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同样掌军政大权的郡守,为什么没有形成军阀割据

如题所述

汉承秦制,郡守怎么可能独掌军政,有一定的调兵权,但是主要还是郡尉掌兵,除非郡守过于强势,但是也绕不开郡尉。地方上掌军的郡尉无中央命令最多调动人数也有限制。
非战时,非边镇,常备军的数量是相当少的,如果没有长期的经营,是不可能在反叛时稳稳拉起大军。
唐朝和西汉对外作战的形势不同。西汉初期,就是防守,秦末战乱对于中原的伤害太大了。使得西汉初期无力进行进攻,而在武帝时期及以后,又是比较的单一的的进攻,主要的敌人只有匈奴,余者不过尔尔。中央军团主战,地方郡兵主守。边疆难以形成割据,而且分封与郡县并存,也限制了边镇割据的情况。
唐朝面临的形势就复杂很多,唐初主要是进攻为主,不断的扩张会使得国家产生巨大的向心力,上升期的王朝,军镇割据是没有生存的土壤的。高宗末期起,唐朝的边境形势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太宗时期唐朝拥有一支比游牧民族更为精锐的骑兵部队。新唐书·兵志》明确指出:秦汉以来,唐马最盛,天子又锐志武事,遂弱西北蕃。唐太宗去世后,吐蕃、突厥、奚、契丹等少数民族的骑兵开始不断袭扰唐边境地区,唐朝开始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而面对游牧民族规模数万的短暂而激烈的进攻,就需要有庞大而且指挥灵活、快速反应的边防军队。驻有集中指挥的庞大集团军的边防重镇便应运而生。(唐朝时期的游牧民族已经比西汉时期更难对付,技术的进步使得游牧民更善骑射,长途奔袭能力更甚)
边疆军镇究竟需要多少军队,中央并不清楚,所以在府兵制逐渐崩溃,当政府分配的兵额不足时,各节度使自行就地募兵就成为必然。开元25年后各地便都相继变成募兵。募兵主要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和无职业的流浪人、亡命无赖以及走投无路或无依无靠之徒,这些人对于节度使的依赖非常强,节度使的掌军能力显著上升。常驻的军镇也使得节度使对地方的影响力过强,庞大的军队使得后勤变得尤为困难,财权也逐渐被放开。
主要还是玄宗的问题,他为了对外战争放开了节度使的财权,以及行政权,不然节度使也不至于发展至军阀割据的情况。
总而言之就是唐朝不能采用汉制,汉制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唐制也并非不好,只不过君王这种东西,对于国家制度的破坏能力太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30
西汉是古典军国时代,整个国家就是一部战争机器。
中央可以在几个月内投送几万甚至几十万常备军到出事地区。这足够粉碎大部分叛乱。
相似回答