么多应该,才能正常进步。但电影和生活,却没有那么多本来---


  每一个从青春期成长的少女,看见街边的流氓的情绪都是又爱又怕的,这种感觉很像在集市上漫步的柴火妞被提着鸟笼子流氓调戏,躲避不及,但内心一定是小鹿乱撞,带来的惊险刺激让她铭记终生。女孩子的理智告诉她,为家庭追求安全,但潜意识里一定有颗被耍流氓被征服的心,把自己献给最强壮最有征服性的雄性个体,这就是人的动物性。你惊奇的发现,在我们的青春记忆里,班里最美的姑娘都被坏人流氓泡走了。


  还是回到电影,《老炮》和反应北京当代市井百态的一大批叫好卖座的文艺作品一样,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的根植在我们周围的一群动物凶猛的艺术形象,他们饥餐渴饮,四季性交,他们蔑视规矩但较真自己内心的原则,他们藐视金钱崇尚爱情,他们迷信暴力结局悲惨,他们充满性格又特立独行,他们确确实实的鲜活的存在电影导演编剧世界里,生活中罕见英雄却多流氓,当一个美女没有爱上英雄却爱上流氓一定会让我们啧啧称奇,但也一定好奇他背后是多么颠覆人生常理的爱情故事。


  充满个性的流氓,和一个爱着流氓的女人,让电影鲜艳好看。


  这就是导演高明的地方,这也是《老炮》值得你走进影院去细细研究的理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7

很好的问题,谈谈自家一些主观感受。


当俺站在电影《老炮儿》的选座图前,俺的内心是崩溃的。因为就在两分钟前,俺还和老娘夸口说,金宝汇里这家影院平常人迹极罕,俺就没看过什么10人以上一场的电影,结果,结果,面对着已经选满7成座位的电脑屏,俺真是无话可说。想想上周在这里看过的7人场《师父》、6人场《万万想不到》,似乎已经是上世纪的事情了。

不管怎么说,电影还是要看的,不是为看冯导,也不是有什么情怀神马的。首先说电影票兑换券马上就要到期了。其次讲明年金宝汇就没这个免费领票的活动了。由此推断今后大概也不会再来这里看电影,所以更要把握手头的机会,赶紧消费一回。

带着对影院首次出现如此多观影人员的震惊入座后,电影已演了个开头,一打眼就知道是什刹海、鼓楼那边儿的事儿。对于东富西贵的东城、西城,祖居南城胡同的本人表示真的不熟。

虽然咱也算是胡同里长大的,但在今日北京拆声一片的内城,想找这种胡同可真是。个人表示这部电影十年后可以当成纪录片看。估计那时候片中取景的胡同们也都不在了。


从地域的角度说,这部电影可以说蛮有地域歧视的,如果你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很多台词你肯定根本听不懂内中的含义。个人忙里偷闲的还关注了一下英文字幕,毫不意外的发现果然很多地方根本没翻译,要不就是剧中随处可见的CAO、KAO之类的语气助词一律整成FUCK,不免令人叹息,距原意远矣。

当然,如果要解读的高冷一点儿,片中也有很多有深度的隐喻,比如冯小刚演的六爷代表着老一派,其子晓波和小鲜肉小天算是新生代。新一代是早上8、9钟的太阳,前一拨是^%$#@,唉,不说了。片中六爷不也总是和旁人感慨说世道变了,年轻人那一套他们不懂了。就好像他听不懂小天说的逗逼是神马意思,他的同伴,修了几十年车的老修车工没见过、不懂得进口好车一样。许多镜头间,俺居然有点看《茶馆》的错觉感。当然这种错觉并不是看见鸟笼子一类的京味元素,听着一堆人一嘴的北京土话造成的。事实上个人从未在公园以外的地方见过有提鸟笼子的,倒是现在不分男女老幼的人手一串珠子带在手上,有避邪的,求财的,转运的,愿望不一而足,看着活脱装饰版的赎罪券。


虽然到最后还是光明、温暖的大结局,邪恶永远不能战胜正义神马的,但同一部片子总会得到不同的解读。比如个人往外走时便听身旁有观众叹息说这回许晴终于演了个不是花瓶的角色。个人心说40多岁的人了,还让人当花瓶太不易了。更何况从外形上讲这大姐也不像北京人呐。至于说在看到宣武区已经没了那里,个人忽然流下眼泪这纯粹就是主观感受了。基本上,在日常观看各种明明是假的的影视作品时,个人还真的没怎么做过此等二事。为《流星花园》流泪那事是十年前的了好么。但是这里也可以很确定的说,估计看到这里时,前宣武人民有很多人会流下眼泪的吧。

话虽如此,看片之余,也一直忙着数各种植入广告来的,京东快递、三元牛奶、燕京啤酒,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有要求,此仍北京形象宣传片、非北京品牌勿入。不过要这么说你看京东怎么算,尤其全片一大情节主线的进口法拉利,咳咳,可是要用进口漆的喔。

当然,片中可圈可点的地方有很多,比如最终章冰面决战那段,画面和音乐做的真是好。尤其在构图上,个人做为一个美术界外行都能看出好儿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